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是食用油的主要原料。花生仁加工用途广泛,蔓是良好的牲畜饲料。该作物自身有一定的固氮能力,是目前能大面积种植的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效益较好的作物之一。

花生是油料作物吗(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1)

一、春花生栽培技术要点

(一)深耕改土,精细整地,轮作换茬

1.花生对土壤的要求

花生耐旱、耐瘠性较强,在低产水平时,对土壤的选择不甚严格,在瘠薄土地上种植产量不高,但花生也是深耕作物,有根瘤共生,并具有果针入土结果的特点,高产花生适宜的土壤条件应该是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黏沙土粒比例适中的沙壤或轻壤土。该类土壤因通透性好,并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能较好地保证花生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条件,花生耐盐碱性差,pH8时不能发芽。花生比较耐酸,但酸性土中钙、磷、钼等元素有效性差,并有高价铝、铁的毒害,不利花生生长。一般认为花生适宜的土壤pH为6.5~7。

2.改土与整地措施

春花生目前还大多种植在土壤肥力较瘠薄的沙土地上,一些地块冬春季受风蚀危害,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花生产量的提高,所以要搞好深耕改土与精细整地工作,为花生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1)增施有机肥

这是一项见效快、成效大的措施,有机肥不但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而且还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其内含的有机胶体,可以把单粒的细沙粒胶结成团粒,以改变沙土的松散与结构不良的状态。坚持连年施用有机肥,还能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碱性偏大的土壤降低pH。

(2)深耕深翻加厚活土层

深耕深翻后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能加速土壤风化,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使土壤中不能溶解的养分分解供作物吸收利用。若年年坚持深耕深翻,并结合有机肥料的施用,耕作层达到生熟土混合,粪土相融,活土层年年增厚,既可改造成既蓄水保肥,又通气透水、抗旱、耐涝的稳产高产田。注意一次不要耕翻太深,可每年加深3~4厘米,至深翻33.3厘米。深翻33.3厘米以上,花生根系虽有下移现象,但总根量没有增加,故无明显增产效果。

(3)翻淤压沙或翻沙压淤

根据土壤剖面结构情况,沙下有淤的可以翻淤压沙,若淤土层较薄,注意不要挖透淤土层;淤下有沙的可翻沙压淤,进行土壤改良。

精细整地是丰产的基础,也是落实各项增产技术措施的前提。实践经验证明,精细整地对于达到苗全、苗壮,促进早开花、多结果有重要作用。春花生地要及早进行冬耕,耕后晒垡。封冻前要进行冬灌,以增加底墒,防止春旱,保证适时播种。另外,冬灌还可使土壤踏实,促进风化,冻死虫卵及越冬害虫。冬灌一般用犁冲沟,沟间距1米左右为宜,使水向两面渗透,水量要大,开春后顶凌耙地,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保墒。

起垄种植是提高花生产量的一项成功经验,对增加百果重和百仁重及出仁率均有显著作用,一般可增产20%以上。它能加厚活土层,使结实层疏松,利于果针下扎入土和荚果发育,能充分发挥边行优势。起垄后三面受光,有利于提高地温,据试验,起垄种植的地块土壤温度比平栽的增加1~1.5℃,有利于形成壮苗。起垄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犁扶埂,两犁一垄,高15厘米左右,垄距40厘米左右,每垄播种1行花生,穴距根据品种而定,一般19~20厘米,每穴两粒;二是起垄双行,垄距70~80厘米,大行距40~50厘米,小行距24~30厘米,然后再根据品种确定穴距,一般19~20厘米,每穴播两粒。今后应积极推广机械起垄播种,以提高工效。

3.合理轮作

花生“喜生茬,怕重茬”,轮作倒茬是花生增产的一项关键措施。试验证明,重茬年限越长,减产幅度越大。一般重茬1年减产20%左右,重茬2年减产30%左右。花生重茬减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花生根系分泌物自身中毒。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类,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溶解土壤中不能直接吸收的矿质营养,并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但连年重茬,使有机酸类过多积累于土壤中,造成花生自身中毒,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分枝少,长势弱,易早衰。

