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好治理之琴谱写社区治理乐章(以智促治解锁幸福密码)(1)

沙溪派出所“合成作战室”打造智慧警务“大脑”。纪金娜 摄

在校园周边,科技赋能“智治”,“校园慧眼工程”3分钟内化解危机;在高铁站区,网格托起“群治”,“红袖章力量”为来往车辆疏导交通;在广袤乡村,乡愁激发“贤治”,乡贤“金钥匙”出谋献智建设美丽乡村……

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地处潮揭交界,人员流动性较大,社会治安历来是重点关注问题。近年来,随着高铁潮汕站、东山湖产业园区等一系列重要项目落户沙溪镇,给该镇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各种不稳定因素陡增,治安防控压力越发加大,基层社会治理难度突增。

面对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如何在基层治理中破题?沙溪镇围绕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因地制宜,以“智治”“群治”及“贤治”入手,解锁基层社会治理的“幸福密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数据显示,去年沙溪镇发案率同比下降15.2%,立案率同比下降31.7%,辖区治安稳定明显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有效提高。

智治

3分钟内校园周边化解危机

“你有一条新的预警,请及时处置!”在潮州市公安局沙溪派出所内,刑事警察中队副队长朱焕杰收到一条自动预警。此时,派出所“合成作战室”LED大屏幕上,触发的警报显示重点人员在沙溪镇某学校周边出现。朱焕杰马上联系该校“护学岗”人员重点关注,3分钟内及时化解危机。

预警处理得如此迅速,得益于“慧眼工程”的科技赋能。沙溪镇积极推动校园安全的“智治”支撑,把现代科技与校园安全治理深度融合,创建“校园慧眼工程”,成为潮安区校园安全、基层治理的新亮点。

目前,沙溪镇已经完成辖区35所中小学幼儿园“慧眼工程”建设。自今年系统建成以来,共触发预警警情超5000条,均得到有效处置。“校园‘慧眼工程’提高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也维护了学校周边的正常治安环境,我们家长感到更安全。”沙溪镇实验学校学生家长孙桂莲说。

校园安全,一头系着家庭幸福,一头系着社会安定。“我们依托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人防 技防’巡查力度,有力提升了校园安全风险感知、预警、处置水平。”沙溪派出所所长柯树鑫介绍,他们还以智能化设备和高科技手段,在镜鸿路和中明路实现商街技防建设全覆盖,构建“平安商街”安防体系。

“智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是体现科技赋能的重要标志。如今,在沙溪镇18个村(居)的人员聚集点、重点道路卡口,超1000个公共治安技防设施全天候“站岗放哨”。他们是守护人民安全的“火眼金睛”,更是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的“通信尖兵”。

近年来,沙溪镇积极探索形成“1 3 N”的智慧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依托一个镇级综治中心指挥平台;通过上级“平安视频”、镇级“雪亮工程”和村级“平安进万家”等智慧设备,形成“三大基础视频网络”;延伸搭建“慧眼工程”“平安商街”“平安防疫”“平安山林”等N个“平安细胞”云平台。

以“1 3 N”的“智治”模式,沙溪镇着力推动对突发案事件的实时监控、分析研判、指挥处置,提升治安联防联控工作科学化、智能化。

群治

926个基层“末梢”成治理“前哨”

“注册了‘金钟罩’,如果收到诈骗电话、点击诈骗网址时,手机会提示”……连日来,贾里村西厝一片网格员谢奕衡不断奔走在其联系的14个网格代表之间。所到之处,他向群众讲解诈骗种类、特征及危害,手把手指导安装反诈利器“金钟罩”小程序,引导村民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贾里村有近5000人,分5个片区,由5个网格员联系67个网格代表。每个网格代表,联系10至15户,搭建沟通桥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这是沙溪镇构建“镇、村、网格员、网格代表、户”基层治理五级网格体系的缩影。以“联系户 网格化”模式,沙溪镇将网格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全村各个细小单元,加强对单元内群众的政策宣传、沟通联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让基层“末梢”变为治理“前哨”。目前,全镇共有926个网格代表,群众有烦心事,他们上门调解;群众有急难事,他们主动帮忙;群众有忧心事,他们出面协调……

“小网格、大联防”的治理模式,是沙溪镇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密钥。

“五一”假期临近。在沙溪镇不难看到,一批批臂戴“红袖章”的“守护者”,活跃于交通路口、景区景点、乡村街巷等地,守护秩序未停歇。

在高铁潮汕站,他们在进出站口、交通要点等地方,为来往乘客提供向导便利和疏导交通。在镇区主要干道、文化广场、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他们确保巡逻防控无盲区、无死角,遇到突发情况随时协助,助力辖区维稳安保工作。

目前,沙溪镇全部村已组建村级治安联防队,并发挥“红袖章”作用,积极动员学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组成“大联防”网络。

在沙溪片区,有治安巡逻经验的村民们成立“义警队”,在太安堂旅游区等人流密集区协助民警参与旅游景点的巡逻值守;在贾里片区,由老师、家长组成的“先锋护苗队”,协助做好校园的反诈、禁毒等宣传工作;在高厦片区,村里年长威望较高的长辈们设立了“夕阳红调解队”,协助开展辖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贤治

乡贤出资建设美丽家乡

桑浦山麓下,位于上西林村内的刚克公祠,被打造为桑浦山革命斗争史展览馆。馆里,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遗物,生动再现了桑浦山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史,带领人们穿越时空,追忆峥嵘岁月。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当夜幕降临,刚克公祠前的西林公园便响起音乐喷泉,韩江流水在亭廊间穿淌而过,公园在灯光辉映下璀璨夺目。漫步其间,或有老叟闲话家常,或有群众翩翩起舞,或有孩童嬉戏玩耍。目前,刚克公祠和西林公园已成为上西林村展现红色文化魅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这背后离不开乡贤力量。这个占地90多亩的西林公园,就由乡贤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

乡贤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引擎”。近年来,上西林村积极探索“党建 乡贤”基层治理新模式,聚“贤能”、汇“贤智”、引“贤资”,引领各方力量为上西林村发展献智献策献力。

“原来在我们村,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上西林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伟鹏介绍,借助修复桑浦山革命斗争遗址的有利契机,该村充分发挥乡贤力量,对刚克公祠前菜市场及周边环境黑点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清拆工作涉及200多家铺户,镇、村及乡贤们积极做工作,面对有困难的家庭,乡贤们还自掏腰包帮助他们。土地清出来了,要如何利用起来?乡贤提议——将这片闲置的空地,打造成一个集文化、休闲、体育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活动场所。这里便形成了如今的西林公园。

不仅如此,该村以人文乡情乡愁为纽带,通过乡贤集资约6000万元推动西林公园、孙氏大礼堂、综合市场等项目建设,引领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目前,桑浦山革命斗争史展览已开馆,西林公园顺利建成,乡贤孙明礼先生捐建的“孙氏礼堂”及综合市场建设项目正持续推进。

近年来,沙溪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贤治”为抓手,充分发挥乡贤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金钥匙”作用,构筑党组织领导下的“贤治”模式,引导激励乡贤在村庄整治、乡村治理、教育发展、文化培育、产业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呈现出“乡村治理低成本、乡村振兴高效能、乡村社会更和谐”的基层治理良好态势。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