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龙门客栈》《绣春刀》等影视作品的热播,再加上贴吧等阵地的热烈讨论,明朝的宦官、东西厂、锦衣卫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探讨的一个引爆点,比如明朝的宦官魏忠贤他就与东厂、锦衣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本是混混的他自从挥刀自宫后,凭借着花言巧语入宫为太监,在皇宫里因眼光独到与天启帝的乳母客氏扯上了对食的关系,依靠着这层关系再加上会来事很快在皇宫混的风生水起,可惜登上权力之巅后不学好,不想着为君分忧,而是想着怎么排除异己,独断国政。物极必反最后他的人生结局在《绣春刀》等影视作品中都有着直观的体现,至于他的帮凶东厂、锦衣卫则成了他的催命符。

纵观明朝整个历史东厂、锦衣卫也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认为是他们间接摧毁了大明帝国,既然这些机构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运行,那么明朝的历代帝王为何不把这些机构取缔呢?

(一)锦衣卫

若说取缔其实最早成立于朱元璋时期的锦衣卫就差点被泯灭于历史中,锦衣卫前身是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后来朱元璋为了巩固集权统治于1382年设置锦衣卫(“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 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中关于锦衣卫的由来),并在原有职能基础上特别赋予其两个新的职能一个是侦察与逮捕,另外一个是典诏狱,也就是说赋予了他们直接抓人下狱的特权。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是什么关系(明朝的锦衣卫东厂)(1)

锦衣卫设立之初的确帮助朱元璋处理了许多重大案件,比如胡惟庸案、蓝玉案等,虽然锦衣卫功勋卓著,但因缺少监管,锦衣卫在实际的办案过程中经常存在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为了避免锦衣卫尾大不掉,朱元璋于公元1387年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

原本锦衣卫的职能就到此终结,谁曾想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不满朱允炆的削藩之策,靖难起兵,结果还真让他成功了。虽然成功但毕竟不是名正言顺得来的皇位,为了监察天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棣不顾朱元璋禁令又重新恢复了锦衣卫,自此锦衣卫成为了明朝历代皇帝的标配。

(二)东厂

东厂的设立也与朱棣有关,前文讲到朱棣的皇位来路不正,为了监察天下,为了获知大臣们的最新动态和言论,他觉得身处宫外的锦衣卫并不能将信息立马传达给自己,而身处宫内的宦官因出入之便可以免去这层顾虑,另外恢复锦衣卫的职能,他也深知锦衣卫的存在弊端,而引入一个新的机构则可以监视锦衣卫,使两者互相掣肘,互相监视,可以防止一家独大,东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因运而生。至于朱元璋生前所立的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禁令,朱棣早已将其抛到九霄云外了,从此太监乱政成为了明朝的一大特色,并且明朝的灭亡也与太监逃脱不了干系,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朱棣自是不知道了。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是什么关系(明朝的锦衣卫东厂)(2)

公元1420年,朱棣设立 “东缉事厂”,简称“东厂”,首领由所宠信宦官担任,一般称为厂公或督主。至于东厂的人员则是由宦官和从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它的最初职能就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不同于锦衣卫的是它没有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只有侦缉、抓人的权利,但到了明末随着东厂的势大,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除了上述职能之外,东厂还有一个特权就是监视整个天下,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更甚者东厂可以不经司法审判,直接逮捕、审讯,为此东厂还将监视的不同工作种类起了不同的名称,比如监视朝中各部官员会审大狱及锦衣卫拷讯罪犯者名为“听记”,在各处地方官府访缉者名为“坐记”,还有某位官员有何举措,或某城门捕得要犯,胥吏记录上报东厂者名为“打事件”。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是什么关系(明朝的锦衣卫东厂)(3)

因有特权之便,东厂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没少制造冤假错案,朝中正直大臣被他们错杀的也不在少数,这也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常见的东厂飞扬跋扈的缘由之一,而魏忠贤、王振之流担任的就是这样的位置。

(三)西厂

看过李连杰、陈坤、周迅等人主演的《龙门客栈》的应该对其中一个情节不陌生,原本势力滔天的东厂在面对西厂督主雨化田的时候怂的不能再怂,被人破门而入,指着鼻子训斥也不敢出声,影视作品中的西厂就是在明成化年间异军突起的另外一个特务机构。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是什么关系(明朝的锦衣卫东厂)(4)

这个机构的成立也是非常偶然的,明宪宗我们都知道他幼年时代正好处于明朝由强盛到衰落的过渡期,自己的父亲明英宗与自己的叔父明代宗因为权力问题起过不少争端,他自己也差点被废,所以幼年的他心里充满着不安全感,及至登基这种不安全感也伴随着他(有着恋母情结的他宠幸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就是最好的例证),而这个时候京城出现了一系列的神秘案件,而这些案件的矛头都指向他,最后虽然想弑君的妖道李子龙被处死,但也无形中加深了明宪宗的不安全感,为了防患于未然,避免这种事情再度发生,在他的指示下西厂成立。

他给予宦官汪直的命令是从锦衣卫中选人乔装成平民,出宫伺察,而汪直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晋升机会,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他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明宪宗。明宪宗不明就里认为这些消息很有价值,对汪直的表现也十分满意,要他继续做下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是什么关系(明朝的锦衣卫东厂)(5)

公元1477年西厂成立,汪直为为提督,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因为有着明宪宗的特意关照,西厂的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龙门客栈》的故事就取自于这段时期,西厂一时风光无两,东厂进入低调隐忍期。

汪直的这种以替皇帝刺探消息为名,构置冤案,大案的做法很快引起了朝臣的不满,以内阁商辂为首的朝臣联名向明宪宗陈述汪直的十大罪状,明宪宗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西厂被撤销,但罪魁祸首汪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

事情过去一个月后,汪直又被明宪宗启用,西厂又死灰复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汪直仗着明宪宗的宠爱愈发肆无忌惮,并且屡兴大狱,气焰嚣张到连兵部尚书都可以随意辱骂的地步(直每出,随从甚众,公卿皆避道。兵部尚书项忠不避,迫辱之,权焰出东厂上)。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是什么关系(明朝的锦衣卫东厂)(6)

物极必反,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引起了明宪宗的警觉,在明宪宗的干预下汪直被调出京城,西厂解散。虽然在明武宗时期,西厂又出现了一次,但随着刘瑾的倒台,西厂也被随之撤销,至此从未再出现。

(四)锦衣卫、东厂、西厂三者之间的关系

它们都是明朝的内廷侦察机构,相同的是三者皆游离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是皇帝的耳目;不同的是锦衣卫主要有外臣武将担任,而东、西厂则是由内臣宦官担任,且东、西厂的人员组成大部分是由锦衣卫抽调;三者之间的隶属关系是平级,但由于宦官更容易得势,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是以在影视中我们经常看到锦衣卫听命于东、西厂这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