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都曾把北京当作首都,一提到北京,人们就会想到宏伟霸气的天安门,以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八达岭,在清朝时期,除了皇宫,这里都是八旗子弟的地盘,仗着皇粮的“福荫”,整日无所事事,遛鸟逗狗,玩葫芦蛐蛐,都是一把好手,核心文化就是讲规矩,讲礼仪,讲传承,在吃的上面,更也没有人能比得上老北京,那叫一个地道,每到秋天来临,北京就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老北京人都习惯这一口,吃的是讲究,解的是秋馋。
什么是爆肚?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佼佼者,爆肚早在乾隆年代就有记载,北京现存更有百年老店,和北京卤煮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下水”,也就是内脏之类的,有羊爆肚和牛爆肚,吃爆肚确实是一种大学问,单从品种上来说,就完全不一样。
羊爆肚共分为九种,您别说记住了,就算是照着菜单点,也不一样能区分开来,它们分别是羊散丹、羊肚领、阳面肚板、阴面肚板、蘑菇、蘑菇尖儿、食信儿、葫芦、大草牙;
牛爆肚则分为五种,更方便大众牢记,它们分别是牛百叶和牛肚仁;
虽然品种如此居多,但销量较高的也就五种,牛羊都有,它们分别是牛百叶、牛肚仁、羊散丹、羊肚领和羊肚板。
其中“爆肚冯”、“爆肚满”、“爆肚杨”、“爆肚石”最为出名,早些年还被许多名人光顾,有梅兰芳、马连良、李万春,二两小酒,一盘爆肚,再配一个烧饼,确实是一件美事。
北京民间自古就有“要吃秋、吃爆肚”的说法,吃的是讲究,解馋的是秋馋,从历史传承来说,人们都习惯这样吃,北京讲究的就是传统,八旗子弟当年可是皇家人,那何许人也,在那个年代流传下来的美食,值得一试,当然,也确实有讲究。
羊肚牛肚对人们的胃部都有一定补益效果,营养价值高,食用价值也高。
“爆”吃爆肚 ,技巧和学问,全在一个“爆”字,需要烹饪师傅较高的水准,大家都知道厨师有油爆,而爆肚则用到了水爆,“爆”是爆肚的核心,把食材改刀切成长条状,把水煮沸,下入羊肚、牛肚,在里面汆烫,火候到位了,呈现的是一个“脆”字,过生或者过熟,都会让人嚼不烂,影响口感,砸自己招牌。
水爆时,水量要大、滚开,火力要极旺,入汤,三几秒钟便熟,讲究的是眼疾手快,对于掌勺师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没有三五年功夫,还是靠边站,别砸自家招牌。
“蘸”很多人也吃过爆肚,但对爆肚的感觉各不相同,很多人觉得难吃,吃一口就吐了, 爆肚除了爆有讲究,吃也有讲究,必须搭配蘸料,尤其是芝麻酱和韭菜花,这是和爆肚最佳的搭配,可以增加鲜香味,不至于过腻。
蘸料搭配的时候,不能够太稀,这里面可有讲究,否则裹不住百叶,吃的时候也要趁热,看见过许多吃爆肚的,点了满满一大桌,慢悠悠的吃,那是真不懂,暴殄天物。
爆肚不是这样吃的,随吃随爆,爆肚不能回锅加热,回锅就老了,会影响口感,除此之外,凉了也会影响口感。
蘸油、芝麻酱、醋、韭菜花、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都是吃爆肚的必备蘸料,可以自由搭配,不吃辣也可以不放。
口感吃爆肚是一种什么口感?只有一个字“脆”,脆的同时还要鲜,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下锅时间,像肚散丹5秒钟、肚板7秒钟,肚葫芦、肚领、肚蘑菇8秒钟。
时间过头了,口感也就下来了,最佳的口感是嚼着咯吱咯吱,但是不费牙口,闻着有一股清香味,蘸着吃回味无穷,吃起来流连忘返,吃爆肚特别讲究“齿感”。
还记得那个北京的侯爷吗?一口一个满嘴地道,时刻把讲究挂在嘴上,其实这也不怪人家,当你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也会这样,也可以说叫“穷讲究”。
在早些年的时候,北京爆肚特别多的小摊位,大家习惯坐下就吃,吃完就走,老百姓乐于享受这种市井小吃,一份也没多少钱,负责爆肚的师傅,技艺精湛,动作一气呵成,让人拍案叫绝,啧啧称赞。
老北京人吃爆肚,就像吃一根脆响的鲜黄瓜条,嘴巴里会发出脆响,凡是遇见这种人,都是吃爆肚的行家,现在很多人吃爆肚,但要抡起讲究,没几个人说的明白,给你端上一盘羊散丹,可能你都不认识。
爆肚冯爆肚冯开创于清乾隆年间,现已传到了第四代传人,在北京有多家分店,食客也是络绎不绝,到了秋冬季节,更是呈现爆满的状态,爆肚脆嫩,作料爽口,色香味俱佳,佐料是自家研发的,和外面卖的不一样。
现在的爆肚拒止了大部分食客,售价一度从几块钱,涨到了五六十元,很多人表示,都快吃不起了。
除了爆肚以外,还有水爆粉丝白菜,水爆粉丝白菜豆腐,味道一样的鲜嫩。
关于吃爆肚的小知识,以上这些只能算皮毛,遇见吃爆肚的行家,真的可以好好聊上一会儿,内行人吃门道,外行人吃热闹。
北京最大的特色就是传统和讲究,有人觉得好吃,有人觉得不好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理儿,来北京游玩,一定别忘了尝尝特色爆肚小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