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好习惯(正确的时间管理)(1)

图:谢驭飞

即使不以一生为度量,成年以后也很容易觉得时间过起来飞快,不够日程表用的。做一个什么都不亏负的人,每天要刷牙洗脸梳妆打扮,有些会一定要在场,有些邮件一定要回复,有些交通工具一定要赶;孩子需要接送,三餐需要准备,父母亲戚需要探望照顾。这些事在日程表上就像城门上的大铆钉,别的软性事物只能围绕着它们安排。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还要去健身房,学冥想,学瑜伽⋯⋯算上来回奔走洗澡换衣服的工夫,一整晚的空闲时间都没有了。

新媒体和朋友圈刮起学习和知识付费之风,成了压垮爱焦虑上班族的最后一根稻草——都知道学习是好事,也不是花不起购买知识的钱,只是时间从哪里来?“如何管理时间”成了知识付费的热点之一。很久以前就有一本书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教出来的徒子徒孙,是真的已经成了高效能人士挣着大钱,还是靠把“高效能人士的习惯”重新包装成朋友圈热点文章来挣大钱,还是继续把时间花在学习提升效率上?网上课程种类繁多,有“音频一百讲”教人学会时间管理。从来不被这种课程诱惑,倒可能是节省时间的一种有效方式。

所有需要更换地点的事都头尾自带两截隐形的时间黑洞。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是一种很有效的节省时间的方式。我听过无数人抱怨出门之前随便收拾一下就要花掉至少20分钟,那是因为大部分人不是像我一样的悲观主义者也不是控制狂。钥匙钱包车票必须上次进门的时候就理好,为下次出门做好准备。宁可忍饥挨饿,也不多带化妆品零食保温杯之类增加找不到这一风险所耗费的零碎东西。据说纽约人一下车就把钥匙抓在手里,为的是缩短在自家门前摸钥匙的时间,减小被抢劫的概率。我从来没遭遇过抢劫,但总是在公交车还有一站地到家的时候就把钥匙拿出来放在大衣口袋里。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走路的同时就可以读书和吸纳信息。通勤时阅读或听有声书和播客,效率特高,可能是因为能把人暂时带出喧嚣的现实。有人说搭地铁几年下来能学会意大利语,不知道是不是夸张了。我在手机上看完过巴尔扎克的《幻灭》和《交际花盛衰记》。一旦意识到自己某一刻很闲,五分钟内把两个社交软件刷了三遍,就马上起身去做点小型家务,或是举几组哑铃再来两分钟平板支撑。这样度过零碎时间,可以积攒出整块的阅读或看剧的时间,还能改善核心肌肉强度和手臂线条。总的来说,时间管理的基本准则就是“别闲着”。

当然,时间管理最最核心的问题是:在挤出来的时间里,你打算干点什么呢?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图

订阅 2018年《三联生活周刊》(52期)

时间管理好习惯(正确的时间管理)(2)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