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事频仍,名将辈出,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为了表彰这些杰出的将领,从唐代开始,设立武成王庙进行祭祀,以太公望姜子牙为主神,陪祀历代名将十人,就是著名的“武庙十哲”,后来增加祭祀古今名将六十四人,到了宋朝时期,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包括十哲),这也是今人所熟知的72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1)

接下来,让我们来简单看看这些名将的生平功绩,领略他们的绝代风采吧!

......

隋柱国、太平公史万岁

(唐朝位列64将,宋朝位列72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2)

(549-600年),隋朝名将。

主要功绩:随父从军,平定尉迟迥之乱;北却突厥,单骑出战,威惊绝域;参与灭陈之战,平定江南叛乱,转战千余里,所到之处无城不摧。带兵数十年,深得部卒敬佩。

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

唐司空、河间郡王李孝恭

(唐朝位列64将,宋朝位列72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3)

(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李虎曾孙,李渊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主要功绩:经略巴蜀,攻占30余州,俘获朱粲;平灭萧铣,招抚岭南,治理荆州;破辅公祐,1年平定江南。唐朝开国统一战争的主要功臣。

疏属尽封,启乱害公。河间孝恭,独称军功。

唐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

(唐朝位列64将,宋朝位列72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4)

(585年-658年),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名。

主要功绩: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唐初统一战争,勇冠三军,陆续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屡立战功;策划玄武门之变,射杀齐王李元吉;击败突厥入侵,随李世民讨伐辽东。

疏属尽封,启乱害公。河间孝恭,独称军功。

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

唐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

(唐朝位列64将,宋朝位列72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5)

(592年-667年),唐朝初年名将。

主要功绩:参加隋末义军,屡立战功;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先登陷阵,攻破牙帐,一举灭之;援救新罗,大败高句丽,征讨西突厥,五百破阵;灭西突厥,破吐蕃达延,平定葱岭;夷平百济,征伐高句丽,防御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为人正直,英勇盖世。

邢国公神略翕张,雄谋戡定,辅平屯难,始终成业。

唐检校右卫大将军、闻喜公裴行俭

(唐朝位列64将,宋朝位列72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6)

(619年-682年),唐朝初年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裴仁基次子,苏定方之徒。

主要功绩:都护安西,各国慕义归附,主持吏部,创设选才授官制度;计俘都支,破西突厥叛乱,于碎叶城立碑纪功;大破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尽平东突厥残部;防御吐蕃,提拔大批名将。

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夷,可谓文武兼备矣。

周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王孝杰

(唐朝位列64将,宋朝位列72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7)

(?-697年),唐朝武周时期名将。

主要功绩:讨伐吐蕃,收复安西四镇,重设安西都护;击败西突厥与吐蕃联军,大破之;攻打后突厥,降服后突厥默啜可汗。

孝杰建斯功效,竭此款诚,遂能裹足徒行,身与士卒齐力。

唐镇军大将军、韩国公张仁愿

(唐朝位列64将,宋朝位列72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8)

(?-714年),唐朝宰相、名将。

主要功绩:抵御吐蕃,屡战后突厥;修筑漠南三受降城,建立了进攻型军事重镇体系,严重削弱了后突厥汗国,是后突厥汗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公总戎疆外,悬衡审政,拒陇循河,绵亘万里,坚城雄防,扞蔽三辅。

唐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国公郭元振

(唐朝位列64将,宋朝位列72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9)

(656年~713年),唐朝时期宰相、名将,郭善爱之子。

主要功绩:离间吐蕃,使得吐蕃名将论钦陵被杀;治理凉州,北却后突厥、西走吐蕃,拓境一千五百里,大兴屯田政策;都护安西,安远定边;担任宰相,肃清太平公主集团。守边多年,保持边疆稳定、维护国家统一。

解逢掖而登将坛,驱貔虎之师,断獯戎之臂,暨居衡轴,克致隆平。

唐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

(唐朝位列64将,宋朝位列72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10)

(653-732年),唐朝时期宰相、名将,王行果之子。

主要功绩:都督桂州,兴修水利,开垦屯田;两破吐蕃,连战连捷;讨平叛胡,平定后突厥降户。出将入相,深得百姓爱戴。

慷慨英达,激扬忠孝,诵习文忠,昭宣干略,元宰经国,上将示师,申通明之伟方,竭寅亮之诚节。

唐朔方节度使、御史大夫张齐丘

(唐朝位列64将,宋朝被去除武庙)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11)

(生卒年不详),唐朝名将,张后胤四世孙。

主要功绩:出任朔方节度使,于中受降城筑横塞军,是郭子仪的上司;累迁至东都留守,卒于任上。

酷信释氏。每旦更新衣,执经于像前,念金刚经十五遍,积数十年不懈。

唐太尉侍中、临淮郡王李光弼

(唐朝未入武庙,宋朝位列72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12)

(708年-764年),唐朝中期名将,军事家,李楷洛第四子,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

主要功绩:击败吐蕃、吐谷浑,声名鹊起;参与平定安史叛军,守卫太原,遏止攻势;讨伐安庆绪,指挥河阳之战,挫败史思明,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战功推为中兴第一;镇压浙东袁晁起义,维持东南稳定。足智多谋,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培养中唐一大批名将。

光弼平安史,有大功于社稷,古之名将无以加之。

唐太尉中书令 、西平郡王李晟

(唐朝祭祀武庙尚在世间,未列入,宋朝位列72将)

武庙七十二将排名谁排的(武庙七十二将是哪些人物)(13)

(727年-793年),唐朝中期名将,李钦之子。

主要功绩:随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平定羌乱,讨平党项;镇守西陲,屡破吐蕃、南诏;讨伐河朔,平定三镇叛乱;奉天勤王,收复长安,平定朱泚。器伟雄才,长于应变,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识精韬钤,神假雄武,建中寇孽,躬践忧虞。垂饵虎狼,致威樽俎,刷宫庙之尘秽,回日月之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