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古代如雷贯耳的青天大老爷,那非海瑞、包拯莫属。

其实,还有一位,与包大人,海大人齐名,并称三大青天的况大人——况钟。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1)

这些历史名人都有其扬名剧作,海瑞是《海瑞罢官》,包拯是《铡美案》,而描写况钟的名剧就是家喻户晓的《十五贯》。

《十五贯》案情曲折离奇,若不是碰上况钟那样的清官,四人必定冤死刀下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2)

《十五贯》剧情大致如下:一对熊姓兄弟,家世贫寒,兄友兰为船工,弟友蕙正在读书。由于家中鼠患严重,弟在饼中投药灭鼠,老鼠却将饼衔到邻居家,又把邻居家的金环衔到熊家,这老鼠简直成了精。

熊家已无米下锅,友蕙用捡到的金环去换米,无辜的邻居却吃饼中毒而死。有金环作为凭证,衙门的官老爷就认定友蕙与邻居童养媳有奸情,合谋毒夫,处两人斩刑。

友兰觉得弟弟冤枉,借了十五贯钱前去营救。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3)

碰巧屠户尤葫芦借钱十五贯回家,他笑说这是卖养女苏戍娟所得。苏戍娟信以为真,惊慌而逃,路上与友兰偶遇,两人结伴。谁知,窃贼娄阿鼠夜入尤家,杀了尤葫芦,偷走十五贯钱。

案发后,处理此案的官吏以友兰所带的十五贯钱为证,断定熊、苏二人杀人盗钱私奔,也问死罪。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4)

苏州知府况钟奉命监斩,临刑时,四人均高呼冤枉。

况钟顿觉两案蹊跷,临时决定停斩。况钟亲赴现场调查,在鼠窝中发现毒面饼。随后微服查访,抓住真凶娄阿鼠。

四人冤情昭雪,还成全了两对姻缘。

犯人临刑时,冒着丢官的危险,为百姓翻案,况钟所为实属清明之举。

那么,被称为“青天大老爷”的况钟到底有何卓越的政绩?是否真的审过“十五贯”这个案子?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追溯这段历史。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5)

况钟,江西人,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擅长书法。原本寒窗苦读,想一朝高中。但受益明代初期三途并用的人事制度,永乐四年,况钟被靖安县知县俞益一眼相中,成了一名精通文理、能干练达的书吏。

千里马屡遇伯乐,之后的况钟仕途通达。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6)

做小吏9年后,俞益欣赏他的才能,向礼部尚书吕震举荐况钟。

面对贤才,吕震与俞益英雄所见略同。

而吕震是成祖朱棣的宠臣,他向成祖举荐了况钟。

永乐十三年,成祖任命况钟为正六品的礼部仪制司主事。

况钟从小小的书吏起家,被成祖直接任命为正六品官员,可见其才华出众。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7)

成祖朱棣以暴戾著称,但况钟自任礼部仪制司主事起,至成祖朱棣故去,前后竟受到皇帝31次嘉奖,足见其政治才能非同一般。

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况钟又坐火箭般升任为正四品的礼部仪制司郎中。

宠臣自然得重任。

明代以来,苏州府是全国人口多、税赋也最重的一个府,皇帝对苏州知府的任命极为慎重。

宣宗称:“苏州府是大郡,公务繁重,要物色廉洁奉公、有才能者出任知府。

宣宗环顾左右,非况钟莫属。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8)

宣德五年,颇得宣宗器重的况钟,赴任苏州知府。

况钟到任苏州,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官场,肃清积弊。

他用的方法与众不同——扮猪吃老虎。

到任之初,况钟装作对政务不懂,遇事都询问左右,大都按照手下属吏的意思办事。这些属吏心中大喜,想不到新来的知府竟是如此糊涂可欺之人,个个原形毕露。

一看狐狸的尾巴露出来了,况钟毫不手软。

况钟拿出他们贪赃枉法的罪证,情节特别严重者立即处死,贪污犯罪者严厉惩治,平庸无能者裁减辞退。

坚决果断的铁腕手段,让那些原本轻慢他的属吏猝不及防。

经过整治,苏州府官场的坏风气得以扭转,吏治逐渐清明。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9)

清明了官场之风,况钟开始下大力气整肃军籍。

明代在军事重镇均设有卫所,卫所的士兵是世籍,后代可继承,苏州府也设有多个卫所。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10)

可事实上,卫所并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

既浪费朝廷粮食,也容易造成官员腐败。

皇帝多次派官员去苏州整肃这一现象,均未成功。

宣德三年,明廷派御史李立到苏州府等四府整肃军籍。李立为了向朝廷邀功,竟然将很多普通百姓冒定为军籍,最后闹出了人命。苏州知府的副职张徽与李立沆瀣一气,激起极大民怨。

况钟到苏州上任后,不断有人申诉。经过明察暗访,况钟掌握了实情,将李立、张徽等人的罪行上报明廷。

宣宗震惊。经复查,苏州府内160多人被免除军籍,核定1420人军籍只限自身,其子孙复归民籍。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11)

想方设法为苏州百姓减轻沉重税赋。

因太祖憎恨苏州人民助张士诚守城,朱元璋曾下令,对苏州府施以重税。

当时全国税赋总额为3000万石左右,苏州府就负担了281万石,耕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百分之一的苏州府,却承担了将近全国税赋总额的百分之十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12)

况钟到任,看到苏州许多百姓不堪重负,背井离乡,深感责任重大。

况钟多次上奏,请求朝廷核减苏州重赋,户部却认为会影响明廷财政收入,不予批准。

针对昆山县大面积无人耕种而抛荒的田地,况钟请求豁免秋粮,户部仍驳回不准。

为核减本地的税粮,况钟一直不懈地努力着。

直到宣宗亲自过问此事,况钟的上奏才被户部通过。

此举一下减轻了苏州百姓的重负,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13)

