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天和阳(一天学一成语)(1)

【成语名字】: 阳和启蛰

【成语拼音】: yáng hé qǐ zhé

【成语释义】: 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成语出处】: 《宋史·乐志》

【成语用法】:《宋史·乐志》:“条风斯应,候历维新。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成语有天和阳(一天学一成语)(2)

成语有天和阳(一天学一成语)(3)

【词语分解】:

阳和 :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

成语有天和阳(一天学一成语)(4)

启蛰 :

1.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

2.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 孔颖达 疏:“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发蛰也。’” 杨伯峻 注:“启蛰犹今言惊蛰, 宋 王应麟 所谓‘改启为惊,盖避 景帝 讳。’至 汉 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 夏 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 夏 正正月之节气。”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不藉:“启蛰也得其耕,时雨也

成语有天和阳(一天学一成语)(5)

【成语接龙】:

阳和启蛰→蛰居简出→出丑扬疾→疾风横雨→雨旸时若→若有所失→失魂落魄→魄荡魂飞→飞鸟之景→景升豚犬→犬马之力→力大无比→比物属事→事火咒龙→龙翔凤跃→跃马扬鞭→鞭长莫及→及时行乐→乐往哀来→来者不善→善以为宝→宝刀不老→老成练达→达权通变→变化无穷→穷猿投林→林寒洞肃→肃然生敬→敬贤礼士→士农工商→商彝周鼎→鼎足而三→三管齐下→下笔不休→休戚是同→同源异流→流血浮尸→尸居余气→气满志骄→骄阳似火→火上添油→油光水滑→滑头滑脑→脑满肠肥→肥猪拱门→门无杂客→客囊羞涩→涩于言论→论辩风生→生机勃勃→勃然大怒→怒目切齿→齿颊挂人→人来人往→往来如梭→梭天摸地→地负海涵→涵泳优游→游山玩水→水火不容→容身之地→地利人和→和而不唱→唱空城计→计穷力极→极智穷思

成语有天和阳(一天学一成语)(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