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历史上最为尚武的王朝之一,唐玄宗有感于只有祭祀孔子的文庙而没有祭祀武将的庙,心中颇为不爽,于是就有了建一个供奉武将的庙;唐玄宗的这个想法很快便得到了朝中上下的积极响应,并很快就实施了下去,首推的便是祭祀的对象,经过无数次讨论后,最终定为商周时期的姜子牙,并尊姜子牙为武成王,所以武庙的全名应该是武成王庙。
武庙是仿文庙而建,当时文庙中除了供奉圣人孔子外,还有十哲七十二先贤,所以武庙中自然也要配上十哲七十二名将;又是在经过反复的挖掘史料和探讨后,最终敲定十哲为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这十人在历史上的威名自是不必多说,比如韩信被誉为“兵仙”,李靖被誉为唐朝“军神”,其他人也是一个时代独领风骚的人物。
可以说,唐朝的安排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相信这也是现在无数人心目中唐玄宗之前的十大名将吧;但是在宋朝建立后,却有两人被踢出了武庙十哲,这两人就是白起和吴起;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在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的时间里,共攻城70余座,歼敌超百万,秦国周边的赵国、魏国、韩国及楚国,都被白起打了个遍,无不损失惨重。
可以说,白起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期因功高震主且得罪了睚眦必报的范雎,最终被赐死于杜邮;不得不承认,白起是中国历史上千百年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他的主要作战思想是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势,以歼灭敌方有生力量为主,极善打歼灭战;有没有觉得白起的这一作战思想很熟悉?
但是在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祭拜武庙时,看到了白起的画像,勃然大怒,以杖指着白起道:“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于是就下令将白起的画像给撤走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白起在长平之战时,下令坑杀了赵国四十余万降卒;而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导致白起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都很两极化,崇拜白起的有很多,但痛骂白起的也不少。
而另一个被踢出武庙十哲的也是战国时期的名将——吴起,吴起活跃于战国初年,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吴起以军事起家,起初是助鲁国抵御齐国的进攻,但因遭到鲁穆公的猜忌,无奈之下只得离开鲁国去投奔魏国。
当时魏国的君王是雄才大略的魏文侯,魏文侯很欣赏吴起的才能,将吴起任命为主将,让吴起率军去攻打被秦国占据的河西之地,结果吴起连战连捷,轻松击败秦军,占据了全部的河西之地;而且经翟璜推荐,吴起成了西河郡的首任郡守。在这段期间,吴起也没有闲着,他将军事制度进行改革,训练出了后期横行天下的“魏武卒”。
“魏武卒”的首战,便是以五万人加三百辆战车、三千骑兵击败了秦惠公亲率的五十万大军,此战之后,吴起名震天下,而也就在此战之后,各国开始训练精锐的职业军队。可以说,吴起对军事制度的改进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后来吴起又投奔楚国,在楚国进行改革,并率军击败了号称天下无敌的“魏武卒”。
而且吴起所著的《吴子兵法》在历史上评价极高,单纯论思想和地位,丝毫不弱于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故而吴起也常与孙武并称为“孙吴”;但是在北宋时期,吴起也被踢出了武庙十哲,这是为何呢?因为根据宋太祖赵匡胤的要求,能入选十哲的,不仅能力要突出,更要品性端正,对后世将领要有道德示范作用。
而吴起是一个十足的官迷,其实他出生于一个非常富裕的家族,但他为了当官,不惜耗尽了家财;而且在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也没有回去奔丧;关键是他为了解除鲁穆公对自己的猜忌,不惜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就因为妻子是齐国人。所以历史上,吴起的评价都是两端化,一半是说他私德有缺,一半是承认他的确能力非凡。就比如曹操就说他:“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其实宋朝的思想也没错,白起和吴起固然优秀,但却不是好的“偶像”,总不能让后世将领学白起那般坑杀降卒吧?也不可能让后世将领学吴起那般不仁不孝吧?如果真是这样,那宁可不用,所谓“唯才是举”,并不是说德行就不重要,不要求像圣人那般,但至少不能有明显的缺陷不是?而代替白起和吴起的是春秋时期的范蠡和唐朝的郭子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