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十五的月亮中的插曲(共和国音乐记忆)(1)

共和国音乐记忆——56.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

【音频来源: 共和国音乐记忆——56.十五的月亮】

电影十五的月亮中的插曲(共和国音乐记忆)(2)

20世纪80年代,有一部电视剧《侨乡月丰盈》,它讲述了一位解放军连长常年在侨乡工作,妻子独自一人照顾家庭的故事。虽然这部电视剧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剧中的插曲《十五的月亮》却传唱至今。

《十五的月亮》最初并不是为《侨乡月丰盈》创作的,它的诞生源于一次词曲作家与部队战士的座谈会。

1984年,《解放军歌曲》编辑部组织部队的词曲作者下基层,了解战士们喜爱什么样的歌曲。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四川籍的连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们在部队保家卫国,一年很少回家,家里照顾老小、下田种地的重活全压在妻子一人身上,如果没有她们默默地支持和奉献,我们无法安心工作。所以,能不能为军人的妻子写一首歌呢?”这位连长的话说到了战士们的心坎里。

当时,词作家石祥也在场。在部队生活了30多年的石祥,曾亲眼见到边防战士们辛勤地工作,也曾耳闻这些战士家中长年累月默默付出的“军嫂”们的事迹。歌颂军人的妻子是石祥心中一直在酝酿的创作题材,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契机,这位四川籍连长的话,重新唤起了石祥的创作热情。晚上回到宿舍后,石祥开始构思歌词,思来想去,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这时,石祥走到窗边,抬头看见一轮明月高挂在夜空,突然有了灵感——以传统中秋佳节人们赏月时,保卫边关的战士和家中的妻子互相思念的场景来构思,《十五的月亮》的歌词就这样诞生了。

第二天,石祥兴冲冲地拿着刚写好的歌词找到铁源和徐锡宜,请他们两位给歌词谱曲。铁源看到歌词中“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时,当即跟石祥约定:“这词不许你给别人啊!”当时,全国正在热映由谢晋导演的影片《高山下的花环》,电影的女主人公韩玉秀给了铁源一些启发——《十五的月亮》歌词中所写的女性形象和韩玉秀很像,而韩玉秀是山东沂蒙人,因此,铁源汲取了沂蒙地区民间小调的素材来创作,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初稿,经过徐锡宜修改、润色,《十五的月亮》音乐部分完成了。

《十五的月亮》全曲2/4拍,G大调,由两段歌词组成。每段歌词均用“十五的月亮”这个意象开头,以此点出“千里共婵娟”的意境。两段歌词分别描述身在边关的丈夫和家中妻子的贡献,最后点出歌曲的主题——甘愿以个人的牺牲奉献,换得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安宁。整首音乐风格细腻、深情、委婉,结尾的“啊”字长达三个半小节的吟唱,将歌曲所表达的赞颂之情推向了顶点。

人民解放军是守护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忠诚卫士,而他们身后那群任劳任怨、无悔奉献的“军嫂”,更值得我们尊敬。军人们获得的军功章,有一半应该属于他们身后一直默默奉献的“军嫂”们。

李淑琴编著

出处:《共和国音乐记忆》(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授权方: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上期精彩:共和国音乐记忆——55.我的中国心关注专题 欣赏更多:#美友音乐#

#经典歌曲怀旧系列专辑#

#往事只能回味——经典【影视·戏曲·音乐·曲艺】展播集中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