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原指苏联关于理性剪辑的理论,现指各种剪辑手段,指将各种分切的镜头按某种意图组接起来的手段。与经典好莱坞电影中持续性地“可见”剪辑相反。
尽管1920 年代的苏联电影人在如何准确地观看蒙太奇方面存在分歧,但谢尔盖·爱森斯坦在“电影形式的辩证法”中表示一致,他指出蒙太奇是“电影的神经”,“决定性质”蒙太奇是解决具体问题电影的“。它的影响在商业、学术和政治上都是深远的。
罢工
需要了解的是,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重点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治斗争形式化。他的电影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形成对所有社会和政治现象对策物质基础的理解。在他的导演生涯中,爱森斯坦专注于“理性蒙太奇”概念,通过两个镜头的冲突对比,不但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更体现了一种清晰的政治意念。《罢工》一片便是这种理念的极好例证:警察攻击工人的场景借由残忍的屠杀屋中公牛剪接而成。
蒙太奇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但其根本表达的就是图像在表现形式上的冲突,带给人不同或者更加突出的冲击感。
教父
就拿《教父》这部电影举例。在新任教父接受洗礼的同时,其手下也开始在他的安排下进行残忍的谋杀行动,势必为他的登基扫清一切障碍。在原本的剧情中,洗礼这一情节也许是可有可无的。但正是这种慈祥的,令人感到和平的举措和残忍的谋杀行动产生了明显的对比,两者穿插表现。给人心里巨大的冲击感和不可言喻的获得感。
蒙太奇的发展从一种专门的政治工具,发展到一种平常化的电影表现手段,经历了数个时代导演和影片制作人的努力。其中也涌现出数不尽的优秀影片。(政治工具其实并没有被广泛认知,并没有很多人同意爱森斯坦的理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虽然蒙太奇使电影成为可能,但它并不像表演那样重要,表演是一种内部蒙太奇。此外,Kuleshov 表达了蒙太奇对部署它的人的意愿的服从。[在俄罗斯革命前的俄罗斯、欧洲和美国电影之间的比较中,库列绍夫无法确定它们之间的统一理论,并得出了一种相对主义的电影制作方法,选择了类似于后来的导演理论的东西。完全专注于蒙太奇的含义是,鉴于演员对他/她自己的重要性放弃了信念,表演变得无法令人信服。——说白了还是因为美苏冷战使得一切都变得具有显而易见的政治因素。)
昆汀塔伦蒂诺就是一位擅长于运用蒙太奇的导演。无论是《低俗小说》还是《落水狗》《被解救的姜戈》都是经典的颠倒蒙太奇(蒙太奇的一种)影片。其中《低俗小说》最为明显,影片由6个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故事所构成,6个故事都各自讲述了一个不同的事件,但他们却都有着共同的戏剧属性将它们紧密相连。其影片所表现的内容并不复杂,但正是这个复杂的镜头叠加或者对抗,从而展现出一种复杂,高深的剧情表现。可谓经典且无与伦比。
姜文和昆汀合照
中国著名导演姜文深受昆汀的影响,在他的影片中,能明显的感受到一种“昆汀的气息“,《太阳照常升起》就是这样的一部影片。若干个故事,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但是其不同的是,太阳所表现的内容更加深奥令人难以明白导演在其中的用心。因此,姜文说:“要拍一部令观众能够看懂的电影”。于是便有了《让子弹飞》,这一部现象级巨作,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除了姜文和昆汀。王家卫的文艺电影,也大量运用了蒙太奇手法。《东邪西毒》中就各种闪回,空白,各种背景音乐故事和独白穿插,镜头的叠加使得其中的人物关系复杂且明了。王家卫在采访中说过,东邪西毒所表现的就是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叹。时间是无形物质的,但是在电影中,我们随着大漠和海洋的镜头不断切换,我们是否也逐渐明白了时间在此时此刻对于电影中人物的意义?
上述中,曾提到过蒙太奇最初的运用是——突然爆发的攻击性运动会在情感、心理和政治上打动观众。爱森斯坦通过共同的观众明确地将电影和戏剧联系起来。在这里,吸引力是“……任何可证明的事实(一个动作、一个物体、一个现象、一个有意识的组合,等等),它是已知的并且被证明对观众的注意力和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与他人相结合,具有“集中观众”的特点目的是在革命意识形态中建立吸引力,以哄观众进入同情的立场。
因此,无法展现的内容,就成了运用蒙太奇的绝佳手段。《太阳照常升起》中,女主人公心心所念,追求一生的喀秋莎到底意味着什么?姜文将一些无法用镜头所表达,一些无法被语言所讲述的内容,用一种暗喻的方式表现出来。但要注意的是,暗喻并不都代表着蒙太奇。
蒙太奇的运用,会给观众更多的关于内容的拓展和解读。一些镜头的叠加或者缺失,使得内容不完整。于此同时也就给观众留下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许多悬疑影片,像《七宗罪》,《蝴蝶效应》,《迷魂记》都在展现现实和结局的同时,给观众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拉近了观众和导演、影片之间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