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获得好的结果。可是很多时候,尽管我们去努力了,生活却依然没有改变。

孩子也是如此。当学习到了一定阶段时,很多孩子会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而且,没有明显的进步也就算了,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的情况。

前几天,我认识的一个孩子告诉我,虽然放假以来,他一直在上补习班,努力查漏补缺,但他却明显感觉到,自己好像被什么东西限制住了,无法突破。

他很疑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不仅是他,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有这样的疑惑。其实,这是因为他们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瓶颈期。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1)

孩子很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

什么叫瓶颈期?瓶颈期在学习上有哪些表现?
瓶颈期,顾名思义,是指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了一些困难或障碍,就像进入了瓶子狭窄的颈部,很难通过。我们把这一艰难时期称为瓶颈期,又称高原区。

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会有瓶颈期,如果能克服,知识和技能就能更上一层楼;反之,如果长时间停留在瓶颈期,则可能停滞不前,甚至整个人都变得萎靡不振。

这种瓶颈期在孩子的学习上面特别明显。尤其是当孩子学习完新知识,需要进行练习和提高时,这种情况出现得就更加频繁。

此时,孩子会发现,自己的成绩无法随着努力持续上升了,好像一抬头就能看到了自己的天花板,一伸手就能摸到,再怎么努力都无法突破。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2)

瓶颈期,就像进了瓶子狭窄的颈部。

瓶颈期有可能出现在孩子的某一学科上。比如说,数学科目,孩子做了很多数学题,也很努力地去整理和复习错题,可是他的成绩还是维持在原来的分数上。

瓶颈期也有可能反应在整体的成绩上,比如说,这次考试语文成绩好不容易进步了,但是数学成绩却退步了,整体成绩算下来,还是维持原来的分数。

在学习瓶颈期,孩子想再提升,就比之前难很多,所以导致孩子不知所措。一方面感觉什么都应该做,可另一方面又感觉做什么都不对,整个人变得特别迷茫。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3)

瓶颈期,孩子变得特别迷茫。

在学习的过程中,瓶颈期是如何出现的呢?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缓慢开始、快速提高、瓶颈期、克服瓶颈期四个阶段。

表现在孩子的学习上,可以是这样:

缓慢开始阶段:在孩子一开始接触新知识、熟悉新规律时,学习过程会比较费力,因此在这个阶段提升速度也较慢。

迅速提高阶段:在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后,孩子具备了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学习比较轻松。而且,孩子的兴趣和信心也会增加,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学习瓶颈期:由于基础知识已经基本掌握,孩子需要攻克的就是重点、难点知识,学习时会比较吃力,而且进步速度会放慢。就算每天进行大量练习,进步也不明显,甚至出现退步情况。

克服瓶颈期:当孩子在瓶颈期努力分析弱势,坚持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克服了学习障碍后,会掌握重难点,也会练就更强的学习技巧,学习成绩也逐步上升。

借助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学习瓶颈期一般出现在迅速提高阶段之后,即只有达到一定水平才会出现,意味着孩子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实现了进步与提高;

同时,瓶颈期是“暂时”的,是可以度过的,只要坚持度过,成绩就会出现大幅而稳定的上升,孩子也会进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4)

孩子在学习新知识时,就像在爬楼梯。

出现瓶颈期,我们要怎么帮助孩子克服?

想要克服瓶颈期,要先了解瓶颈期出现的原因。瓶颈期的出现主要是由身心状态不佳,学习方法不当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们一一击破,就能帮助孩子尽快度过瓶颈期。

一、身心状态方面

1.改变认知,了解瓶颈期意味着进步

如果孩子在一开始就认为,出现瓶颈期是一件很倒霉的事情,那么他就只会逃避,也无法认识到瓶颈期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在学习时,都可能遇到瓶颈期,比如学着学着突然退步,或者是卡住了无法突破,这意味着再坚持一段时间,他又会突飞猛进,是黎明前的黑暗。

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的:缓慢进步——快速进步——停滞不前或退步——突飞猛进——缓慢进步——快速进步——……

告诉孩子,即便是在瓶颈期,即便有时候进两步、退一步,但是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可以说,每一个瓶颈期都意味着进步。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5)

即便在瓶颈期,学习的总体趋势也在上升。

2.克服人性弱点,避开“即时反馈”陷阱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弱点,就是期待我们的努力和付出,能够马上得到回报。如果没有得到,可能会出现焦虑、急躁、目光不定等情况,这就是即时反馈陷阱。

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孩子经过努力学习之后,希望成绩能够立刻得到提升。如果进步了,孩子就更愿意努力,更愿意学习;可是如果进步缓慢,甚至出现成绩退步,孩子就容易怀疑自己和放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结果不一定会马上反映在成绩上。而且努力学习,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两次的好成绩,更是为了超越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等到以后中考、高考时,考到一个高分,有选择一所好学校的权利;等到以后走上社会,想做任何事情,都能有能力去做。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6)

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结果不一定会马上反映在成绩上。

3.应用小技巧,劳逸结合得到放松

有些时候孩子出现瓶颈期,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或者是学习压力太大导致的。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再喊着“坚持就是胜利”的口号,要求孩子坚持下去,是有害无益。

