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谈论过了楚庄王,作为一代霸主,书写了很多传奇,在他的身上自然发生了很多故事,最后变成了成语,有饮马黄河,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绝缨之宴……我敢肯定我们都学过典出于楚庄王的成语,甚至还因为这些成语挨过语文老师的批评。但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名字还没有他的曾孙响亮。我们大多数人第一会听说他的名字,还是因为他那个大诗人曾孙。但却有七个成语典出于他,比典出于楚庄王的成语都还要多。

陶侃惜谷作者对陶侃态度如何(到底有多少成语典出于你)(1)

这个人就是陶侃,东晋的柱国大臣,他有个大诗人曾孙叫陶渊明。陶侃原本非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人。他的祖辈是随东吴降晋的武官,到了陶侃父亲这一代,依然只是晋朝非核心地区的下层武官。在讲究门阀的魏晋时期,你的出身就几乎已经决定了一切,即使你势力再大,要是不是门阀出身,哪些贵族们是绝对瞧不起你的。要冲破门阀制度的限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整个就东晋只有两个人打破了这种门阀限制,一个就是陶侃,另一个就是刘裕(取代东晋开拓了刘宋王朝,在他的手上南朝发展到了鼎盛)。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人世经历必定非常曲直,也会有许多故事流传下来,歌颂他那了不起的一生。

其实典出于陶侃的成语引用度都不够高,所以许多人大都不是特别熟悉这些成语,要是你全知道,说明你绝对是一个大文豪。下面就来讲讲这些成语。

陶侃惜谷作者对陶侃态度如何(到底有多少成语典出于你)(2)

“陶侃运甓”∶陶侃因为军功和势力威胁到了丞相王敦,故王敦将陶侃贬到广州去了。在广州陶侃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他每天将一百块甓从书房搬到外面,到了晚上再搬回书房。别人不解,问陶侃这又是为何。陶侃回答:我致力于收复中原大地,要是我安逸下来了,恐怕以后就不能担当收复中原的大任了。这件事情慢慢就传开了,便有了 “陶侃运甓”这个典故。

陶侃惜谷作者对陶侃态度如何(到底有多少成语典出于你)(3)

“珍惜光阴”这个词语外面经常使用,每个人都知晓它的含义。但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这个成语典出于哪里。其实这个成语也是典出于陶侃。陶侃每天将自己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不敢有浪费半刻光阴,也不会让一件事情积压。下人们不解他每天为什么这么繁忙。他回答:大禹是圣人都不敢休息片刻,至于我们普通人更应该珍惜每份光阴,能给后人一个交代。同样是因为他每天勤于工作,对待每一件事都特别认真,可以从很小的地方发现问题。在一次他去部下家里,看见一棵柳树,说这不应该是西门的柳树吗?部下们诧异,后来再也不敢偷公家的东西了。百姓为了歌颂他,发明了一个新词叫“综理微密”。

陶侃惜谷作者对陶侃态度如何(到底有多少成语典出于你)(4)

后来,陶侃建立的功业也来越大,让很多小人羡慕。说陶侃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长了八只翅膀,飞向了天上。并飞过了八重天,但怎么也飞不过九重天。其实,这是在暗指陶侃已经将东晋八州控制在手,想进一步取东晋而代之。故有了这个典故“梦生八翼”,人们用它来比喻一个人身居高位但却还心怀异志。

陶侃惜谷作者对陶侃态度如何(到底有多少成语典出于你)(5)

陶侃与陶母的关系非常融洽,陶侃的成功离不开陶母的教导。陶母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母亲,是中国古代“四大贤母”,其它三位分别是孟母(孟子的母亲),欧母(欧阳修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陶侃年轻时作为管鱼的官吏,他有一次拿回了一条非常珍贵的鱼来孝敬母亲。陶母问他是哪里来的,陶侃说是官府的。陶母将这条鱼腌好后,就让陶侃将鱼退回去。并对陶侃说∶你这样做,不仅没有任何好处,还给我增添了负担。后来人们为了歌颂陶母。就有了一个成语叫“陶母责子”。陶侃有了功业以后,依旧时时刻刻谨记者母亲的教诲,他每次宴请时,喝的酒都一样多。别人不解问他。陶侃回答,我年轻时答应过母亲,每次喝酒都不会超过这么多。后来这件事就成了一个词语叫“孝子约酒”。后来,陶母去世了。陶侃异常伤心,世人都被陶侃的伤心所感动,还感到了仙人。这时,就有两个陶侃不认识的人来吊唁陶母,没有哭就离开了葬礼现场,化为双鹤,冲天而去。

陶侃惜谷作者对陶侃态度如何(到底有多少成语典出于你)(6)

陶侃的所作所为,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后来刘裕代东晋,只有五个人的爵位可以继续传承,其中就有陶侃的爵位可以由他的子孙继续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