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隐龙

聊过了东巴文,再来讲讲上天对纳西族的馈赠——东巴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纸(丽江热销的东巴纸)(1)

唐朝已经处于汉族古典历史的鼎盛时期,由此回溯东巴文大约“比汉字迟二、三千年”(王元鹿,1988)。在相对短暂的历史背景下,东巴文的字符数量也不多,然而就是这些字符却组成了千余卷东巴经,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宗教、民俗、艺术等史料。然而,与汉字及世界上流通的大多数文字不同,东巴文与纳西语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或者说纳西语中有很多表述是东巴文所无法表达的。东巴用东巴文写经书也不是逐字书写而是简略记录,作为东巴教仪式时的记忆基础:一段经书几个字,排列并不连贯,解读时需要东巴群体的记忆与解读。由此看来,东巴经可以视为一些关键字、词所组成的文章大纲或是思维导图,其文字体系是帮助记忆式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写文字,使用范围也因此受到较大的限制。

东巴在纳西族中受到绝对的尊重,以此为基础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东巴文会被视为不传之秘了——东巴文如同江湖中的武功秘笈,对其的记录与解读则是特殊的技能,会给使用者以特殊的地位与权力。近代以降的学者已经编纂出了版本各异的东巴文字典,但东巴经并非通过字典就可以破译的文献,极度精简的字符组合只能由将内容熟记的东巴才能补充完整,如果东巴绝迹,东巴经在某种程度上便已经失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纸(丽江热销的东巴纸)(2)

东巴此举是一方面为了防止普通人也学会东巴经,从而垄断纳西宗教乃至于文化;另一方面也源于物力维艰的无奈现实,那便是作为东巴“御用”书写工具、价值不菲的东巴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纸(丽江热销的东巴纸)(3)

正如东巴经中的传说所述,东巴文最早是书写在木石之上的。文字最早的载体一定是使用者生活中最为常见、普通与廉价的物件,但无论是树皮、木牌还是麻布显然都不是东巴们传承文化好媒介,在漫长的探索中,纳西人以丽江荛花的茎皮为原料,发明了东巴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纸(丽江热销的东巴纸)(4)

东巴纸确切的起源年代已无从考证,后人只能通过存世的东巴经对其历史作出大概的推测。东巴纸为纯手工制作,其工序非常繁琐,要经过晒料、浸泡、蒸煮、漂洗、打浆等环节,成品厚实、纤维极粗以致于可以双面书写;同时因为荛花含微毒,故东巴纸也有防虫防蛀之效。最让人惊叹的是其寿命:东巴纸保存时间极长,号称纸寿千年——佛经用贝叶,圣经用羊皮,而东巴经则在云南的高山深谷中选择了东巴纸。以这样历久弥新的纸张书写纳西族的洪荒太古,那卷帙浩繁的东巴经即使不读也显得古韵悠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纸(丽江热销的东巴纸)(5)

东巴文是文字中的活化石,东巴纸是手工纸中的活化石,两种活化石同时出现在中国西南边陲的纳西族人中并一直延续下去,不得不说是一种是一种奇迹。不过,这两种奇迹也依然是以东巴教为基础的——对于古代纳西人来说,东巴文是精神领域的珍品,东巴纸是物质领域的珍品,这背后所指向的都是纳西人共同的信仰,东巴教。

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纸(丽江热销的东巴纸)(6)

欢迎继续阅读:IN学院“丽江文化行三部曲之东巴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