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秋天,出生不久的北极燕鸥就要离开自己甚至还未熟悉的家乡,跟着亲人们一起飞过大约一万八千公里,到达南极的浮冰区过冬。来年的春天,它们又一定会匆匆启程,飞越非洲西海岸,飞越北大西洋,再度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许许多多类似北极燕鸥的候鸟,来自不同大陆,相聚是为了分开;它们的后代从没有预习,也不用探路,便能开始生命中的第一次远足,最后准确抵达。

候鸟迁徙怎么辨别方向(候鸟是依靠什么识别方向)(1)

北极燕鸥

上述是摘自豆瓣网友观看《迁徙的鸟》后的有感。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去欣赏这部由雅克·贝汉导演,三百多人耗时两年制作的的89分钟纪录片。

相信大家会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震撼、鸟类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

候鸟迁徙怎么辨别方向(候鸟是依靠什么识别方向)(2)

候鸟依据什么识别方向?

磁感应定向。通过感知地理北极与磁北极偏角来确定经度。

在南来北往飞越数千公里的迁徙过程中,候鸟依靠太阳、星星的方位和地球的磁场来定位,但候鸟由东往西或由西往东的迁徙又是如何定位,对人类来说一直是个谜。

但!!!这个谜,现在得到了破解!!!

近日,德国奥登堡大学神经生物学家莫里斯特教授和俄罗斯、英国科学家合作,利用候鸟苇莺进行实验。实验中,研究人员调整线圈磁场,使其偏离自然磁场8.5度,磁偏角对应的是1200公里远的苏格兰南部。苇莺在实验中显示了惊人的辨别方向的能力,一路上虽然有151经度的变化,但苇莺一直能不断地调整方向,借助地球磁场以及周边气味和视觉印象,朝目的地飞去。同样的实验,未成年苇莺识别磁偏角的能力就差很多,这也证实了科学家一直以来的看法,即候鸟也必须通过学习,才具备磁场地图的定位能力。

按地貌特征定向。

对鸟类迁徙途经的研究表明,飞行的鸟类能够利用地貌特征,如河流、山脉、海岸、湖泊、岛屿和森林等作为“方向标”,鸟类以其特别发达的“视觉分析器”,视地形的凹凸特征来选择飞行方向,完成定向迁徙。

有些候鸟则是白天以太阳,晚上以星宿位置来导航的。

如莺类是进行夜间迁徙的鸟类,在有星星的天空映象情况下,把它们从天象馆里放出后,莺类很快便选择了“既定”的飞行方向。星位排列的改变,会把它们引入迷途。

来源:科普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