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古琴曲《梅花三弄》名气很响亮,它不仅是“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在中国音乐界一直拥有崇高的地位。

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也是“琴棋书画”之首。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就试着从古琴名曲《梅花三弄》入手,结合自己学琴将近十年的心得,浅谈“古琴音乐美学”。我将从琴曲故事、音乐解题、细节处理三个方面来解析。


古琴名曲欣赏100首大全(不要小看古琴曲梅花三弄)(1)


01 琴曲故事:每首古琴曲的背后大多有一个典故,学琴之前的第一个功课是明白琴曲的“前世今生”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已广为流传。全曲主要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根据《蕉庵琴谱》所载,它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被改编为古琴曲。

每首古琴曲的背后大多有一个典故,或者一个动人的故事,《梅花三弄》也不例外。

在《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东晋的时候,大将军桓伊功名显赫,十分热爱音乐,有“笛圣”的美称。有一次,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乘船到京城去,看见桓伊从岸上经过。王徽之就让侍从去和他说:“听说您善于吹笛,请为我吹奏一曲吧。”桓伊是当时东晋著名的大将军,但他没有摆将军的架子,即刻下车,为王徽之吹奏了三弄笛曲,吹完后一言不发,就上车走了。

晋代的笛子就是现在的箫,“三弄”就是同一主题的三次变奏。后来,后人就将这首笛曲改编为广为人知的古琴曲《梅花三弄》。

这段典故里,桓伊和王徽之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话,却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那个时代,人狂言野,魏晋名士的潇洒磊落、不拘小节,都在这一曲《梅花三弄》中了。

我们学每首古琴曲之前,第一件事就是去了解藏在它背后的所有故事和典故,只有明白了琴曲的前世今生,我们对于曲意的把握才能了然于胸,接下来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比如我们要学习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如果不去深入了解蔡文姬这个人物和她跌宕的人生经历,那么就弹不出曲中的彻骨悲凉。所以,学琴之前的最重要的功课一定是去弄懂琴曲的“前世今生”,这个步骤直接决定学琴效率。


古琴名曲欣赏100首大全(不要小看古琴曲梅花三弄)(2)


02音乐解题:要用想象力去表现写意的乐曲主题,古琴音乐是典型的标题音乐

《梅花三弄》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到了清代它又被改编为琴箫合奏曲。

现在古琴界关于它的演奏大多有两个常用谱本,一个来自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它的特点是节奏规整,宜于合奏,被琴界称为“新梅花”,另一个版本则来源于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它的特点是节奏自由跌宕,更侧重突出梅花刚健挺拔的气质,特别是曲终前音乐突然从F调转入a角调,令人耳目一新,被琴界称为“老梅花”。

《梅花三弄》在各大古琴谱中都有出现,比如《杨抡伯牙心法》中这样描述它:“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审音者在听之,其恍然身游水部之东阁,处士之孤山也哉。”

这段描述是对《梅花三弄》精辟的解读,梅花和古琴属于同一种事物,一个是凌霜之花,一个是清绝之声,我们在演奏《梅花三弄》的时候,最好能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寒冬,你在西湖的孤山,看到万顷梅花凌寒绽放的惊艳······

我个人最喜欢的解读是《枯木禅琴谱》中的解说,十分别具一格:“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古琴音乐是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也是写意的表达。那想象力和写意从哪里来?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从你的指下开始,就像弹《梅花三弄》,你的脑海中必须要想象出梅花,然后你的鼻尖似乎也有梅花泠泠绽放的寒香,这样一想象一结合,你的琴声中,自然有了梅花的味道。


古琴名曲欣赏100首大全(不要小看古琴曲梅花三弄)(3)



说完了解题,我们再来说说《梅花三弄》的乐曲主题,很显然,这首8分多钟的琴曲,是在反反复复的表现不同时期的梅花,以泛音段主旋律在低、中、高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三弄”。

在《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与琴曲中“三弄”似有相通之处。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手法并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语。

简单来说,乐曲前半部分用三段泛音来描绘梅花的清雅高洁,而后半部则用渐快的曲调和音色的层次变化,来表达梅花在寒风中迎风摇曳的坚毅不屈。

古琴音乐是典型的标题音乐,这一点在《梅花三弄》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神奇秘谱》中详细记载了它的小标题:

一、溪山夜月。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

三、二弄穿云,声入云中。四、青鸟啼魂。

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六、玉箫声。

七、凌风戛玉。八、铁笛声。

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

这些小标题的背后,每一个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所在。

我每每弹《梅花三弄》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些标题,总会先闭眼,凝神细想几分钟后再弹,不要小看这几分钟酝酿的过程,出来的琴声完全不一样,因为指下多了一缕梅花的气息。


古琴名曲欣赏100首大全(不要小看古琴曲梅花三弄)(4)

