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素的确定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构成词的语言单位。

如:楼 房=楼房 声 音=声音 花生 油=花生油

语素有可能是一个字也有可能是两个字,但是这一个字或者两个字都必须能够表达一个明确的意义。例如“声”和“音”是构成“声音”的两个语素,“花生”和“油”是构成“花生油”的两个语素,“花”和“生”拆开后只能表示读音而不能表示原有的意义。

确定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语素,可以采用替换法,即某一语言单位,能够被别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来替换,就是一个语素反之则不是。

例如:语言可以被替换成“预言”“忠言”或者“语法”“语汇”,而“橄榄”就不可以被替换,就是一个语素;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菠萝”它可以被替换成“菠菜”“绿萝”那是不是就是两个语素呢?不是的,可以观察一下:菠萝是一种水果,菠菜是一种蔬菜,而绿萝则又是一种绿植,三者的意义大不相同,所以并不能说明是两个语素。同理,若替换前后意义相同才被称为两个语素,若意义不同,则被称为一个语素。这里的举例是以双音节为例,除此以外还有多音节词,分析方法相同。

2、语素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分类,一个是从语音形式分类,一个是从组词能力分类。

(1) 从语音形式分类,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单音节语素:由一个音节表示的语素(就是一个字或者儿化词)

例如:吃(chi) 网(wang) 玩(wan) 吗(ma) 花儿(huar) 风儿(fengr)

双音节语素:是由两个音节表示的语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自古代的连绵语素,一种是近代、现代的外来译音语素。另外拟声词和叠音词也是双音节语素。

多音节语素: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语素。这类语素主要是外来译音语素。

例如:奥林匹克 凡士林

(1) 从组词能力分类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一般也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用来造句,位置可前可后。

有的独立语素只能独立成词,但没有构词能力,这种语素主要是一部分叠词和拟声词还有语法中所讲的虚词。

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不能单独用来造句,但可以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位置可前可后。

注:大部分半自由语素在古代汉语(或文言)中还是可以作为词独立使用的。

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时,往往位置固定,只能前加或后加。就像名字一样不自由。

3、语素-汉字-语音的关系

通常是一个读音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但同一个字还可能有多重意思,就可以表示多种语素;还有同音不同字,表示多种语素;或者多音节词表示一个语素。每一种情况都要具体分析其中的意义。

语素属于语法单位(语汇单位--语素)(1)

汉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