(2)花生需氮、磷、钾等多种元素,特别对磷、钾需要量多,连年重茬,花生所需营养元素大量减少,影响正常生长,结果少,荚果小,产量低。

(3)土壤传播病虫害加重。如花生根结线虫病靠残留在土壤中的线虫传播;叶斑病主要是借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残留落叶上越冬,翌春侵染危害。重茬花生病虫危害严重,造成大幅减产。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轮作倒茬。主要轮作方式有:

1)花生—冬小麦—玉米(甘薯或高粱)—冬小麦—花生,

2)油菜—花生—小麦—玉米—油菜—花生。

3)小麦—花生—小麦—棉花—小麦—花生。

花生是油料作物吗(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2)

(二)施足底肥

根据花生需肥特点和种植土壤特性及产量水平,应掌握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原则,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补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微肥。春花生主要依靠底肥,施用量应占总施用量的80%~90%,所以要施足底肥,一般中产水平地块,可每667米2施有机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若能与有机肥混合沤制一段时期更好,碳酸氢铵20千克左右,以上几种肥料可结合起垄或开沟集中条施。高产地块,可每667米2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碳酸氢铵30千克左右,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施用,即2/3在播前耕地时作基肥撒施,另1/3在起垄时集中沟施。

花生是油料作物吗(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3)

(三)选用良种、适时播种、确保全苗

1.选用良种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选用良种是增产的基础。在品种选用方面应根据市场需要、栽培方式、播期等因素合理选用优良品种和类型。

2.播前晒种,分级粒选

播种前充分暴晒荚果,能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生理活性,增加吸水能力,增强发芽势,提高发芽率。一般在播种前晒果2~3天,晒后剥壳,同时选粒大、饱满、大小一致、种皮鲜亮的籽粒作种,不可大小粒混合播种,以免形成大小苗共生,大苗欺小苗,造成减产。据试验,播种一级种仁的比播混合种仁的增产20%以上,播种二级种仁的比播混合种仁的增产10%以上。

3.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春花生播种期是否适时对产量影响较大。播种过早,影响花芽分化,而且出苗前遇低温阴雨天气,容易烂种;播种过晚,不能充分利用生长期,使有效花量减少,影响荚果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花生品种类型不同,发芽所需温度有所差别,珍珠豆型小花生要求5厘米地温稳定在15 ℃以上时播种。中原地区一般在谷雨至立夏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春花生适播期。在此期内要视当年气温、墒情适时播种。

播种时要注意合理密植,一般普通直立型大花生春播密度应掌握在8000~9000穴,每穴两粒。可采用挖穴点播、冲沟穴播或机械播种的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播种方式,都要注意保证播种均匀,深浅一致,一般适宜深度为5厘米左右,播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

花生是油料作物吗(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4)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任务是根据花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为花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使其协调一致地生长,从而获得理想的产量。

1.查苗补种

一般在播后10~15天进行,发现缺苗,及时进行催芽补种,力争短期内完成。也可在花生播种时,在地边地头或行间同时播种一些预备苗,在花生出土后,真叶展开之前移苗补种,移苗时要带土移栽,注意少伤根,并在穴里少施些肥和灌些水,促其迅速生长,赶上正常植株。

2.清棵

清棵就是在花生出苗后把周围的土扒开,促子叶露出地面。清棵增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解放了第一对侧枝,使第一对侧枝早发长出,直接受光照射,节间短粗,有利于第二级分枝和基部花芽分化,提早开花,多结饱果,并能促使有效花增多,开花集中。二是能够促进根系下扎,增加耐旱能力。三是能清除护根草,减轻蚜虫危害,保证幼苗正常发育。清棵一般在齐苗后进行,不可过早,也不宜过晚。方法是在齐苗后用小锄浅锄一次,同时扒去半出土的子叶周围的土,让子叶刚露出地面为好。注意不要损伤子叶,不能清得过深,对已全部露出子叶的植株也可不清,在清棵后15~20天,结合中耕还应进行封窝,但不要埋苗。

