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琳、王令尘、杨好都出身世家、自带对艺术的敏感、更高的起点、更广的人脉,如果没有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脚踏实地的努力,他们又何以成为今天的样子。

一个经营美术馆与艺术中心,一个从事艺术史的研究与写作,一个在演艺幕后做创意与设计,许华琳、王令尘、杨好这三位成长道路不尽相同的年轻人,因为Gen.T新锐先锋而走到一起,成为八月封面人物。

若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条件优渥且文艺氛围浓厚的家庭背景只是其一,他们在事业上的坚持、对于传承和独立的理解以及看待未来的方式都令人感慨:同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清醒的人走得更远。

沙海文案杨好(尚流TATLER封面人物作家杨好)(1)


家人给了我直觉 写作需要积淀

沙海文案杨好(尚流TATLER封面人物作家杨好)(2)

Lanvin 山羊皮连衣裙;爱彼千禧系列女装腕表

杨 好

一好阅读创始人、艺术史学者、作家

小时候,杨好父亲的书房就对她不设防,12岁就开始看黑格尔的《大逻辑》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父亲出生在军人家庭,他写诗,但不是浪漫主义的诗人,他更愿意让我看哲学方面的书,而非诗歌。”

沙海文案杨好(尚流TATLER封面人物作家杨好)(3)

因为青春期大量深度的阅读,人生经历尚浅的杨好对世界有了太多思考,曾有一个阶段她感觉自己特别压抑,一直在寻找出口。“我是古典音乐发烧友,14岁那年听到了莫扎特的安魂曲,我突然大哭,所有积攒的情绪有了一个爆发的途径。这之后我才开始去读父亲的诗,理解了他的超脱。”

沙海文案杨好(尚流TATLER封面人物作家杨好)(4)

因为早熟,杨好在求学过程中换了5次专业,从最初在北京电影学院学剧本写作,到之后因为太喜欢哲学,想要用原文读康德而去学德语,再到比较文学、艺术史和艺术商业,她慢慢从形而上的学习接触到更偏向物质的艺术收藏领域。“去英国念书之后我才发现,之前自己所学的艺术史是能被真实地拥有的,艺术其实是在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和世俗紧紧相连。当我买到一幅古典大师的画作,那种感觉的确很不一样。”

沙海文案杨好(尚流TATLER封面人物作家杨好)(5)

杨好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收藏勃鲁盖尔的人,她还拥有德拉克罗瓦的素描,手中十几幅丢勒的中世纪版画去年也被德国大使借去在官邸展出。如今每年她都会去一次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那里有欧洲最大的古董博览会,她就是在那买到了自己第一幅小戴维·丹尼尔斯的作品。

沙海文案杨好(尚流TATLER封面人物作家杨好)(6)

“早几年我比较理想主义,所以花了300多万从英国费顿出版社引进了一套文艺复兴的画册,想让国内的读者知道除了文艺复兴三杰之外,还有提香、卡拉瓦乔和安格尔。但后来我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给理想主义者准备的,就写了《细读文艺复兴》这本书。

沙海文案杨好(尚流TATLER封面人物作家杨好)(7)

“我18岁时,曾急着想出一本小说,是父亲硬生生把这件事按了下来。所以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憋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把冲动抽离掉对于作家来说反而是很好的,因为你不能总在表达,会把自己掏空,写作需要克制。”

父亲告诫她,不能因为一点小才华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过早地去写虚构的作品。“我听了他的话,写的是非虚构的,但艺术史恰恰是很需要想象力,也很考验虚构能力的。我是等到全部写完了才拿给他看,没想到他觉得我年龄到了,写得还不错。”

沙海文案杨好(尚流TATLER封面人物作家杨好)(8)

尽管第一本著作就十分畅销,杨好的内心却感到矛盾:“很多读者把这本书当作知识来汲取,但这本书完全是我的个人表达,它不是一门学科,或者另一种形式的知识付费。

对于艺术,我觉得知识付费是一种伤害。在我看来,艺术不是习得的。家人给我最大的宝藏就是对于艺术的直觉,尤其是在艺术的表达上。”如今,杨好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写作上,明年将会有一本新书出版。她不想给自己设限,但希望能够挣脱“古典”的束缚。

摄影:王华 视频:Riffy 造型:张维菁 妆发:Xiaoxiao

文字:杨洋 编辑:Lesley 助理:范博 美编:Vicky

本文节选转载自《尚流TATLER》2018年8月刊

原文链接mp.weixin.qq/s/mOcXcHR61oA_-ZKr1N5RX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