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版权,首发头条!文章超过5300字,阅读大约需要14分钟。虽然看似旧纲,其实都是全新的视野角度和知识增量,例如总结有多年的灸后管理和体温管理的经验与认知,主要涉及到灸后管理的六个方面。传承经典,注重创新。独家拙见,欢迎大家讨论批评。

艾灸包括有灸前准备、施灸过程和灸后管理等三个环节,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缺一不可。有关前两个环节的干货分享已陆续发表,有兴趣请直接点击:

灸前准备:吴周强|艾灸涉及三方合作,亮出各自的看家本领,方能保证效果

施灸过程:吴周强|艾灸属于复杂生命工程,行家门道看这里,不妨了解一二

今天整理分享的是第三个环节:灸后管理。灸后机体整体都处于一个艾灸后的应激特别状态,采取相应的灸后管理措施,能够助推艾灸的良性整体调整趋势,解决增效和防范或者减轻不良反应等问题,构成艾灸更加生态高效的闭环状态。艾灸属于经典外治法,在易衡慧的新尚艾灸过程中,将音乐、正念、导引、坐禅、艾灸、茶道、浴灸等多维合一,跨界无缝融合,饱和浸透人的视听嗅触味五觉,借助绿色太阳能辐射的链接、激发机体同频共振,音乐的同曲共鸣,施受双方的意念共融,进一步引发体内深刻而广泛的应激蝶变和混沌分形变化,促进自组织和自适应调谐重组。因此,灸后管理其实就显得更加重要和不可或缺。

艾灸过后需要忌些什么(艾灸后宜忌甚多)(1)

艾灸通常比较主要的可感知变化包括施灸局部和整体的体温上升,还有实际存在的复杂体内变化,主要包括免疫力、自愈力提升,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提速,整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增效降本再平衡以及心灵融慧、灸韵身爽的乐活意境等。这些形似多米诺骨牌一样的体内变化具有累积性、滞后性和协同性,正是后者决定了灸后管理的不可或缺和重要性,也提供了艾灸必须坚持的客观依据。由此可见,施灸过程结束后,体内的多重深度反应其实可能才刚刚开始,一系列应激蝶变反应梯次启动,包括各种直接的艾灸直接和间接反应,乃至排病反应等,其本质都是这种正邪相搏的艾灸后状态的具体表现。因此,灸后管理至少包括心性调适、排病反应、灸后起居、灸后饮食、灸后运动、持续艾灸等六个方面。

古人对灸后调养,颇为注意,规定得相当周详。例如明·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1601年)说:“灸后不可就饮茶,悉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唯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流通,艾火逐出病气,若遇厚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今人多不知恬养,虽灸何益?故因灸而反致害者,此也。徒责艾灸无效,何耶!”明代医家龚居中更在《红炉点雪》(1630年)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的指出“凡灸后切宜避风冷,节饮酒,戒房劳,喜怒忧思悲恐等七情之事,须要除之。可择幽静之居养之为善。”

也有人总结出灸后调养的口诀,流传甚广: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可见这些灸后宜忌经验都已成为临床经典,颇为深入民心。

心性调适

艾灸之后正如进行了一次特别部位的日光浴,直接的温暖效应之外,倦怠疲劳、身心松弛,舒爽快乐等感觉同期而至,对心态情绪的多种影响自然也是在所难免。因此,在整个机体的艾灸后状态期,都应该把延续安神定志,静心喜悦放在首当其冲的地位,不应有丝毫忽略。每次灸后,一定要继续稳定保持恬静静心的状态,切记心理情绪大起大落。努力做到忘掉环境、忘掉烦恼和忘掉疾病,最好是能够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只有真正做到心态平和快乐喜悦,才能助力艾灸后的正邪相搏,充分体验和助力灸后的体内应激蝶变和混沌分形,更能够达臻“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艾灸过后需要忌些什么(艾灸后宜忌甚多)(2)

排病反应

艾灸之后大多数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艾灸直接反应,可以区分为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常见者可以出现寒、热、酸、麻、凉、冷、发热、出汗等不同的灸感,出现口渴,上火,皮肤瘙痒,灸花、水泡、红疹等正常反应,还可能会出现便秘,肠鸣,尿黄,牙痛,耳鸣,头昏、烦躁、疲倦,乏力等全身不适。此外,还有部分人群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反病现象”,比较多见者例如:长时间没有出现的老毛病又犯了(亦称“勾病”),甚至原有的病症反而加重了(反病),排尿或者出汗明显增多,出现经脉痛、关节痛或全身痛,女性月经异常、白带异常或有臭味,睡眠障碍如嗜睡乏力或者失眠烦躁,抑郁、狂躁、焦虑易怒等,不一而足。

碰到灸后反病现象,需要谨慎判断,大致会有三种情形,一是属于艾灸起效的标志,说明进入艾灸状态后,体内正邪相搏激烈,各种灸后应激和网络效应正在次第发生;二是属于灸法、灸方或者施灸操作失当,需要及时调整;三是所出现的属于身体的独立情形,与艾灸并无关系。可见并非像我们所期望或者像网红帖所说,“排病反应”都是一边倒的正常灸后反应,也并非都应该一味的继续坚持艾灸,而且更不是盲目的艾灸多多益善。正确的应对必然是分门别类,“有的放矢”。