《梅花三弄》的减字谱古谱


03 细节处理:所有艺术,都离不开细节,从结构、主题、意象、演奏技巧,到处都是细节

说完了琴曲故事和音乐解题,我们来说说细节处理。

所有艺术,都离不开细节。不管传统的书画艺术还是流行的影视艺术,真正让观者难忘,真正打动人心的时刻,往往也都是因为细节。在古琴曲的演奏中,也不例外。

在《梅花三弄》的开头,有一个优美的引子,这个引子要弹得扎实饱满,要将梅树的那种苍劲之感弹出来,所以在具体处理时,应演奏得平稳舒缓,千万不能急躁。

接下来,整首《梅花三弄》主要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的音乐形象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清雅高洁的梅花神态,主要以晶莹剔透的泛音段落来表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循环出现了三次,分别在乐曲的第二、第四和第六段,也就是被我们称作“一弄”、“二弄”和“三弄”的段落。

这三弄不能做同样的处理,要把乐曲的层次感和梅花不同的开放状态弹出来。具体来说,第一弄的梅花还未开,是含苞待放的模样,所以要弹得婉约朦胧,要弹出梅花的“幽静之美”。第二弄,梅花已经开了,不过是初开时的样子,所以它的演奏速度要比第一弄时快,也不能太快,我的演奏心得是这一段要弹好,必须要把握住梅花含蓄中带点奔放的感觉。至于第三弄的梅花则是全开了,所以这一弄的演奏速度和音乐情绪,都要比之前两弄强烈很多。第三弄的梅花是艳烈的,是用花开来高歌自我的灵魂,是我自开来我自败的潇洒。


古琴名曲欣赏100首大全(不要小看古琴曲梅花三弄)(5)



前半部分的两种音乐形象除了清雅高洁的梅花神态,还有一种是肃杀的“严冬”形象。在乐曲中,主要表现为用浑厚坚实的散音、按音交替来勾画出霜晨雪夜,万物凋零,天地萧疏苍茫一片中,唯有梅花傲骨铮铮在怒放。这幅画面,永远是《梅花三弄》的底色,也是弹好《梅花三弄》的根本,更是《梅花三弄》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把握。

《梅花三弄》的后半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第五段,是全曲高潮的前奏,而第七段,则是高潮正式开始。之后的第八、第九段更把全曲推向了高潮。这三段中,无论是在音调还是节拍上,与之前的三段泛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仅如此,频繁的音区变换也使得后半部分的旋律线条大起大落。

从演奏技法上来看,后半部分也极其灵活多变,不断采用长锁、短锁、轮指、跪指、拨刺和滚拂等等加深音乐情绪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梅花在狂风暴雪中啸傲枝头,凌寒而开!无论如何雪压霜欺,那枝梅始终潇潇一枝清艳,占尽风流,那枝梅即使被积雪打压,也永不退缩!

第十段开始,乐曲情绪渐渐平稳,与开头的散音部分相应和最后的泛音部分,可以理解为月华初照,清辉遍地,那枝梅又重生,年年岁岁,不被时光打败。所以在演奏的时候,要弹得飘逸空灵,一切都归于沉静,所有的风荡梅花、凌云戛玉之声都已走远,只剩了满园梅香悠远······

《梅花三弄》是一首大型的琴曲,要演奏好并不容易,但如果从它的结构入手,一步步分析下来,会事半功倍,简单很多。

整体来看,此曲是从“散起”到“入慢”,然后不断加速,节奏和指法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整体结构一气呵成。到了第十段,用了古琴曲中十分常见的“入慢”,泛音的尾声部分则将节拍放慢,一切简化,最终结束,实现了整体结构的浑然一体,和大多数古琴曲的旋律发展手法一样。

古琴音乐的美学中包括乐曲结构的一气呵成和细节处理的灵活多变,这两个关键点,在一曲《梅花三弄》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古琴名曲欣赏100首大全(不要小看古琴曲梅花三弄)(6)


结语: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精神意象。它因为自身的清雅高洁和傲世独立的精神,也成为中国文人最喜爱的花卉,在历代文人的心中,梅花更是一种心灵寄托!

所以,我们在演奏《梅花三弄》时,绝不仅仅是在弹音符,而应该将梅花经冬不凋、笑傲严寒的气韵化入指下,想象风雪与梅花在不停地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弹出真正的《梅花三弄》!

梅花开的时节,若有时间,不妨放下琐事,去西湖的孤山赏一回梅花,看一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赏一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只有真正去聆听梅花的心声,指下的梅花才能开。

总结看来,古琴音乐美学,包含了琴曲故事的丰富底蕴,音乐解题的细致入微,还有细节处理的灵动传神,这三点,是构成古琴音乐美学的根本。



作者简介:潇湘清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以古琴和文字为此生道场,读者盛赞其文“如梅一样孤芳傲洁,看后令人回味上瘾”。已出版故事合集《精怪物语》,散文集《时光染红了流年》和长篇古言小说《明朝有意抱琴来》等多部作品正在筹备出版中。曾经受邀去大学和马云创办的云谷初中为学生开设故事创作讲座,好评如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