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出生在乡村的人来说,无论将来他的脚步流向何方,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彻底淡忘乡村的晨曦天籁,黄昏日落,春夏秋冬,还有前前后后几代人的生老病死。人与自然之间那么默契,天地如此辽阔清新。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1)

立秋,漫步在乡间小路,凉风徐来,舒适惬意,放眼望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池塘前面有成片的稻田,满垄满垄的禾苗绿到发黑,淳淳流水、悠悠鸟鸣,很难不收获美丽的心情。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2)

笔者沿着田间小路,在江门鹤山市宅梧镇双龙表坑小学内,找到有超过一百年历史传承的江门“裕糦”宅梧手工柴火粽这家小作坊。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3)

隔着玻璃小门,72岁的江门“粽子婆婆”黄丽红正忙着手上的活儿,她轻车熟路地将粽叶整齐折叠,依次放上材料,再加粽叶包裹,系以野山姜技绑绳,一个棱角分明的江门手工粽就裹好了。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4)

“你要采访我,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说,我一个老人家,拍起来也不好看。”黄丽红老婆婆有点局促不安地轻拨了额前的花白发丝。生产车间里还有3名正在裹粽的阿姨,她们游刃有余地打趣——“你就说宅梧手工粽远近闻名,自己是新会女、鹤山婆(丈夫是鹤山人),粽子有新会的味道,又有鹤山的特色。”话音刚落,欢声笑语响彻裕糦粽子生产车间。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5)

“我是在1969至1971年参加新会崖门围垦造田的时候学会包粽子的,”黄丽红说,“那可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啊,当时我还不满二十岁,负责煮饭,那时候生活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就包一些冲菜、碎萝卜干馅料的粽子。而且粽叶是不能丢掉的,要洗净,晾干,放起来,来年还可以再用。却也有拮据的乐趣。”这位江门“粽子婆婆黄丽红说。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6)

“来来来,刚刚出炉的宅梧柴火粽,大家快来尝一尝!”年过7旬的江门“粽子婆婆”黄丽红兴高采烈地招呼笔者品尝她自己包的粽子,这位“粽子婆婆”已经坚持手工包粽子50余载了。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7)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8)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9)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10)

宅梧粽主要分为咸肉粽和枧水粽,江门“裕糦″宅梧手工柴火粽的粽子以传统口味和五谷杂粮最为畅销。“现在也会根据大众的喜好,出一些订制口味,如加入瑶柱、叉烧、虾干、板栗、花生等馅料。”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11)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12)

每逢端午时节,订单不断,裹粽的阿姨们表示今年的端午节连续加班了一个多月。

“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在厂里包粽子的都是同村邻里,说说笑笑,很快就一天了。收入提高了,比一个人呆在家里强多了。″宅梧镇双龙村的连姐说。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13)

江门柴火粽的裹粽手法讲究力度,力量大了会挤破粽叶,力量小了煮粽过程中容易‘露馅’。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14)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15)

据了解,粽子制作技艺于2010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精髓在全国各地世代传承,展现着中国人饮食文化的至简之道。在江门鹤山宅梧镇双龙村一带,粽子制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对宅梧的村民来说,粽子不仅仅是端午祭祀供品,并不只是端午节才吃,平时邻里乡亲有喜庆吉庆的事,都聚合在一起包粽子。上一代人,盖砖瓦结构的房子在上梁时,大人都会往屋子里“抛粽子”,小孩子们一拥而上,抢到粽子寓意吉祥安康,场面特别热闹。粽子成为宅梧当地人深藏心底的温暖记忆。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16)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17)

宅梧粽以形靓色雅,咸甜适中,软绵味透而著称。其用料十分讲究,糯米要洗净,绿豆需去皮,鲜肥肉则要经过“特殊腌制”,不仅色泽鲜嫩、咸香入味,而且还有清热和暖胃的功效。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18)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19)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20)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21)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22)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23)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24)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25)

粽子厂合伙人刘东群说,自己孩提之时就学会制作宅梧粽,“这是家乡的味道,江门做宅梧粽的人不少,我们家族却坚持了超过100年。”

作为广东人都吃过这个灰水粽(坚持50年江门这位)(26)

周晴是专门前来购买江门“粽子婆婆″黄丽红做的裕糦柴火粽。“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允许包很多粽子,但香港、澳门的亲朋好友都喜欢吃鹤山的粽子,裕糦柴火粽味道很好,所以我每次回来都在红姐这里买许多带回去让他们尝尝,特别是一些国外的朋友吃了,都说中国粽子,very good!”周晴自豪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