为了杜绝税粮交纳时,收粮官吏借机盘剥,况钟制定了严格的收粮方法:各仓库用的簿子要编号,要填发日期,一式三份,严禁涂改。

明廷采用了他的建议,使税粮征收过程中舞弊作假、侵吞税粮的现象大大减少。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14)

对于巧立名目,损害百姓利益的各种摊派,况钟逐一上奏清理。

苏州府是个富庶之地,但比其他地方承担了更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其中尤以“备倭船只”“粮运船只”和“借马”三项损害最大。

备倭船只 因苏州府距海岸不远,常受海盗骚扰,附近的守兵卫所备有四十多只船来防止海患。卫所的官军们为了捞钱,便以修缮船只为名,肆意对当地百姓百般勒索。

况钟上报官兵的勒索行为,请求明廷停止这种摊派。

明廷核准,况钟为百姓减去一项重负。

粮运船只 苏州府七县每年抽调一批船只以供粮运,原本只是临时性措施,后来却一直沿袭下来。况钟上奏,不用时,临时性的粮运船只就应该停止,获明廷批准。

借马 更是多年的陋规。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15)

洪武、永乐年间,江北各驿站马匹短缺,明廷下令苏州府暂借马匹给江北饲养,前后有400多匹,为期3年归还。可三十多年过去了,马不仅没有还,而且马匹若有死亡,原出借者还需再购买补齐。

况钟上奏明廷,要求江北各驿站归还苏州府的马匹。

两年后,宣宗核准,苏州府才收回了借出的马匹,一段拖了三十多年的“借马”才算终结。

为了百姓不被重负所压,况钟驳回了诸多不合理的摊派。

况钟为民请愿的举措,深得民心,苏州府百姓称他为“况青天”。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16)

修水利,建粮仓,不让百姓因天灾流离失所。

宣德七年四月,苏州府连降暴雨,大水淹没良田7000多顷,大片的房屋、堤岸倒塌,灾情十分严重。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17)

况钟亲赴现场,针对苏州府河港湖泊密布,将几千亩的大围田,改成几百亩的小围田,田旁挖通水渠,和河道相通,解决了围田的抗旱排涝,使苏州地区的旱涝灾情大为减少。

除了及时疏浚了河道,况钟还下令建设济农仓。济农仓的存粮最多时达到690万石。

宣德八年、九年,苏州府连续发生严重旱灾,况钟建的济农仓发挥了巨大作用,百姓得到救济,没有因自然大灾,百姓流离失所。

后来,况钟令苏州府下属各县都建立了县级的济农仓。

况钟上任苏州府知府长达13年,虽然灾情无数,但没有灾民饿死。

苏州地区一直比较安定,况钟功不可没

后记

况钟自己是书吏出身,非常重视修建学校、培养人才。他到任苏州府时,下属各县的学校面积不大且老旧,容纳不了多少生员。

宣德九年,况钟自募资金,没和老百姓摊派分毫,仅用了半年,异址重建了吴县的官学。

朝廷重臣杨荣亲自作《吴县儒学重建记》,以示纪念。

从正统初年起,况钟不断扩大本地教育规模,建成校舍数百间,使府、县的生员们有了更好的读书条件。

况钟还设立助学金,资助那些家境贫困的书生;

向朝廷举荐那些才学优长、行为端方的青年儒生。

其中有一儒生“邹亮”,颇有才学,遭人嫉妒,写了一封诋毁邹亮的匿名信。

况钟不为所动,仍向明廷举荐邹亮。邹亮不负况钟所望,从九品的吏部司务做起,一直官至监察御史。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18)

宣德六年,况钟因母丧回原籍守制,第一次离开苏州府。

对于“况青天”的离开,3万多苏州府百姓联名上书,请求朝廷让况钟继续回苏州任职。

为顺民意,宣宗朱瞻基只能对况钟夺情(指官员服丧未满而被朝廷强命任职),让况钟回苏州继任。

正统四年,况钟任苏州知府满9年,应任满离苏。

况钟两任苏州府期间,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对他啧啧称赞。

况钟对苏州府百姓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临行前感慨万千,以“不带江南一寸棉”自勉。

况钟第二次任满离苏赴京后,苏州府百姓再次联名上书,请求况钟连任苏州知府。

为顺民意,次年,宣宗下旨,命况钟“升按察使正三品职俸,署苏州府事”。

这是明朝建国七十余年没有过的规格和礼遇,是宣宗对况钟政绩和操守的极大褒奖。

况钟三进三出苏州府,任苏州府知府长达13年之久,造福了一方人民。

正统七年十二月,况钟卒于任上,终年61岁。

况钟清正廉洁,受百姓爱戴,是“大青天”无疑。

那么,况钟真的巧断过“十五贯”这桩命案吗?

没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证,况钟就是《十五贯》那位为民伸冤的主审官。

而且《十五贯》中的主要情节与现实不符合。

熊家兄弟是在无锡县犯案被判、经过常州府核审的死刑,怎么会由苏州府知府况钟来监斩。

由此看来,《十五贯》塑造况钟这样的清官,只是表明百姓在腐败的环境中对清官的渴望,而这种美好的愿望通过戏剧的形式寄予清正廉洁的况钟。

况钟,一个人;

改变了,苏州一座城;

造福了,苏州的一方百姓。

十五贯是真实案子吗(十五贯的主审官)(19)

你若去苏州,到位于苏州西美巷的况公祠,可以瞻仰和凭吊这位550多年前的“青天大老爷”。

苏州“况公祠”有一副对联,大概是对况钟一生最好的写照:

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

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

原来“两袖清风”一词出自况钟这位苏州太守,为“况青天”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