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姑娘”的称呼是一共有着三种含意的:

一、指未出阁的女孩子,其中的“娘”读轻声。

在小说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周瑞家的见到薛宝钗的时候,称她为“姑娘”,见到林黛玉的时候,也是称她为“林姑娘”,这里“姑娘”的意思和现在的语言习惯是一致的,指的都是还没有结婚的小女孩。

周瑞家的也忙陪笑问:"姑娘好?"一面炕沿上坐了,因说:"这有两三天也没见姑娘到那边逛逛去,只怕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

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

红楼梦丫鬟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小说红楼梦中)(1)

二、指姑妈,其中的“娘”读二声。

按照脂砚斋的批语所解释,北方人称姑母为姑姑,南方人称姑母为娘娘,所以在小说《红楼梦》中,有时候就把这两个称呼给“综合”起来,称姑母为“姑娘”。这里的“娘”就只能是读二声了,因为毕竟是代替的“母”字。

明代的文学家洪楩在他的《清平山堂话本》里,有这样一句话“原来姑娘死了姑夫,与儿子开着饭店,当见侄儿,来家同坐。”其中的“姑娘”,说的就是姑姑的意思,作者洪楩就是钱塘人。

在小说《红楼梦》中,对于姑姑这一亲属的称呼,可是“姑娘”和“姑妈”混着用的。小说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有这么一句话:“且说他(金荣)姑娘,原聘给的是贾家玉字辈的嫡派,名唤贾璜。”这里所说的“姑娘”,指的就是金荣的姑姑璜大奶奶。

红楼梦丫鬟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小说红楼梦中)(2)

小说里有时也会把姑姑称为姑妈,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中,宝玉对紫鹃提到黛玉的父母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你又说白话。苏州虽是原籍,因没了姑父、姑母,无人照看才来的。明年回去找谁?可见是扯谎。”

有趣的是,有时候作者在一个人的话里,还可以把对姑姑的两种称呼——“姑娘”和“姑妈”都用上。在小说的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中,当宝玉问起金荣是哪一房的亲戚的时候,茗烟立即就接上了话茬:

茗烟在窗外道:"他是东胡同子里璜大奶奶的侄儿。那是什么硬正仗腰子的,也来唬我们。璜大奶奶是他姑娘。你那姑妈只会打旋磨子,给我们琏二奶奶跪着借当头。我眼里就看不起他那样的主子奶奶!"

茗烟的前半句是向宝玉说的,回答了金荣和贾府的亲戚关系,他的后半句是向金荣说的,讥笑贾璜一家的贫穷和向王熙凤献殷勤。但不知道茗烟为什么能够把这同一种亲戚关系的南北两种叫法,切换的如此的随意顺口。

红楼梦丫鬟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小说红楼梦中)(3)

三、对通房丫头的称呼,其中的“娘”读轻声。

通房丫头是一种介于丫鬟和妾之间的身份,比普通丫鬟的地位略高一些,但比妾的地位要略低一些。她们以前大多是女主人的陪嫁丫头,比如小说中的平儿,她就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因为王熙凤想要一个贤良的美名,所以才不得不把平儿提拔到了通房丫头的级别,所以周瑞家的就称平儿为“平姑娘”。

另一种情况,就是在男主人结婚之前就早已经放在房里的丫鬟,她们可以对自己的男主人进行性启蒙,比如宝玉房里的袭人就属于这样的角色,只是因为宝玉还没有结婚,所以袭人还算不得是正式的通房丫头。

在小说的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晴雯和宝玉拌嘴,袭人赶紧过来平息事态,可是一不小心将自己和宝玉称作了“我们”,惹得晴雯醋意大发:

(晴雯)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袭人羞的脸紫胀起来,想一想,原来是自己把话说错了。

红楼梦丫鬟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小说红楼梦中)(4)

在晴雯的话里,讥刺袭人的身份只不过是个普通的丫鬟而已,连个“姑娘”(通房丫头)都不是,怎么就好意思和宝玉统称为“我们”了。晴雯话里的“姑娘”,就是小说中对通房丫头的称呼。

四、有的时候,小说《红楼梦》中这个“姑娘”的真实含义,是需要读者根据上下文来具体分析的。

在小说的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中,就有这么一段话:

二门口该班的小厮们见了平儿出来,都站起来了,又有两个跑上来,赶着平儿叫"姑娘"。平儿问:"又说什么?"那小厮笑道:"这会子也好早晚了,我妈病了,等着我去请大夫。好姑娘,我讨半日假可使的?"······周瑞家的道:"当真的他妈病了,姑娘也替他应着,放了他罢。"

在这里,小厮对平儿的称呼是“姑娘”,那么这个小厮称呼平儿的“姑娘”,究竟是指着平儿“通房丫头”的身份叫的呢,还是他把平儿称为姑姑的意思呢?

红楼梦丫鬟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小说红楼梦中)(5)

我们在联系上下文以后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小厮对平儿的称呼,其实指的是“姑姑”的意思,因为后面他为了向平儿请假,还向平儿进一步的讨好,称她为“好姑娘”呢。

但是紧接着周瑞家的对平儿叫的那声“姑娘”,则是她指着平儿的通房丫头的身份叫的了,因为周瑞家的既不能称平儿为姑姑,平儿也已经是一个妇人,不再是一个小女孩儿了。

作者之所以要这么写,和他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当时的文字狱的迫害。

曹雪芹出生于南京的江宁织造府,而他们家的亲戚又分别在苏州、扬州、杭州等地做官,所以幼年时的曹雪芹经常的借着走亲访友的机会,游历了江南的多个地区,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有着很深刻的印象。

在曹雪芹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曹家获罪被抄,一家人只好离开了南京,住到了在北京的一处住宅里。等到乾隆初年,曹家的罪过被赦免,成年后的曹雪芹又结交了大批京城的公子王孙,所以他对北方的文化习俗也有了一些更深的了解,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描写的生活习俗,经常是南北混搭的。

清代的文字狱搞的还是很厉害的,尤其是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的乾隆年间,所以他在自己的小说中,一上来就说这部书是“无朝代年纪可考”的,而他在小说中各个地域的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混乱”,也可以避免那些“有心人”的指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