艾灸过后需要忌些什么(艾灸后宜忌甚多)(3)

无论是对于艾灸直接的正常反应或者异常反应,还是间接相关的“排病反应”,都需要仔细甄别,认真对待。多数可以也需要继续坚持艾灸,同时适当随变而变,对症调节灸法灸方等解决方案,例如,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等引火下行,有效减少异常反应。必要时隔天灸,也可选择周两次灸等,都有助于减轻或者消除灸后不良反应。还可以配以药食同源的食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少数该暂停的就暂停艾灸,该采取相应医疗措施就及时对症处理,可见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就是作为自己的艾灸顾问还是十分必要的。

艾灸临床一切均应以有利于受灸者的安全健康为第一原则。根据多数人的灸后反应和灸后体内应激状态的规律,我们以补益心脾,温经通络,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为治则,沿用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精华组方,选取人参、干姜、圆肉、枸杞子、橘红、茉莉花等药食同源上品,采用先进的分子动态定向萃取技术,制成欧美有机食品级(0添加、0残留、0污染)可以快速吸收的微纳米专用灸茶,灸后饮用可以起到爽口润肺,消除疲倦,增强精神等作用,并能够进一步促进艾灸温通经脉等作用,排病反应等也获得大幅降低或减轻。

灸后起居

艾灸后次第触发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广泛蝶变效应,随着低体温复苏,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免疫/自愈力等明显上升,甚至包括肠脑轴的环境重建,绝大多数受灸者受惠因而人显得精力充沛,红光满面,中气颇足。其背后的深层次改变是机体的生物钟节奏因为温通效应而加快或者重新获得最佳调谐。因此,睡眠机制也必然受到肯定的影响。不少人可能会表现为莫名兴奋引致的失眠,也有部分人表现为刺激过度后保护性的嗜睡,同时也会有人群或多或少的伴随有程度不同的心理情绪改变,比较常见的诸如抑郁、焦虑、烦恼,烦躁等。因此,平安度过艾灸后状态,首重心性调适和预防性的整体阴阳平衡调节,同时规律生活,早睡早起不熬夜也都甚为重要。当然,在选择灸法、灸方以及施灸过程时,更应该考虑到灸后睡眠的调节和保障,例如晚上尽可能不艾灸,以避免艾灸后的光热兴奋性刺激,力求做到有备无患。

艾灸过后需要忌些什么(艾灸后宜忌甚多)(4)

另一方面,艾灸也是消耗明显的机体整体刺激活动,必然伴随着消耗一定的元气和应激能力去疏通全身经络,加之还有艾灸后持续的体内深度调理过程,因此,艾灸后也应尽可能减少一切无谓的能量损失,全面加强休养生息。例如,适当减少性生活次数或节奏;尽量放下所有劳心劳力的工作和社交;还有就是大幅度减少上网、游戏,以及电视等娱乐时间,少久坐多运动,更要保证每天有大约不少于十小时的睡眠时间,其中睡好子午觉是尤其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

都市不良生活方式、垃圾食品和科技便捷诱发的惰性等,可能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的低体温群体。日本自然医学博士石原研究证明,人类体温每下降1℃,机体免疫力就下降30%以上,而每升高1℃,免疫力则提高5~6倍。艾灸最主要的温通作用之一,就是能够比较快的有效复苏并改善低体温(低于36℃)状态。随着体温管理的日益引人瞩目,相信艾灸对于都市生活方式高发的寒湿淤堵、冷漠孤寂等群体性的健康危害,会展现出更强大的温虚通瘀,爱暖心灵等作用。因此,不妨坚持晨起前连读测量腋下体温(通常需连测3天),你会看到自己艾灸前后的体温曲线变化趋势,坚持一段必会发现体温管理其实与身心灵状态密切相关,而且极其重要和敏感,定会给到自己更多坚持艾灸的信心与毅力。

艾灸过后需要忌些什么(艾灸后宜忌甚多)(5)

因为艾烟和焦油的强吸附性和气味浓烈,艾灸后如何洗澡是大家一直十分关心的问题。一般而言瘢痕灸的局部是尽量不要见水,以免引起感染的。非化脓灸原则上1个小时后才可以用热水(不低于50℃)洗浴,期间最好也不用冷水洗手,不使身体过多暴露和受风。当然我们也根据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洗浴方,并融汇多个少数民族的产后洗浴经验,开发有专门用于灸后安全洗浴的“艾香玫瑰浴灸”,不仅可以在饮用灸茶后即可洗浴,节约等候时间,而且可以进一步强化艾灸的温热和温通效应,发挥内外兼治以及叠加增强作用。浴灸采用先进的分子动态萃取技术制成,品质优良,符合欧美国家的有机食品标准,所包含的冻干玫瑰遇水之后能近乎完全复原,色香俱佳,赏心悦目,不失为新尚漫艾新体验。

