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三国演义》把关羽说成是忠义贯天的人物,有关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走麦城等等,少数确实是关羽所为,但大多是加工敷衍的英雄故事。
关羽的地位在南宋以后及明清皆有封谥,他的个人身份、地位不断地提高。民间习俗称为关公、关老爷;历代政府把他供祀在庙堂之上,岁时祭享。谥为武圣人,与孔丘称文圣相对称。科举考试时,武举人皆须至武圣庙顶礼膜拜,瞻仰圣容,取法其忠义的精神。
道教在神仙的列位之中,称他为关圣帝君。全国各地均立庙祭祀,后世江湖上的秘密会社等也奉他为祖师,供奉他的圣像,在遗容前歃血起盟,说些义结金兰、誓同生死的盟誓。关羽地位地提高,有其社会政治宗教等复杂原因,但主要是称颂他一以贯之的忠义精神。给后人立一个为人臣的榜样。大量小说、戏剧都在传播着他的一心事主的忠义行为。
有关关羽的真实历史事迹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关羽年少时就与刘备、张飞相友善。刘备起兵后,关羽、张飞跟随刘备左右,带兵打仗。他为刘备守下邳时,战败为曹操所擒,张辽力劝他归降曹操。时曹操奉汉献帝于许下(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以其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礼赐甚厚。一心一意欲留他于麾下。当关羽得知刘备战败去投奔袁绍时,仍为曹操出战袁绍军,斩其大将颜良,被表封为汉寿亭侯,这岂不是在客观上处故主刘备于死地。
后来,刘备从袁绍处脱身至河南,联络黄巾余部以共同抵抗曹军时,关羽知道刘备在河南,乃“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去寻找义兄。这时,曹操对关羽的出走是:“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所谓过五关、斩六将乃是小说的虚构。曹操知道关羽不留曹营是忠于故主,辞去不追则以成其义,曹操的确有王霸的气度,若以汉室为正统所归,关羽已降而出走,则又是负于曹操了。
董卓大将华雄实际上是被孙坚所斩杀,《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关羽的英勇,竟张冠李戴说成说关羽温酒斩华雄了。
《三国演义》述说关云长单刀赴会,记述关羽一身是胆,单刀面见东吴大将鲁肃。而历史是真实情况恰恰相反。鲁肃准备与关羽会谈,将领们恐怕发生变故,劝鲁肃不要去。鲁肃说:“事到如今,最好的办法是开导、劝说。刘备忘恩负义,是非还没有最后的结论,关羽又如何敢再打算谋害我的性命!”于是,邀请关羽会面,各自在百步以外止住自己的部队,只有将领带佩刀相见。鲁肃责备关羽不返还三郡,关羽竟无言以对。
刘备称帝后回到成都主持各项政务,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其余的人按照等级都有升迁。刘备派益州前部司马、犍为人费诗去关羽驻地授予关羽官印,关羽闻知黄忠地位和自己一样,愤怒地说:“大丈夫绝不能和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创立王业的人,所用的人不能都一样。以前萧何、曹参和汉高祖年幼时就关系很好,而陈平、韩信是后来的亡命之人;可排列地位,韩信位居最上,没有听说萧何、曹参对此有过怨恨。如今汉中王因为一时的功劳,尊崇黄忠,而在他心中的轻重,黄忠怎能和您相比呢!况且汉中王与您犹如一体,休戚相前,祸福与共。我认为您不应计较官号的高下,以及爵位和俸禄的多少。我仅是一个使者,奉命之人,您如果不接受任命,我就这样回去。只是我为您这样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后要后悔的。”关羽听了他的话以后,大为感动,醒悟过来,立即接受了任命。
观此可见,关羽的骄傲自大一目了然。
关羽一生最大的失败也是因为骄傲自大,未能团结好左右同僚,松懈了对东吴战防的警惕,使荆州重镇失陷于东吴。导致联吴抗曹战略的急直转变,张飞丧命,刘备猇亭大败,蜀国穷于应付对魏、吴的两面作战,蜀国衰亡导源于此。又孙权当初欲与蜀结好,遣使为儿子聘婚关羽的女儿为亲。关羽不许婚也罢,却辱骂其使者,使孙权颜面尽失。两国相交如此刚愎自用的态度也太骄暴无礼了。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二人皆刘备旧人。关羽轻视他们,未加团结。当关羽围攻襄阳时,要他们运送军资到前方,他们筹措不力,关羽大骂,并说要回军治他们的罪。结果,糜芳、傅士仁两人皆在孙权诱使下,打开了城门投降。江陵后方基地既失,直接导致了关羽败走麦城,身死临沮(今湖北安远西北)。
古人对大臣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进行考评,封以谥号。蜀在后主刘禅时追封关羽为“壮缪侯”。据《谥法解》所说:“武而不遂死于原野曰‘壮’,名与实乖曰‘缪’”。蜀国封关羽谥号曰“壮缪”,实际上含有贬意,这个评价也符合客观实际。可是自宋以后的统治者,以蜀为正统,对关羽一心事主的愚忠大加吹捧,并逐步予以神化。治史者对此当予以纠正,以恢复关羽的本来面目。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都被称作万人之敌,是当世的虎将。关羽报恩曹操,张飞义释严颜,都有国中出类拔萃之士的风度。但是,关羽刚愎自用,自恃才智勇力,张飞暴虐不施恩惠,两人都因为自身的弱点而丧命,这是合乎常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