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百年诞辰“霜红居”纪念馆在北京丰台区建成开馆,建成仪式在热烈而简洁的气氛中进行,吴素秋先生家人和弟子代表到场,吴素秋弟子、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京剧名家刘淑云出席了开馆仪式。

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京剧名旦吴素秋百年诞辰纪念馆盛装以待)(1)

刘淑云(右2)在吴素秋纪念馆中用吴素秋先生舞台使用过的“铁弓”向大家展示当年向恩师学习《铁弓缘》时的舞台艺术形象。

吴素秋先生生于1922年,自幼拜“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为师,后成为荀慧生先生义女,青衣、花旦皆工,博采众长善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上世纪30年代末曾与金少山合作《霸王别姬》,并因《孔雀东南飞》一剧走红,代表作有《苏小妹》、《红娘》、《四郎探母》、《柜中缘》等。纪念馆分为戏曲演出和生活复原两大板块,通过大量艺术和生活照片以及珍贵文物、音像资料,包括吴素秋先生演绎过的代表剧目服装、道具、剧照、书籍、照片和生活用品陈列,展示出了吴素秋精湛博大的艺术风范。

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京剧名旦吴素秋百年诞辰纪念馆盛装以待)(2)

1988年,吴素秋(右)、刘淑云师徒同台演绎《苏小妹》。

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京剧名旦吴素秋百年诞辰纪念馆盛装以待)(3)

吴素秋亲自为刘淑云演出的《红娘》把场。

提起恩师吴素秋,在纪念馆现场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花旦名家刘淑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是吴素秋老师为我注入了灵气,1975年我十二岁考入天津戏曲学校,开始学青衣,只学过一两出花旦戏,我和吴素秋老师学戏并拜师是在1986年的‘百日集训’,那一年我向恩师学习了《铁弓缘》、《拾玉镯》、《柜中缘》三出戏。同样是十几岁的小姑娘,不同人物不同表现,领悟戏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塑造不同的舞台人物形象,‘一人千面’而不是‘千人一面’这是我几十年向吴老师学戏的最大收获。”

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京剧名旦吴素秋百年诞辰纪念馆盛装以待)(4)

吴素秋在《苏小妹》中扮演苏小妹。 刘淑云介绍说:“当年吴老师对我是先从台步、眼神等基本功教起的,然后才教戏。上世纪八十年代吴老师是剧团的主演,还要教学,非常忙碌,‘百日集训’期间除了将老师请到天津传艺外,我也经常跟着老师去北京学戏,而且吃住都在老师家,一住就一个月。同时不论老师外出参加京剧界的活动还是到外地演出都带着我,让我一遍一遍的零距离观看怹的演出,回家后再为我细说,让我一遍一遍地练,有时一个‘上场’就不知要练多少遍。‘演花旦不能过火,要恰到好处,要演人物,要带戏上场,带戏下场’、‘在团里演出不要挑角色,主角配角都要演,有大演员小演员,没有大角色小角色’、‘早扮三光,晚扮三慌’、‘演戏要认真负责,给人家当配角,要有戏而不要搅戏’、‘无论谁在台下看戏,要沉着、平静、不慌,如果一紧张,‘戏’就会去了一半儿。’快40年了,当年老师对我的这些谆谆教导,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几十年来我丝毫不敢懈怠。后来又向老师学习了《苏小妹》、《红娘》、《游龙戏凤》、《吕布与貂婵》等剧目。1988年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的《‘亚运之友’ 京昆名家联袂演出》中,吴素秋老师还携我一起联袂主演了前后苏小妹,一时被传为佳话。1987年,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高,我住在老师家,当老师见我身体不好,一累就嘴唇发白,就告诉保姆每天为我煮牛奶、煮两个鸡蛋,连同面包一起放在桌子上,并监督我吃下,还特意买了西洋参为我补身体。

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京剧名旦吴素秋百年诞辰纪念馆盛装以待)(5)

刘淑云在《苏小妹》中扮演苏小妹。

“近十多年来我也在带学生了,我会像吴老师那样,把一些看似比较难的东西让学生们自然地快速接受,让他们不走弯路,我会把我从吴老师那里学到的艺术真谛,把我在‘百日集训’中学到的舞台艺术毫无保留的传给下一代。”刘淑云说。(记者/庞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