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图片来源:古文之家
【注释】
九皋:泽中水溢出称一折,九折指极远处。
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萚(tuò):枯落的枝叶。
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穀(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为造纸原料。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赏析】
《鹤鸣》描述了这样一幅迷人的世外桃源的景象:在广袤的原野上,仙鹤在云霄间鸣叫,鱼儿在深渊和滩头潜入、跃出。在这美丽的景象周围,矗立着堆满枯枝落叶的高大檀树的园林,园林的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这真是一幅美妙的自然美景。
关于《鹤鸣》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朱熹的观点则有所不同,他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劝人为善,在此观点的基础上,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提出了:“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诗中以“鹤”比喻隐居的贤人,诗人所描绘出的这样一幅美妙画卷,一方面正是隐居者适宜居住的地方,另一方面则隐隐指向隐居之人高洁的志趣和品性。
《鹤鸣》一共有两个章节,每节皆有比喻。
第一节的比喻分别是“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爰有树檀,其下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第二节只改变几个字或改变语序,意义并无变化。
第二节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句名句。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曾经这样解释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砺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美玉只有在经过砺石的琢磨后才能绽放光彩。也就是说,君子要时刻自省,通过磨砺来完善自己。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漫游于荒野的图画,可以听到鹤鸣,看到鱼游,踩着落叶漫步在檀树林中,观赏怪石嶙峋的山峰。从听觉写到视觉,再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清晰的脉络贯串全篇,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充满了诗意,使人产生思古望今的情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诗经》
中国华侨出版社——《诗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