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吟咏对象。在先秦之前的周朝,就已经出现了祭祀月亮的习俗。《礼记·祭义》记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再往后,古代文人们从高高在上的祭坛上面请了来,慢慢地从祭月变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赏月、望月。月亮也逐渐和团圆、思念等情绪挂钩,寄托了广大群众的美好愿望。

但是这群文人墨客,写月亮就写吧,偏不爱直接写,不把它写出花来仿佛对不起自己手上的笔。于是,月亮都多了五花八门的雅号和代称。

看月亮最好的地方在哪(原来月亮不止叫)(1)

以月“形”之名

根据月相和天气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别称。比如夜光、圆光、圆景、清晖、玄烛、素晖、晖素等等。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就写道“夜光何德,死则又盲?”,李白也在《君子有所思行》中写道“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这里的“夜光”“圆光”指的都是月亮。

看月亮最好的地方在哪(原来月亮不止叫)(2)

但是月亮的“形”可不止于此,在周代金文月相术语中,用“魄”来指代所有可见的月相,所以与“魄”相关的词语也被用来称呼月亮了,如月魄、玉魄、皓魄、素魄、夜魄等等。

高适《塞下曲》就用上了“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何景明的《对月》用的是“玉魄 ”:“玉魄中天满,清辉近水多。”

月亮的形态千变万化,古人也就依据它的形象发散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巨量的比喻别称。

满月时像轮、盘、镜子的:天镜、金镜、金鉴、玉镜、玉轮、琼轮、白轮、银轮、玉盘、银盘、晶盘,清规。

看月亮最好的地方在哪(原来月亮不止叫)(3)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陆游《晴和出游湖山间》:“舟回不须速,看涌白玉轮。”

弯月时像弓、钩的:玉弓、明弓,玉钩、琼钩、银钩、玉帘钩等。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以月“神”之名

古人在观察月亮形象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著名的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等。而这些神话传说在流传的过程中,同样成为了月亮的代称。

从“嫦娥奔月”出来的有嫦娥、月娥、素娥、姱娥、娥月、娥影、娥灵。

看月亮最好的地方在哪(原来月亮不止叫)(4)

石孝友《虞美人·月娥弄影当窗照》:“月娥弄影当窗照。疑是巫山晓。”

梅尧臣《得余干李尉书绿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还有“婵娟”本指美女,借指嫦娥仙子,也被用来指代月亮,最出名的就是这句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玉兔捣药”出来的有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兔影、兔辉等等。连兔子捣药的杵也不放过,“玉杵”都成为了代称。

看月亮最好的地方在哪(原来月亮不止叫)(5)

白居易《酬令狐留守尚书见赠十韵》:“晓关开玉兔,夕钥纳银鱼。”

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

汤显祖《牡丹亭·闹殇》:“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

至于“吴刚伐桂”,比较早的可信记载来自于唐代《酉阳杂俎》:“旧传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道有过,谪令伐树。”

所以“月桂、桂月、桂宫”也被用来代指月亮。

看月亮最好的地方在哪(原来月亮不止叫)(6)

苏轼《念奴娇·中秋》:“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白玉蟾《嘉定甲申闰月五日开皇帝升遐》:“一钩桂月千林黯,半夜松风万壑哀。”

月中有桂怎么看出来的不知道,不过有蟾蜍倒是真的。屈原的《楚辞·天问》中有这么一句话“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依据闻一多先生《天问释天》中的说法,“顾菟”即蟾蜍,所以蟾蜍也成为了月亮的一种别样称呼。

李白《初月》:“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村。”

陆游《晦前二日夜欲晓自湖上归对残月独酌》:“小阁对寒蟾,山尊尽更添。”

高阶玩法

当然,有诗人看大家都用意象写月,他要搞个不一样的!什么意象都不用,但是字字句句写的都是月。

王安石《咏月》

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

江有蛟龙山虎豹,清光虽在不堪行。

不得不说,玩文字游戏还是你们会玩!

结 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明月常在,亘古如斯,而我们从崇拜月亮一路走来,将它融入了历法,为它编写了传说,用它寄托了情感,也用最美好的文字去描述它,记住它。每个人看到的月亮因为当下的情感又是那么不同,中秋将近,此时的你看到月亮又想起了什么呢?

欢迎来和螺蛳君分享呀~

看月亮最好的地方在哪(原来月亮不止叫)(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