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孙权发明了)(1)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武侯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一首《蜀相》,诉尽了多少人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足智多谋、鞠躬尽瘁。诸葛亮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不仅是忠臣良相的典范,也成了能兵强将的代名词。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就是草船借箭的真假。

在我们小学生五年级下的课本里就明确记载了《草船借箭》的故事,大致内容为:虽然孙刘联合了,但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有一天,周瑜想到一条毒计,下令诸葛亮制造弓箭,再以诸葛亮完不成军令为由治罪。而这点小小伎俩怎能逃得过诸葛亮的火眼金睛呢。诸葛亮干脆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在三天之内制造弓箭十万支。然后,诸葛亮再拖鲁肃下水,以孙刘联盟为由说服鲁肃瞒着周瑜准备快船、草人。三天之后,长江之上大雾弥漫,诸葛亮率领快船逼近曹营,生性多疑的曹操不敢贸然出战,只令全军万箭齐发。而在大雾之中的诸葛亮谈笑之间就获得了满满二十船的弓箭。直到曹操听到东吴兵卒喊到谢曹丞相箭,方才恍然大悟。等到鲁肃把弓箭交给周瑜并告诉周瑜实情,周瑜大吃一惊:“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孙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孙权发明了)(2)

小学课本中的插画

在这段故事当中,诸葛亮不仅通过夜观天象知道三天后的大雾天气,而且善于利用周瑜的骄傲、鲁肃的憨厚、曹操的多疑,最终实现了不费吹灰之力而取十万弓箭,简直是神仙一般。

但实际上,如同空城计一般,这样以身涉险的做法并不符合诸葛亮的性格,历史上真正的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发明的。根据《魏略》记载:“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大致内容是,孙权经常向曹操挑战,但曹操军队没有轻易出动,而是下令军队放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两个故事对比,相同的都是曹操这个冤大头——被借了弓箭,不同的是主人公诸葛亮与孙权的区别。在孙权借箭的故事中,不过是孙权屡次挑战不成,被弓箭压歪了大船不得已又调转船头的做法;而诸葛亮借箭的故事中,却体现了诸葛亮沉着睿智、顾全大局的大将风度。相较于真正的孙权草船借箭,大家更接受认可的是诸葛亮的版本,这也是教育部将这一故事编入小学教科书的原因。

本文由沙丘孟玄章创作。图片来源于网络,其著作权属于原作者。

参考书籍:《三国演义》、《魏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