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想不到。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再一次出现在公众前,竟然是站到了J·K·罗琳的对立面。

后者因为一条涉嫌「恐跨」的推特,遭到网友批评。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1)

关于罗琳事件,鱼叔前两天已经跟大家聊过了。

而对于丹尼尔,很多影迷都在好奇:

他这些年干嘛去了?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2)

作为全球最热门IP系列的男主角,丹尼尔在《哈利·波特》系列完结后,演艺事业似乎不太顺利

出演的作品不算少数,但真正能让人记住的,又没有几个。

远不如「赫敏」艾玛·沃森,在各种类型片里自由飞起。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3)

丹尼尔最大的困扰,无疑是超人气角色「哈利·波特」为自己带来的形象限制。

那个戴着圆眼镜、披着斗篷,有点呆萌的魔法少年,曾帮助丹尼尔火遍全球。

而今天,这个形象却成了他渴望摆脱的枷锁。

因为「哈利·波特」实在太过特别,太深入人心。

以至于丹尼尔不得不以各种颠覆性的造型,来去除身上的这份固有印象。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4)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很努力地摆脱角色光环的影响,相继挑战了诸多另类夸张的角色。

比如,在舞台剧《恋马狂》中挑战全裸,并与一匹马坠入爱河。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5)

《杀死汝爱》中饰演同性诗人,与基友戴涵涵贡献激情戏。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6)

又或者是《瑞士军刀男》中,扮演一具「屁力十足」的死尸。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7)

以及在《丛林》中,演绎一个被虐得只剩皮包骨的冒险家,等等。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8)

尺度一次比一次大,人设一次比一次疯。

丹尼尔,也是蛮拼的。

因为他实在不愿成为「哈利·波特」身影下的囚徒。

在今年的最新作品里,丹尼尔的角色终于显得正经一点。

虽然依旧胡子拉碴,不修边幅。

猛地一眼,还认不出来。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9)

不过这一回,他终于不再以怪取胜。

而是依靠稳健扎实的演技,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

《逃离比勒陀利亚》

Escape from Pretoria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10)

这是一部越狱电影

影史上的越狱题材早已经贡献了诸多作品,想要拍出新意,非常困难。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11)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12)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13)

越狱方式,更是几乎被玩透了花招。

最经典的无非两种。

一是挖洞,一是锯栏杆。

这部《逃离比勒陀利亚》则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出逃方式——

配钥匙!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14)

这真不是开玩笑。

也不是编剧胡编乱造。

而是改编自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

故事发生在1978年的南非,当时这里正实行着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

自1948年极端白人种族主义者政党执政后,南非政府先后制定了300多种种族主义法律。

千方百计将白人和黑人在各方面隔离开。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15)

政府声称,会提供给隔离的黑人与白人相同且平等的教育、医疗和其他公共服务。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黑人命如草芥,如同牲畜被杀。

为了反抗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南非接连兴起抗议运动。

本片中的两位主角,丹尼尔饰演的蒂姆·詹金以及丹尼尔·韦伯饰演的史蒂芬·李,便是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一份子。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16)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17)

他们俩都不是黑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白人家庭。

只因为心怀种族平等的信仰,对政府的种族戕害行为颇为不耻。

蒂姆更是立志于成为白人中的「曼德拉」

故事的开头,两人合谋使用小型自制炸弹。在保证路人安全的情况下,将之引爆。

反抗种族隔离的传单就这样被炸得漫天飞扬。

人们去捡起的同时自然会去看传单内容,这就是他们宣传种族平等的手段之一。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18)

此事直接让他俩被捕。

蒂姆被判了12年,史蒂夫则是8年。

两人同时被送进了比勒陀利亚监狱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19)

在这里,他们遇见了政治犯中的元老级人物丹尼斯·高登伯格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20)

有意思的画面出现了。

饰演丹尼斯的演员伊恩·哈特,正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的奇洛教授

两人竟在20年后以狱友的关系,再次同框,令人意想不到。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21)

丹尼斯是最早开始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领袖之一。

已经被关押了很多年,对于逃出去不抱什么希望。

他早就看穿两人的越狱想法,于是果断向他们透露这里的安保情况。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22)

言外之意,越狱,想都不要想。

之前试图逃出去的人,都吃了屋顶上狙击手的枪子儿。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23)

但对于蒂姆来说,打从进来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没想过要在这里久待。

这时候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他超强的手工能力。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24)

