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朝廷一直设有一个名叫“乐府”的官署,专门负责从各地搜集和编制各种诗歌以配乐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即名“乐府诗”,后人也简称“乐府”而这一由朝廷乐府机构采集各地歌谣的制度,也被以后的历朝历代所承袭,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乐府诗概念?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乐府诗概念(乐府诗的发展历程)

乐府诗概念

在我国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朝廷一直设有一个名叫“乐府”的官署,专门负责从各地搜集和编制各种诗歌以配乐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即名“乐府诗”,后人也简称“乐府”。而这一由朝廷乐府机构采集各地歌谣的制度,也被以后的历朝历代所承袭。

纵观乐府诗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汉魏西晋、东晋南北朝和唐代三个阶段。

现存汉魏西晋时期的乐府诗绝大多数是东汉时期的作品。汉乐府大都“源于哀乐,感事而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言通俗易懂,长于描绘某一生活场景,善于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代表作有《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乐府诗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南北朝处于一个分裂的时代,故南北朝均有自己的独具风格的乐府诗。“别有幽情”的南朝乐府多表现长江流域都市女子的恋慕之情。至于那好侠尚武的北朝,乐府诗则充满了“野性的呼声”。虽然北朝乐府民歌数量不多,题材却较南方民歌开阔大气,风格质朴,豪爽朗健,一个个豪放不拘的英雄儿女都跃然纸上。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诗坛名家辈出,众体皆备。乐府诗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人乐府创作又一次掀起高潮,其作品数量之多,作家之广,远远超过了建安时代。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