灸后饮食

正如古人经验所强调,虽然灸后多数受灸者胃口大开,食欲增强,但需特别注意饮食摄生。因此关于灸后吃什么,怎们吃,乃至吃多少,其实都颇有讲究,篇幅有限,择其要点略述一二。一是切忌一切生冷厚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二是坚持清淡素食数月至一年,每餐以六七成饱为度,以配合灸后体内的生态功能修复和秩序重建。三是可以适当的定期配合轻断食,以加速肠脑轴和体内新陈代谢环境的改善,促进机体广泛的网络深度应激效应。

关于轻断食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5-7天为度,期间需要分别经历减食期、断食期和增食期,以舌苔消退,难闻的体味、口味消失,强烈的食欲恢复等作为结束轻断食的标准。轻断食始终都应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环境空气清新,最好是负氧离子丰富,阳光充沛,以有助于加速艾灸后体内的阴阳平衡重构,引发肠脑轴以及细胞水平的再平衡与自洁再生。有人甚至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轻断食疗法也可以看做是不动刀子的内脏系统的自洁术,其充分利用了机体复杂体系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一定程度上比外科医生更自然,更精细,更有效的调节平衡,而且整体上无损于健康。

艾灸过后需要忌些什么(艾灸后宜忌甚多)(6)

对于产后、术后、透析后,以及肿瘤病人或有肿瘤倾向的各种慢病者,还有都市力拼的白领一族以及年老体弱等,饮食营养有特殊需求的群体,需要分别对待。当他们的艾灸温通效应逐步彰显,元气渐复,食欲普遍增强时,及时提供相应的优质和快速营养,以满足艾灸后进一步改善低体温,恢复元气过程对营养支持的特别需要。足量的蛋白质,适量的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以及坚果供应,还有必要的辨人施养的药食同源分子定向营养增强产品,都应该属于可优选之列,应尽量予以充分保证,以发挥内外兼治的作用。

关于灸后饮食节制,清代《养生三要》中也有清楚记载:“灼艾后,惟节饮食三字为首务,不可饕餮厚味,致伤胃气。今之人一经灼艾,便以食不胜人为忧。其始也胃气未伤,犹能勉力啖嚼,数日后胃气被伤,即胀满不能食,不泻则吐,不吐则疟与痢,所从出矣。且自不思自贻伊戚,而犹咎施艾者之无功,良可笑也。”

灸后运动

艾灸过后需要忌些什么(艾灸后宜忌甚多)(7)

任何情况下,运动都是十分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关键健康元素。灸后管理中运动同样不能缺少。灸后运动宜以散步、站桩、坐禅、瑜伽、太极、八段锦等为主,动静结合,舒缓心情为主,不宜剧烈和过度运动。运动量方面,散步每天五公里,太极或八段锦每天一小时以内,站桩、坐禅逐步增加到一小时左右,总体保持每天不应少于30分钟,以晚饭后8至9时较为合适。施灸者应做好示范和教习,受灸者也可以与灸友切磋交流,或通过视频学习。受灸者通过定期交流检查,须及时纠正运动中的细节不足,帮助受灸者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能力。

持续艾灸

艾灸过后需要忌些什么(艾灸后宜忌甚多)(8)

地球万物因为阳光而孕育,正像植物需要光合作用一样,人体时刻也需要太阳的温热作用,否则生物钟就会失准,而恒温机制也会受到直接影响。日本50年来平均体温至少降低了1℃,从而导致百病丛生的教训告诫我们,体温管理和补阳是们每天不可缺少的健康必修课。而作为补阳和纠正低体温颇为有效的艾灸,正是一种理想的绿色太阳能辐射补充方法,具有无可替代与无可比拟的唯一性。因此,必须经常坚持,定期艾灸。

艾灸过程中,一开始经络尚未打通之前,往往各种反应平平,例如难有明显灸感传导,也不大出汗和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特别是在一两个月时,活容易出现瓶颈期或者是平台期,即各种艾灸反应更加淡漠,似乎可灸可不灸的,其实“胜利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之中”,曙光就在前面,不妨再努力一下。一旦收到明显效果,特别是深感意外神奇之后,后续的所有艾灸坚持就自然成为水到渠成了。

艾灸过后需要忌些什么(艾灸后宜忌甚多)(9)

综上所述,再次说明,艾灸并非真的就土的掉渣,而是蕴藏着典型的中国智慧,也不乏现代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技基础。灸前三方分别做好九个方面的充分场景和体验准备,灸中环环相扣,把握好七大具体施灸环节,成就了艾灸体外的外表功夫,还必须做好灸后管理的六个方面,方能内外兼顾,远近结合,真正形成完整的艾灸闭环,毕其功于长远

感谢您能耐心阅读完此干货长文,期望您有所收获。愿每个生命因艾充满阳光!再次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小传:吴周强,中医药研究员,高级健康管理师。荟聚48年生物医药全岗位工作经验,专注生命健康,聚焦创新创意。原创分享艾健康干货,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也欢迎点赞、关注,所有评论咨询必回复!

*本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所有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