《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十一篇 近代中国

第四章 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康熙帝将其赐给皇四子胤禛,并赐名“圆明园”。后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150多年的不断扩建,才营建成一座世界上最宏伟的皇家大花园。

火烧圆明园老师和家长后续(火烧圆明园)(1)

网络配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三园组成,所以也称圆明三园”。三园共有100多处著名风景点,140多座宫殿楼,亭台碑刻、桥廊水榭、古木荷池更是多得数不过来。园林面有典型的中华民族风格的木结构建筑,又有非常壮观的西式石建筑,布局和谐,景色优美,美不胜收。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风景如画,而且还收藏有无数的金珠宝,精巧绝伦的美术工艺品,大量的档案文献和数不清的世珍贵文物,像商周青铜器、元明清书画等,是世界上最大一座博物馆。

可这样一座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糟蹋得不成样子。1856年,就在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英法联军在俄国和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一艘中国船“亚罗”号上拘捕了12名海盗及嫌疑犯,英国驻广州代领事巴夏礼借口“亚罗”号在香港领过英籍登记证,对广东水师检查船只横加干涉。他还伪造情节,诬陷中国官员在“亚罗”号上撕毁英国国旗。英国政府就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爆发后,两广总督叶名琛居然“不战、不和、不守”,使得广州城很快落入敌人手中。英法侵略者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就在1858年5月进犯大沽口,形成了对天津的攻势。清朝统治者惊恐万状,急忙派人求和,分别与英、法、俄、美代表签订了《天津条约》。俄国趁火打劫,又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中国领土。

条约签订以后,事情并没有完结。英法政府对条约的内容并不满足,准备趁到北京换约的机会,重新组织英法联军,再次挑起战争。

火烧圆明园老师和家长后续(火烧圆明园)(2)

网络配图

《火烧圆明园》

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了大沽口和天津城,并扬言要上,直逼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匆匆带官僚大臣逃往热避难。

一个月后,英法联军杀气腾腾地进了北京城,他们到处烧、抢掠、奸淫,干尽了坏事。闻名中外的圆明园惨遭浩劫。

首先闯入的是法国侵略者,他们被眼前这座巨大的宝库惊呆了,顿时起了歹念,当晚就实施抢劫。凡是贵重物品,士兵们统统装进口袋,背回自己居住的营地。圆明园总管文丰无法阻止这帮强盗,悲愤交加,跳进园中的湖里自杀了。

第二天一清早,英军跟着到来。一个正从园内往外走的法国军官,兴高采烈地对站在门口的英国军官说:“先生们,你们为什么不进来?这里并不禁止入内,你们瞧!”他伸手从外衣宽大的口袋里拿出一根金灿灿的金条来,“这就是金子,真正的金子啊!”

英军头目公开下令可以自由劫掠,士兵军官们明火执仗你争我夺,丑态百出,整个圆明园陷于一片混乱之中。他们一会儿抢金子、银子,一会儿又抢珠玉、宝石。抢夺的东西实在太多,一时装不下,时间又太仓促,搬不走的他们就砸碎破坏。

洗劫一空后,他们竟然烧毁了圆明园。

大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这座世界名园化成了一片焦土。

直到现在,英国和法国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藏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圆明园。

《历史档案馆》

万园之园——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老师和家长后续(火烧圆明园)(3)

网络配图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也是人间罕有的文化艺术博物馆。每座殿堂里,都陈列着金器、银器、铜器、漆器、瓷器,上面还镶嵌着贵重的翡翠、珍珠、玛瑙、宝石。

仅舍卫城里供奉的佛像就有几十万尊。圆明园被焚使中国文化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大量的珍奇瑰宝、文物流落海外。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柱子还屹立在那里。它们像一座座纪念碑,记录了圆明园惨痛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耻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