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莲花主要以粉红色和桃红色为主。南北朝吴歌中的《夏歌》这样唱到:“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盛唐诗人王昌龄在《采莲曲》中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李白看到一池莲花写到:“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宋代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则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诗中的莲花娇艳欲滴,明丽照人。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却把莲花比喻为洁身自好的君子,这一比喻奠定了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君子的代名词,莲花向下扎根浊世,向上脱尘而出,品性高洁,令人敬仰。

其实,除了红莲,唐朝已经有了白莲,只不过北方不多见,广泛种植在江南水乡。陆龟蒙就写过一首七言绝句《白莲》:“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白居易的情诗最经典的一句(这四首写白莲的诗)(1)

这首诗的意思是,素雅的白荷洁身自好,卓尔不群,遭到艳丽花朵的欺侮,白荷守身如玉而不随俗浮沉,如同住在庄严的仙境。明月清风下,白荷素巾缟袂,素颜端庄。诗人以花喻己,磊落胸襟与高远情趣和白莲融为一体。

唐诗中咏白莲的作品并不少,白居易就特别喜爱白莲,他写了多首咏白莲的诗。例如下面这一首:

东林寺白莲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白居易的情诗最经典的一句(这四首写白莲的诗)(2)

题解:

元和十年,也就是815年,白居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谏言捕杀在长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刺客,被当朝大臣认为多事,加上白居易母亲看花途中坠井而亡,他写了《新井》和《赏花》二首诗,被人说成“有伤礼数”,被贬官为江州司马。

江州庐山上有一个东林寺,因寺中白莲盛开,白居易前去赏花,写了这首《东林寺白莲》。周敦颐当曾在年离东林寺不远的濂溪书堂,写下了《爱莲说》,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赏析: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这四句交代了白莲的生长环境以及莲花的外形。

在山涧寺院的一池碧水中,生长着三百多株茂盛的白莲,这些白莲花在日光下纯白无暇,光泽夺目,在夏日的薰风里香气淡雅。花瓣微张如同剖开香囊,荷叶上的露珠滴落犹如珍珠倾倒玉盘。

白居易的情诗最经典的一句(这四首写白莲的诗)(3)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这三句写诗人看到莲花后的内心感受。诗人惭愧自己被凡尘蒙蔽双眼,初次见到如此圣洁似仙境琼瑶的花,心灵被震撼。相比以前看到的红莲,觉得红莲徒有清净之命。白莲夏天花萼饱满,秋天才结成莲蓬。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最后三句写自己倾慕白莲花的高洁,希望能移植出山。诗人痴迷于白莲的静洁,待僧人们睡去之后,独自来到池边,绕着荷塘流连忘返。想采收一颗莲子,寄到长安城,又恐怕莲花离开此地,世间凡人根本养不活它。

白居易把寺院的白莲写得冰清玉洁,芳姿倩影如同仙女下凡,洁白持重。而且莲花结子在莲蓬,让诗人忍不住想寄走一颗莲子,让它在北方的长安城安家落户。

白居易的情诗最经典的一句(这四首写白莲的诗)(4)

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洛阳有牡丹但没有荷花,他特地从吴中引入莲花种子,种在庭院水池中,为此他特意写了《题白莲》: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白居易费劲周折让他钟爱的白莲花在北方有了一个家,而且不久之后,就看到白荷含苞,荷叶田田,荷花走了三千里地,六七年之后开始结子,诗人坐在采花船上,误入藕花深处,想必十分得意吧。

白居易的情诗最经典的一句(这四首写白莲的诗)(5)

白莲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白居易终于可以心爱的白荷日日相伴了,再也不用大半夜不睡觉跑去看花,花就在自家池中,随时可观可赏,他又写了一首《白莲池泛舟》,诗云:

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

谁教一片江南兴,逐我殷勤万里来。

明明是诗人把江南的白莲种在自家的院落,他却偏说是白莲邀请他不远万里去江南。如此诙谐的诗句,不知心性孤高的白莲听到之后会不会笑他太天真。

白居易的情诗最经典的一句(这四首写白莲的诗)(6)

白居易在《感白莲花》的诗中说:“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故事似乎进入了尾声,白居易爱莲,赏莲、种莲、采莲、写莲一气呵成。据说白居易三十多岁就发须皆白,自己自称白使君,外加满院的白莲花,此“三白”是不是“诗魔”赤子之心的见证呢?

白居易生逢乱世,早年颠沛流离,受尽人间苦楚。宦海沉浮多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造福百姓。在苏杭任太守时,他修堤防,疏六井,建山塘,变险滩为通途,深受百姓爱戴。繁华落尽后,,他白衣鸠杖,手植白莲,仿若花就是我,我就是花,他与白莲心心相印,赤诚以待。

他践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也把莲花的馨香撒向他眷恋的热土。

#头号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