丹尼尔与蒂姆·詹金本人

蒂姆每天绞尽脑汁,到第23天时,终于将越狱的工具确定为:

钥匙。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25)

只要有木棍,并将它做成巡警手中的那个样子。

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情况至少会比挖N年墙洞要效率高。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26)

蒂姆首先尝试将白纸卷成长条,塞进门锁孔眼。

大致估算了锁芯的长度。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27)

而钥匙的齿形,就只能靠找机会接近巡警观察。

这就需要蒂姆强大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通过目测来记住大致样子,回到牢房后,再凭借回忆绘制结构图。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28)

接下来,是木材和砂纸的搜集

他们所在的工具间就有这些材料,只是带进牢房并不容易。

在第74天时,蒂姆冒险带回了几支木棍和小块砂纸。

当晚,他便根据图纸着手打磨。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29)

原本以为木制钥匙不够结实。

但没想到,蒂姆制成的第一把钥匙,就把自己牢房的门打开了。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30)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31)

只是,铁门外还有一扇铁门。

不止如此,从他们的牢房到监狱大门,足足有10扇门需要打开

要全部配完这么多钥匙,必然会历经无数的艰难险阻。

比如,当做好了第二扇门的钥匙,蒂姆在清扫期间进行测试。

结果因为过度紧张,导致木钥匙被拧断在锁孔里。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32)

又比如,晚上再次进行试验时,钥匙却掉在了走廊。

如果不拾回去,必然会被警卫发现,小命也就不保。

焦急情况下,他只能用口香糖去粘,越着急越容易出错。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33)

一次次的测试,一次次的面临考验。

那些巡警、狙击手就如同恐怖片里的鬼魅,让主人公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而观众则跟着主角的视角,全神贯注,神经紧绷。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34)

而最后一场正式的越狱,可谓终极试炼。

全程高潮,令人肾上腺素爆表!

具体,鱼叔就不多剧透了。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35)

《逃离比勒陀利亚》还有一个特点在于:

它试图将当下火热的种族歧视议题,与越狱故事相互糅合在一起。

但如此一来,就有些弱化了以往越狱影片中常见的「追逐个人自由」主题。

也会让影片想要讲述的内容过于分散。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36)

越狱戏份本身,已经具备完整的结构和细节。

相较之下,揭露南非种族主义罪恶这条线索显得薄弱很多。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影片仍然以白人为视角叙述。

虽然他们也亲眼目睹了黑人被歧视,被残酷地压迫,但这种方式毕竟没有亲身经历来得那么强烈。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37)

另外,主角越狱的目的,被描述成要出去继续进行反种族隔离的运动。

但对于白人的他们,为什么拥有这么高涨的热情,冒死去帮助黑人,影片只字未提。

因此,他们的越狱动机,就显得非常模糊和轻飘

与《肖申克的救赎》这类经典影片相比,它在主题挖掘上还是不够深入。

影片结尾用大量的字幕,说明蒂姆、史蒂芬等人逃出监狱后的作为:

被国家通缉,同时又前往其他国家继续进行反种族隔离运动。

有一种,影片本身主题没表达完整,只好要用史实资料来硬凑的意味。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38)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39)

当然,作为一部新人导演的作品,影片在氛围营造、节奏把握上已经十分优秀。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40)

而许多人所关注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也展示了自己越来越扎实的演技。

再一次彰显了自己不愿靠脸吃饭的职业态度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41)

这样的丹尼尔,总令鱼叔想起另一位苦苦摆脱自己颜值光环和角色标签的演员——

罗伯特·帕丁森。

他最先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出演优等生塞德里克·迪戈里,受到关注。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42)

后来因为主演《暮光之城》系列大红大紫。

但在这之后,他用尽了各种尝试,试图摆脱俊美的「吸血鬼」印象。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43)

如今,他已受到诸多大导演的青睐。

在不同类型的影片中游刃有余。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44)

这就为丹尼尔的转型之路提供了绝佳的榜样。

从丹尼尔近来的作品看,决心和努力都是显而易见的

尤其是这部影片中,他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45)

但,就目前的丹尼尔,还是缺少足够的好机会。

挑准好剧本,跟对好导演,是每一个优秀演员应当谨记的要领。

当然,努力依然不能松懈。

丹尼尔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好的机会,并不会太远。

他这么夸张的动作我该不该相信他(尺度一次比一次大)(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