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故事,关于他,
Alex Braczkowski,是国家地理杂志的研究人员,也是一名大型猫科动物专家。
过去的六个多月里,他一直在乌干达伊沙沙地区的伊丽莎白女王国家公园里,追踪和拍摄一群特别的狮子,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因为它们实在是很独特:
这群狮子,会像猴子一样常常爬树上。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到的老虎和猫学艺的故事:
猫最后为了保命爬上了树,而老虎却因为没有学会爬树技能,只能望树叹息。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猫科动物的运动能力一向是非常强的,
要爬树,并不是很难。
只是大型的猫科动物,像是狮子、老虎等,
因为体型较大,能够承受住他们重量的树干不是太多。
所以平常他们也不怎么爱上去..
常常看到在树上的大猫,都是一些相对轻盈健美的美洲豹。
所以,一直以来,大体型的猫科动物,
比如狮子、老虎等的捕猎、生活场所,
主要还是在平地上而不是树上。
但是,
在非洲,却常常有人观测到爬树的狮子们。
这个行为在动物专家们看来,是很值得研究的。
“为什么要爬树?爬树多费劲儿,况且它们的食物来源又不在树上?”
尤其是非洲狮,在非洲草原上作为食物链顶端,几乎是草原的王者。
一般来说,它们完全可以不用为了躲避天敌爬树上去,
另外,它们主要食物来源如羚羊啊水牛啊之类的也不在树上。
费劲儿爬上去是为了登高望远,消遣无聊吗?
经过观察,科学家们猜想,一般而言能把狮子逼上树的会有几种情况。
第一就是,躲蚊子....
就算曾经是个王者,也经受不住潮湿雨季里草原蚊虫的叮咬。
爬到树上,离开潮湿的草地,能够避开一些讨厌的蚊虫,得到更好的休息。
第二种情况,就是偶尔被逼急了上去躲一躲的。
狮子的力量再大,有时候也抵不住一些类似野牛的成群动物的暴怒的。
这些平时看起来无害的吃素的动物,也是有锋利坚硬的犄角。
生气起来横冲直撞的,对身无盔甲的大猫而言,也是很可怕的。
挡不住的时候为了保命,雄狮也可以往树上躲一躲。
(脸都丢光了...)
第三,就是抢食物。
比如像是花豹一类常常跑树上的大猫,会把吃剩下的食物藏在树上。
这时候,狮子就可以顺道来蹭点吃的....
就算万一遇上了豹子们,还可以顺便打一架,巩固一下自己王者地位的权威。
但是,以上几种情况,也只是一种推测。
狮子爬树,大多数时候还是一种偶然性行为。
然而,
在非洲像乌干达伊沙沙地区,伊丽莎白女王国家公园里,
有的狮群,爬起树林,就像是天天回家上床休息一样熟练。
这些爬树狮们,就成了非常珍贵的,研究狮子爬树和迁徙、捕猎、繁育关系的样本。
经过长期的调查,科学家们发现,
伊沙沙地区的狮子们,除了会爬树,它们的活动范围也要比一般的狮子们小。
而且小得非常多,简直可以说是狮子中的蜗居一族了。
这个公园里的狮群活动范围在35-43平方公里之间,
而非洲其他地区的狮子,比如赛轮盖地国家公园等地方的狮群,活动范围可以达到400平方公里。
但是,它们蜗居的地方,常常是草原上树木比较繁茂的地区,
这些地方有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一种乌干达水羚。
所以,可能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蜗居环境,狮群们学会并习惯了爬树。
另外,这群蜗居一族,在狮子中算是比较娇小的了。
近年来,由于水羚等爬树狮子猎物的数量也在减少。
以此为食的狮群们,自己的体积也变小了。
进一步地,这可能让它们,在捕猎大型猎物的时候更困难,可以选择的捕猎种类更少了。
比如水牛。
其他住着“大豪宅”,身强体壮的狮群们,常常会捕食水牛。
而在伊沙沙地区的爬树狮子们,却会避开水牛们。
树上住久了,打不过啊!!
