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瀛璐
在“吸血鬼之父”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1897年的小说《德古拉》问世之前,吸血鬼的形象是这样的:“它们皮肤苍白、牙齿锐利、嘴唇猩红、指甲很长⋯⋯它们变化多端,能化为苍蝇、老鼠和蝙蝠。吸血鬼们最初的面孔阴森而又可怕。”而斯托克笔下的德古拉伯爵,肤色白皙、神情阴郁、举止优雅、容颜不老、贵族血统、绅士做派,除此之外,还拥有一座阴森古堡。从德古拉开始,吸血鬼进化成一种超完美生物,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特别是他专属的德古拉城堡,被人们视为吸血鬼文化的归宿地。
如同为小说中的伯爵古堡找到了现实之地,德古拉伯爵本人也被认为是有原型的,就是在1456年到1462年间统治罗马尼亚地区的弗拉德三世,人称“穿刺公”。小说的第18章,从范海辛之口,确认了德古拉和弗拉德是同一人:“他确实应该是那个在土耳其边境的大河上赢得他的名字反对土耳其人的德古拉人。”不禁让人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原因是,弗拉德三世拥有贵族身份、在这片地区声名广大以及喜爱使用比幻想中吸血鬼的行为还令人胆战的酷刑。
1431年,弗拉德三世出生在特兰西瓦尼亚,接替父亲承袭了瓦拉几亚公爵。对抗奥斯曼帝国,守卫罗马尼亚。除了骁勇善战,动不动就喜欢“穿刺”活人的严刑手段远近闻名。1459年,弗拉德三世消灭了瓦拉几亚境内一些大贵族,开始掌握权力,拒绝向奥斯曼帝国纳贡。当奥斯曼帝国遣使来催问供品,他直接将使者活活钉死。传说中,不光对罪人、战俘如此,就连对自己国家的贵族、百姓,弗拉德三世也酷爱使用穿刺之刑,将人钉在尖桩上以儆效尤。更有传说,当时的敌军奥斯曼土耳其人曾在德古拉城堡前看见两万人被插在长矛上任由其腐烂,被这令人作呕的景象吓得不战而退。这一场面,在2014年电影《德古拉元年》中被残忍复现。
弗拉德三世
在罗马尼亚当地,其实弗拉德三世的军事才能和保卫民族的事迹也为人所传颂,在位期间恢复了因连年战争而破坏的社会秩序,还一直致力于发展国家经济。之所以“穿刺公”的恶名远扬,相信也是敌方很乐见于历史将他变成民间故事中邪恶的吸血鬼吧,时间一久,谣言也就变成了真相。弗拉德三世也跟布朗城堡没有什么交集,唯一有可能的说法,就是他曾经路过此地在这里休息了两三天而已。只不过人们不再认真探求这是否是牵强附会,有趣的故事更吸引人。
弗拉德三世的原型基础上,德古拉伯爵被塑造成了一位外表俊美的罗马尼亚民族英雄,领兵出城抗击来犯的土耳其军队。敌军使出诡计,谎骗德古拉的妻子伊丽莎白,说伯爵已经战死,伊丽莎白悲痛殉情,凯旋的德古拉伯爵为此撕心裂肺,喝下伊丽莎白的鲜血诅咒上帝,化身不生不死的吸血鬼。《德古拉》便是吸血鬼伯爵寻觅转世爱人的故事,“跨越时间的瀚海来爱你”的痴情桥段,更是成为此后一众经典作品的灵感来源。
“爱我就请转化我”的狂热追随,让吸血鬼成为全新的文化IP,大行其道。从最贴合原著经典的《惊情四百年》,到《夜访吸血鬼》《暮光之城》《德古拉元年》,吸血鬼代代进化,被赋予愈加丰满的想象。他们是寻爱四百年的痴情汉,是不吸人血秉持“素食”的暖男,也是惩善扬恶的正义使者。他们的形象年轻貌美、贵族气度,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从邪恶恐怖进化到了充满柔情、魅力和力量。回到最初的原点,这一切始于那个阴森的黑夜,破败不堪的城垛在空中划出一道凹凸不平的曲线,城堡的大门打开,德古拉伯爵手中的烛灯火苗抖动,用奇怪的语调礼貌地对来人说道:“欢迎光临寒舍!希望你随意而来,平安而去,在此地留下快乐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