因为强迫孩子在状态不好的时候继续学习,孩子大量的大脑资源会被情绪所占有,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意志力被消磨,更长时间维持在瓶颈状态里。

此时,家长需要注意,引导孩子劳逸结合,看看怎么帮孩子挤出学习时间去休息。表面上看,会浪费学习时间,可实际上,孩子很快就可以赶回来,而且完成得更好。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7)

劳逸结合,帮孩子挤出学习时间去休息。

除了要尽可能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外,合理的饮食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当孩子学习累了时,也应鼓励孩子进行短时间的休息。

每个孩子的休息方式不一样,有的喜欢听音乐,有的喜欢看几页书,有的喜欢小憩一会儿,有的喜欢活动下四肢。这些都是积极有效的放松方式,都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长时间打游戏,或者看电视,这样的行为表面上是放松,实际上却会加深大脑深处的焦虑,根本没办法让孩子得到放松,是需要避免的。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8)

积极有效的放松方式,值得鼓励。

二、学习方法方面

1. 设定动态化目标,让孩子在瓶颈期也有动力

我们做一件事情,从一分做到六分是很容易的,而且速度很快;但是从六分做到九分,就变得有些困难;如果想从九分做到十分,那就要做好思想准备了,因为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是之前所花费的总和。

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一开始从60分提高到90分可能并不难,只要专注基础知识,脚踏实地地学习加练习,成绩就会上升。

但是如果想从120分提高到130分,甚至140分时,就比较困难了,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增加,这其实也就是进入了瓶颈期。

此时,如果还是紧盯一个目标,比如说想要提高到120分,那么会因为瓶颈期的特点,孩子可能会感觉自己达不到目标,因而引发焦虑。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设置一个动态化目标,也就是把目标放在一个动态的区间里,比如把目标分数设定在110分到120分之间,避免太大压力,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在瓶颈期内保持学习动力。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9)

把目标放在一个动态的区间里。

2. 万变不离其宗,回归课本强化基本功

随着学习的深入,很多孩子会发现,学习的内容越来越难,要做的题目越来越复杂,很多之前没有意识到的基本功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出现这种问题呢?这是因为,有的孩子一开始虽然基础不扎实,对一些知识一知半解,但因为涉及的题目简单,所以自己知道的那点知识就已经够用了。

可是,当学习进展到一定程度,解题需要建立在理解与思考的基础上,并且要整合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有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就会影响提取和灵活应用。

好在万变不离其宗,再复杂的知识点和难题,也是从基础知识演变出来的。在瓶颈期,可以耐下心里,把精力转移到课本上,暂时放下习题集和试卷上的难题。

而且,回归课本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巩固基础,还能够平复瓶颈期的焦虑,一举两得。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10)

万变不离其宗,回归课本强化基本功。

3. 注重学习方法,刻意练习薄弱环节

每个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用一个方法就解决各个学习阶段的问题。

而且,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也会在不同的阶段遭遇瓶颈期。所以,即使都在瓶颈期,每个孩子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使用的学习方法,也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需要带着孩子一起思考,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侧重记忆还是理解,侧重理论还是技能,侧重应用还是综合。然后,再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刻意练习。

比如,如果孩子的弱势是基础,就需要进行巩固知识的刻意练习,包括阅读和梳理课本知识点,将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帮助孩子加强理解和记忆。

如果孩子的弱势是应用,那就针对不熟悉的重点知识进行练习,比如对知识点进行拆解、联系旧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并通过做题来促进理解和应用。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11)

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学习方法。

在克服瓶颈期时,要注意避免哪些误区?

1. 被假瓶颈欺骗,放慢努力的脚步

有的时候孩子会进入这样一个阶段,考试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有时候考得很好,有时候考得却非常糟糕。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好像遇到了瓶颈,但实际上并不是。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假瓶颈。此时,孩子需要检查的,一是自己在学习上是否有懈怠,二是自己的应试心态是否有问题。

同时,避免因为误以为自己到了瓶颈期,就有所放松。我们要提醒孩子,只要在学习和应试心态上稍加注意,很快就会度过这一个假瓶颈期。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12)

火眼金睛,不被假瓶颈所欺骗。

2. 只在执行区努力,不踏进学习区

进入瓶颈期后,很多孩子看似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坚持,但是结果却不好,还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努力错了方向。

美国的学习顾问、企业家布里塞尼奥曾在TED的演讲中提出了学习区和执行区的概念。学习区是用来学习的新知识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执行区是用来实践的,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完成任务。

当孩子只在执行区努力,不断练习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却不去进行新的输入,不去学习新的知识,那么他也很难突破瓶颈期。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切换这两个区域,让孩子学习与练习交叉进行

同时,不要因此指责孩子逃避困难,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存在路径依赖,当问题出现时,会下意识寻找熟悉的方式解决,我们记得提醒孩子就可以了。

孩子厌学要如何引导(家长直接干涉就错了)(13)

努力学习新知识,并且用于实践。

当孩子学习遇到瓶颈期时,我们要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瓶颈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正常现象,尽管会带来困扰,但一定不要有过大的心理负担,因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瓶颈期时,心态大于一切,调整身心状态是克服瓶颈期的第一步。然后,再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努力,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走出瓶颈期,获得更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