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篇:程门立雪

儿童成语故事365篇全集(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

在北宋时期,福建江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经就在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学习。程颢去世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另一个人向程颐请教一个问题,他们匆匆来到了老师家,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那位同学不要惊醒老师睡午觉在门口等着就行,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同学却还立在雪中,同学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第三十二篇:亡羊补牢

儿童成语故事365篇全集(儿童成语故事大全)(2)

从前,有一个农夫家里养了十多只羊。白天,农夫赶着羊群到山上吃草,傍晚,农夫将羊儿赶回羊圈,清点对数后,他才安心去睡觉。

一天早上,下起大雨。雨水把羊圈冲坏了,羊圈上出了一个窟窿。农夫发现后没有立即动手修补羊圈,他想等那天有空时再补吧。

第二天早上,农户准备去放羊,刚走到羊圈,他发现羊圈上的窟窿更大了,羊也少了一只。他才突然意识到昨晚可能有狼进来把羊叼走了。农夫非常心痛自己丢失的羊,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羊。看到地上的血迹后,他才明白羊是被狼吃了。

好心邻居大伯知道后,忠告农夫应该赶快把羊圈上的洞修补好,否则,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农夫接受邻居的建议,他立即找来一些木材,将羊圈的窟窿修补好,修补后的羊圈比以前更结实更坚固了。羊圈里的羊再也没有丢失过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生活中出了差错,应设法及时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学习也是这样的,错了就改,那么,相同的或者相似的错误也就不会再犯了。

第三十三篇:闭门思过

儿童成语故事365篇全集(儿童成语故事大全)(3)

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曾做过东郡(今山东郓城)的太守。他善于听取部下的劝告,积极采纳好的主意,当官三年,号令严明,办案果断迅速,使东郡成为当时全国治理得最好的一个郡县。后来,韩延寿又当上了左冯翊(今陕西大荔)的太守。一年春天,他到手下的一个小县城鼓励春耕时,路过了隔壁的高陵县,恰好遇到了两个兄弟,因争夺田地,吵得很厉害,争得大家脸都通红,就是不愿意让步。亲戚们也无法解决兄弟两人之间的纠纷,他们把官司打到了高陵县县衙(官府),韩延寿听说这件事情,非常伤心,神情黯然地说:“我身为太守,没有尽到宣传和教育百姓的责任,以致发生了亲兄弟之间为争夺田产打官司的事件,让县里面风气变坏了,我没有尽到责任,还是退职让贤吧。”第二天,他就推辞称病,闭门思过。地方官员见他这样,也都深感自己失职。

韩延寿“善礼行施”的举动也深深感化了这两兄弟,他们两人由互争变为互让,不再争讼。

第三十四篇:出人头地

儿童成语故事365篇全集(儿童成语故事大全)(4)

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能认识很多字,读了许多书,而且他文章也写的很好,所以被当地的人们称赞,这些称呼让苏轼不免飘飘然,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有一天,他给自己家门上写了一副对联,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看了对联后,拿着一份古文字帖专程来向苏轼“请教”。苏轼一开始满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过古文字帖一看,他一个字都不认识,只好红着脸向老者道歉说不认识。老者看到目的已经达到了,笑着点了点头就回去了。

苏轼这时才觉得自己之前太骄傲了,于是到门口把对联改了,改成了:“立志读尽天下书,发愤识遍天下字。”之后苏轼开始发奋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决定上京赶考,展现自己的才华。但是的批卷老师是欧阳修,当时的卷子都是密封的,一看苏轼的文章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徒弟曾巩作的,为了避嫌就把苏轼的文章评了第二名,等到成绩公布的时候才知道是苏轼的。欧阳修感叹说:“苏轼的文章实在是好,我应当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后来,苏轼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名流的指点,文章越来越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三十五篇:愚公移山

儿童成语故事365篇全集(儿童成语故事大全)(5)

传说古时候一位老人名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山的对面。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许多路。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这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挖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第三十六篇:掩耳盗铃

儿童成语故事365篇全集(儿童成语故事大全)(6)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范家从此门庭冷落。可是门前仍挂着一只大钟。有一个贪财的人看见这个大钟,就想背回家去。可是钟大,太笨重,他一连搬了几下,都拿不动。于是,他找来一只铁锤,打算把钟砸碎,再一块一块拿回家。不料那人用锤砸钟的时候,发出了一阵阵洪亮的响声。这下他可犯难了:“要是别人听见响声,都来夺钟怎么办呢?”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只要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别人的耳朵也同样听不见的。他放下胆子,用力去砸钟,巨大的响声传得很远,人们闻声赶来,把他抓获了。

第三十七篇:班门弄斧

儿童成语故事365篇全集(儿童成语故事大全)(7)

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个工匠叫做鲁班,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弄,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的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班门弄斧”。 

第三十八篇:半途而废

儿童成语故事365篇全集(儿童成语故事大全)(8)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乐羊子的人,没有远大志向。他有一个贤慧聪明的妻子,经常勉励他上进。

有一天,乐羊子拾到一块黄金,他欢喜地拿给妻子看。妻子非常生气地说:“这块金子是别人掉在路上的,我们应该靠劳动挣钱啊!”乐羊子连忙拿起黄金,跑回原处,等待失主前来认领。有一位朋友劝乐羊子应该去求学,乐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议,妻子很高兴,鼓励他前去。

乐羊子在外面读了一年书,总是想家,于是向老师请了假回家探望。当妻子得知乐羊子并没完成学业时,非常伤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布剪成两截。乐羊子大惊,问妻子这是为什么?妻子说:“你求学应该是靠日积月累、刻苦钻研才能学成,现在你中途回来,不是和这块布一样半途而废了吗?”

乐羊子听了,深深受到感动,明白了妻子的苦心。从此,他发愤求学,整整过了七年,直到学业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

第三十九篇:百发百中

儿童成语故事365篇全集(儿童成语故事大全)(9)

据《史记》中记载,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他从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100不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

百发百中意思是指做事有绝对的把握,或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第四十篇:按图索骥

儿童成语故事365篇全集(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

春秋时,秦国的伯乐很善于鉴别马匹。他把自己识马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一本书,叫《相马经》,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马匹。

他儿子熟读这本书后,以为学到了父亲的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到处去按图索骥。

有次他见到一只癞蛤蟆,前额刚好与《相马经》上的好马特征相符,便以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马上跑去告诉父亲。伯乐看看癞蛤蟆,开玩笑地对儿子说:“马倒是好马,只是它太会蹦蹦跳跳,恐怕你驾驭不住。” 

按图索骥比喻机械的照搬书本知识,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