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名句的诞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论语7句格言饱含处世智慧终身受益?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7句格言饱含处世智慧终身受益(国学经典论语名句详解)

论语7句格言饱含处世智慧终身受益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名句的诞生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子罕·四

  完全读懂名句

  1.意:猜测。2.必:绝对化。3.固:固执。4.我:由第一人称代词引申为自以为是、私心利己的意思。

  孔子平日为学治事,戒除四种私见:不凭自己的想象而妄加臆测事情;对人对事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自私自利。

  名句的故事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八个字充分表现了中国文字的精要之美,它可说是孔子安身立命、自我期许的座右铭。

  孔子在教导弟子时最反对主观及自以为是。一个当惯了教师的人,往往容易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架子,有时甚至不知道的也假装知道,但是孔子却很努力地让自己不陷入这种窠臼,他曾对子路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十七》)这是孔子虚心追求知识的态度。一个人若经常只凭自己的想象去臆测事情,就会陷入过于主观、固执及自我的偏执。

  历久弥新说名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一种科学、客观的精神。

  “毋意”并不是要人摒弃想象或假设,有想象力是很好的,但是若没有根据地空想,就会流于“做白日梦”,胡适有一句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没有“小心求证”的“大胆假设”就是臆想、空想。

  “毋必”是一种有弹性、柔软的态度,世界上的事情瞬息万变,过去曾被认为是真理的,后来被推翻了,焉知现在认为不可能的事,将来不会发生?因此对人、对事都不能太僵化,尤其在信息泛滥的今日,对任何接收的讯息都不能道听途说,而必须保持怀疑,当然也不能抱残守缺,才可与时俱进。所谓“君子不器”(《为政·十二》),就是说君子要像流动的水一样柔软,不要像容器被限制住了。

  “毋固”是不要固执己见,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多听他人意见总是好的,朱熹《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不固执,思绪才能如活水般常保新鲜清澈。

  “毋我”是四者中最重要的,事实上它可以统合前面所说的毋意、毋必以及毋固。当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最容易以“我”作为开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以我观物”就像戴上有色眼镜看世界,事物都不免染上主观的色彩。唯有以“无我之境”去“以物观物”,不预设立场,才能用客观的同理心接纳万物,就如庄子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唯有放下我执,才能与万物和平共处,与天地万物成为“生命共同体”,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可贵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