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传》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一百二十一回,在徐槐的指挥下,官军成功夺取了梁山水泊和头关,令梁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一百二十二回“吴用智御郓城兵,宋江奔命泰安府”,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吴用在新泰病重,幸得安道全前往医治,吴用才逐渐向好,但安道全却因为染上寒气加上自身好色得了病,安道全给自己开了药服用,短时间内并没有见好,众人以为是安道全得病昏聩了,于是请了一位庸医前来之病,最终庸医错误用药,安道全一命呜呼。此时徐槐已经攻打梁山二关,宋江、卢俊义等坚守,无计可施,于是急忙从泰安将吴用请回山寨,吴用看破了后关的官军是虚张声势的,于是主张倾尽全寨之兵攻打头关,徐槐等形势危急,但吴用之计却被徐青娘、汪恭人等料到,官军假戏真做,大举攻打梁山后关,吴用等无奈,只好两头迎敌,从此与官军展开了持久战。期间公孙胜写信回山,告诉云天彪攻打泰安,陈希真也准备攻打新泰等地,吴用于是让宋江去泰安坐镇,自己和卢俊义守山寨。原来官军见不能迅速攻克泰安等城池,于是假装攻打各处,想拖垮疲惫梁山兵马,宋江明知是计也没办法,只得各处奔波。另一边徐槐围攻梁山很久,一直等待张叔夜援军的到来,但却一直没有等到,原来此时朝廷发生了一件事。

关于水浒传吴用主要事件(吴用曾因一场疫病差点没命)(1)

都头曰:从一百一十八回吴用得病开始,经过了三四回的过度,吴用在本回终于被安道全治好,但对梁山来说,即使智多星“复生”,覆亡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只不过是时间延后了而已。从吴用汶河之战落水生病开始,梁山就彻底失去了在外线打开新局面的机会,而到吴用病愈时,梁山不仅外线再无转机,就连心腹之地水泊、头关都被官军夺去,彻底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囧地。不仅如此,小说中作者让梁山和蔡京、童贯等奸臣勾结,依靠奸臣制衡朝廷,但随着蔡京等奸臣的相继倒台,梁山的这条“外援线”也被彻底斩断,这就好比一个受了重伤正在打吊瓶的病人,当他的输液线被割断后,结果是什么,想必对每位读者来说已经不言自明。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先来聊聊本回中出现的典故。

关于水浒传吴用主要事件(吴用曾因一场疫病差点没命)(2)

此回出现的典故主要有四个。

第一个典故是安道全为吴用治病,告诉其他人不要把烦心事告诉吴用,吴用无事扰心,倒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范金门在这里批道【忽用晋文两句,奇。】“无思无虑,其乐陶陶”两句出自魏晋诗人刘伶的骈文名篇《酒德颂》,此文以颂酒为名,表达了作者刘伶超脱世俗、蔑视礼法的鲜明态度。范金门所引的两句正是作者称赞文中“大人先生”纵情任性,沉醉于酒中,睥睨万物,不受羁绊的洒脱性格的,在这里俞万春用来形容没有琐事烦扰的吴用,我们或许可以认为这是《荡寇志》中吴用最无忧无虑的一段快乐时光。

第二个典故是安道全生病时,有小喽啰建议去庙里求神,却被花荣反驳,吴用道:“也是。但我想天道远,人道迩。药签不必求,可将那过先生与安先生的药方写了闸儿,就神前拈卜罢了。”范金门在这里批道【用子产语,妙。】“天道远,人道迩”出自《左传》“昭公十八年”,原句是“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意思是“天道远离人间,人道则存在于身边的社会人事之中,可以就近掌握。对于人所难及的事物,如何能知道呢?”,作者在这里借吴用之口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安道全病势危急,不必再去费时间求鬼神,还是采取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治好安道全的病最要紧。

关于水浒传吴用主要事件(吴用曾因一场疫病差点没命)(3)

第三个典故是吴用回梁山后,建议倾尽全力攻打头关,攻到第二日,忽报后山水泊各港火发,官兵已杀入水寨。范金门在这里批道【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范金门所引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原诗为“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范金门在这里引用此两句诗是想突显官军出其不意攻打梁山后水泊,借以衬托徐青娘、汪恭人的足智多谋。

第四个典故是陈希真考虑到梁山泰安、莱芜、新泰三城联络,四面险要,一时本难猝拔,于是建议用春秋伍子胥疲楚之法,各将兵马派匀,轮替攻击,令其无一日之安。这里陈希真所说的伍子胥疲楚之法,是指春秋时期伍子胥率吴国夫差军队与楚军作战,吴军采取“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之法,连续数年间,楚军大疲,终被吴军攻入楚都郢。

关于水浒传吴用主要事件(吴用曾因一场疫病差点没命)(4)

说完典故,我们再来聊聊本回中和作者创作有关的一件事。我们之前提到过,在《荡寇志》中,作者俞万春为了达到与梁山对立,讽刺抹黑梁山的效果,故意让很多梁山好汉死于原著中自己的强项上,如董平擅用双枪死于双枪,武松力气大死于力尽,凌振善用大炮死于地雷。而梁山上的神医安道全也没能逃过这一安排,在本回中,救人无数的安道全自己得了病,本可以自救,但由于梁山众人的误解请来了庸医,并不采用安道全的药方,最终导致庸医把神医治死,这真是天大的讽刺了。范金门在本回回末评中说道:“良医之子,多死于病,古有是言也。若及身误于药,未必有之,有之则自安道全始。然而安道全亦非自误也,其死也厥有二故:一曰卢医不自医,一曰好色之报应耳。”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俞万春晚年行医为生,但由于他错误地将阳克阴的理论用于医术中,导致两个儿子均药不对症英年早逝。清代名医王士雄曾在《归砚录》中记载了俞万春的事迹,并对其将扶阳抑阴之旨寓意于医的观点给予了否定。在此之后,王士雄还用小字注云:“其(俞万春)次子极聪俊,善诗画。患咯血,乃翁专与桂附药而殒。仲华没后,《荡寇志》未脱稿,其长子伯龙茂才与仁和邵循伯茂才续成之,伯龙极肫诚,恪守家传。患肝胃痛,自服温补致殆,惜哉!”终俞万春一生,想必其自己都自信医术精湛,万没有料到,正是其错误的医术害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小说中俞万春用多种手法讽刺梁山好汉,却没想到现实中天大的讽刺竟然发生在自己身上,想来令人感慨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