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又称上官昭容,出生于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祖籍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 唐代女官、诗人、皇妃。武则天时期有"巾帼宰相"之名的内舍人。 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参与决断,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阅读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1)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阅读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2)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阅读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3)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阅读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4)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阅读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5)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阅读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6)

上官婉儿曾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景云二年(711年),复封昭容,谥号惠文,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墓志铭出土

2013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一座单室砖券墓,该墓坐北朝南,水平全长36.5米,深10.1米。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第4、第5天井与第5过洞及甬道被大范围扰动,壁龛开凿于第3、第4过洞两侧,未被盗扰,形制和出土物皆保存较好 。

甬道内放置墓志一合,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青石质,正方形。志石高、广皆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满行33字,共计982字。四侧在整体联珠纹框内减地线刻12生肖,衬以缠枝忍冬。生肖皆为动物形象,生动写实。志盖四刹和志石四侧的线刻图案造型优美、錾刻精细,在唐代墓志线刻装饰图案中属难得的上乘之作。

1、正史评价:

正史中都对上官婉儿有记载,但较为体现她奉承权贵、淫乱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但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对其人其事评价很高,称其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独使温柔之教,渐於生人,风雅之声,流於来叶。

2、近代评价:

上官婉儿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对于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 具有重要作用。学者赵昌平先生亦深刻阐发了上官婉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上官体之精微处由掌中宗一朝文衡的婉儿而积极得到发展。沈宋之属后来居上,经张说、张九龄而影响于王湾、卢象以至王维一脉,更下开大历诗风。这一系直到晚唐都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雅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