但是,诸事不太顺的蜗居爬树狮子们,在惹人喜欢和注意方面,还是成功的。
因为姿态优美和习性特别,它们成为观光游客们的最爱。
也成了乌干达生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
就连科研人员们也不例外地被它们吸引。
喜欢大猫的Alex小哥,就是这样跑去跟踪研究它们。
小哥是真的很喜欢这群大猫啊。
看着他们常常会爬到树上去闲逛、在树上栖息休息,
灵巧的动作,有时候感觉像是在表演杂技一样。
而且,他观察的这个11只狮子组成的狮群里,还有8只未成年的幼崽。
这让他恰好有机会,观察狮群在成长过程中是怎么样学着爬树和适应树上生活的。
对于一个醉心于大型猫科动物的研究者而言,这6个月Alex过得十分满足。
然而,
就在4月11日,噩耗传来:
11只狮子一夜之间,全部被毒死了,8只幼崽也没有能够幸免于难。
最先发现11只狮子尸体的人,
是乌干达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的人。
看到尸体后,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
渐渐的,有人哭了出来
看着这些原本充满活力、美丽又迷人的大猫们一天之间全部死亡。
每个人都非常难受。
而听到消息的Alex,一瞬间就哭了出来
心里难受得近乎绝望.....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这群狮子,应该都是被毒死的。
而毒死他们的东西,是一种叫做Temik的杀虫剂。
它是一种氨基甲酸盐,通常会引起呕吐、胸闷、呼吸困难,最后窒息而亡。
这种杀虫剂很便宜,一般是农民们买来消除害虫。
有时候也被用来毒杀野生动物,一些偷猎者们就会用它来毒杀犀牛、秃鹰、美洲豹和狮子等,非常管用。
乌干达野生动物局的人认为,
这群狮子之所以会被毒死,
是因为它们曾经袭击了当地村民们的牲畜,
最后被村民们报复,下毒致死的。
虽然找不到明确的嫌疑人,但是这种推测是有曾经的案例依据的。
在东非地区,野生动物中毒事件并不稀奇。
而这些事件,往往不是偷猎者所谓,而是村民们出于捍卫自己家畜财产的一种报复。
2015年,肯尼亚国家公园的沼泽地带,就有三只狮子,在食用了一头被杀虫剂浸泡过的牛肉后死亡。
而在此之前,这三只狮子杀死了牧民的牛,所以出于报复,牧民下毒杀害了狮子。
在这之后,11只吃过残余毒牛肉的秃鹰,也死了。
但是狮子攻击家畜,也不是一种完全偶然和任性的行为。
有时候,是牧民们为了让牲畜在水草更丰茂的地方生长,会把它们放到野外去。
超出了村子周围安全的边界,进入了狮子的领地,狮子看到了这些牲畜就会攻击他们。
而且,随着当地猎物的总体数量近些年下滑,
捕猎越来越难,狮子们攻击家畜的几率就越来越高。
虽然非常痛心和痛苦,但是研究小组和Alex都认为,
不能无法去简单地斥责和怪罪牧民们。
这场悲剧里,并没有真正的像是偷猎者那样用心险恶的坏人。
乌干达地区的牧民们实在太穷了。
对于很多家庭而言,一头牛可能就是他们所有的财产,是家里经济来源的全部。
当一个大型捕猎动物把家里所有的希望毁于一旦时,
牧民们的绝望和愤怒,也是可以理解。
但是,过去75年里,由于栖息地的减少,和与人类的接触增多,非洲狮的数量下降了90%。
如果不采取行动,照这样的速度下去,别的不说,
乌干达伊丽莎白女王公园里5年后将看不到任何狮子的踪影。
好在,
狮子的繁殖过程相对而言并不是很难,每只雌狮子,只要条件合适,每过一年就可以生育一次。
如果从别的狮群中引进一些成年雌狮子,来促进当地狮群的繁育,提高他们的数量。
那么这个狮群的繁衍和存续,就还有希望。
但是,这一切是建立在,减少或者杜绝人类的毒杀和干扰的情况下。
所以,意识到问题起因的野生动物保护机构们,
常常提倡,应该在牧民家畜遇袭这件事上,建立一个补偿机制:
以市场价值来补偿牲畜被野生动物袭击的家庭,
这样,即使是狮子们捕猎了一些家畜,牧民家庭的经济损失也不至于太大,
以此避免他们为了防止袭击主动猎杀狮子,或者为了报复去毒杀大猫们。
最近,伤心的Alex在网上公布了他拍到的这群狮子生前最后的影像记录
同时他建立了募捐行动,
希望能够筹集资金,建立一个基金会,补偿牧民的损失。
从而间接保护这些美丽的大猫们。
生存不易,
不管是对人类,还是对动物而言,都是如此。
希望牧民们能够逐渐摆脱贫穷,Alex小哥的愿望不会再次落空。
人类能够找到和大猫们和平共生的模式,减少杀戮和仇恨
一起维护生态的多样性和平衡....
Ref:
https://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8/04/wildlife-watch-lions-poisoned-uganda-cattle-retaliation/?beta=true
https://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8/04/last-footage-tree-climbing-lions-killed-animals-spd/?beta=true
https://phys.org/news/2017-05-famous-tree-climbing-lions-uganda-roaming.html
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5-11/02/c_134775650.htm
--------------------------------------
肖思凡已被注册:最重要的就是补偿机制。降低冲突带来的损失
只好变长的小P:之前看过电视,东北有个地方山上有老虎,农民牛放养到山上,被老虎吃了就上报,农林局来调查登记顺便补偿,农民挺高兴的,因为比市场价还高一点,老虎吃牛肉吃太饱都便秘了
海文凯勒说她要向海伦凯勒学习:所以不是非黑即白啊 心酸 又无奈
柔软猫叫Olga:好想哭,这个地方不仅是你的,也是它们的。人类,这个词太不美好了。
小美人儿别跑啊我是你双喜阿姨呀:政府应该出钱赔偿农民的损失,以略高于市场价一点点的价格进行补偿,这样农民们才不会为了牲畜和田地进行报复和捕杀,光喊口号劝那些人爱护动物是没有意义的,人家也要活不下去了啊……
木村尼桑和吱呦
:政府需要建立赔偿机制啊。吃你一头牛,毒它全家,这样下去物种灭绝了。
石田千梓-LLAP:之前参加过猫盟的云养豹众筹,豹子吃了农民的牛羊,就给农民补偿,当地政府也有补偿。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农民就愿意接受教育,自发保护野生动物——在人与动物生存环境有交集的情况下,这恐怕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