3.中耕除草培土

花生田中耕能疏松表土,改善表土层的水肥气热状况,促进根系与根瘤的生长发育,并能清除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总的要求是土松无草。一般需中耕3~4次,各地群众有头遍刮、二遍挖、三遍四遍如绣花的中耕经验,即第一次在齐苗后结合清棵进行,需浅中耕,可增温保墒,注意不要压苗。第二次在清棵后15~20天结合封窝进行,这时第一对侧枝已长出地面,要深锄细锄,行间深,穴间浅,对清棵的植株进行封窝,但不要压枝埋枝。这次中耕也是灭草的关键,注意根除杂草。第三、第四次在果针入土前或刚入土时,要浅锄细锄,不要伤果针,使土壤细碎疏松,为花生下针结果创造适宜条件。

起垄栽培的花生田还要注意进行培土,适时培土能缩短果针与地面的距离,促果针入土,增加结实率和饱果率,同时还有松土、锄草、防涝减少烂果的作用。注意培土早了易埋基部花节,晚了会碰伤果针和出现露头青果,一般在开花后15~20天封垄前的雨后或阴天进行为宜。方法是在锄钩上套个草圈,在行间倒退深锄猛拉,将土壅于花生根茎部,使行间成小沟。培土时应小心细致,防止松动或碰伤已入土的果针。

4.追肥与根外喷肥

苗期始花期苗情追施少量氮肥促苗,一般每667米2施硫酸铵5千克左右,开花后花生对养分需要剧增,根据花生果针、幼果有直接吸收磷、钙元素的持点,高产田块或底肥不足的田块,在盛花期前可每667米2追施硫酸钙肥30~35千克,以增加结果层的钙素营养。花生叶片吸肥能力较强,盛花期后可叶面喷施2%~3%的过磷酸钙澄清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每667米2每次50千克左右,可10天一次,连喷2~3次。同时还要注意喷施多元素复合微肥。

5.合理灌排

花生是一种需水较多的作物,总的趋势是“两头少、中间多”,根据花生的需水规律,结合天气、墒情、植株生长情况进行适时灌排。如底墒充足,苗期一般不浇水,从开花到结果,需水量最多,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50%~60%。此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要小水细浇,最好应用喷灌。另外,花生还具有“喜涝天、不喜涝地”和“地干不扎针、地湿不鼓粒”的特点,开花下针期正值雨季,如遇雨过多,容易引起茎叶徒长,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也影响根系和荚果的正常发育,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还应注意排涝。

6.合理应用生长调节剂

花生要高产必须增施肥料和增加种植密度,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如遇高温多雨季节,茎叶极易徒长,形成主茎长、侧枝短而细弱,田间郁弊而倒伏造成减产。所以在高水肥条件下应注意合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控制徒长,可避免营养浪费,使养分尽可能地多向果实中转化,从而提高产量。该措施也是花生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防止花生徒长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多效唑(PP 333)、比久(B9)等,喷施时间相当重要,如喷得过早,不但抑制了营养生长,而且也抑制了生殖生长,使果针入土时间延长,荚果发育缓慢,果壳变厚,出仁率降低,反而影响产量;如喷施过晚,起不到控旺作用。据试验,适宜的喷施时间是盛花末期,因为此期茎蔓生长比较旺盛,荚果发育也有一定基础,喷施后能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一般在始花后30~35天,可每667米2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毫克/千克溶液或96%~98%的比久可湿性粉剂1000毫克/千克溶液50~60千克叶面喷施一次;在始花后40~45天,再用多效唑可湿性粉150毫克/千克溶液或比久可湿性粉1000毫克/千克溶液60千克喷施于顶叶,以控制田间过早郁弊,促进光和产物转化速率,提高结荚率和饱果率。注意两种调节剂在使用时要严格掌握浓度,干旱年份还可适当降低使用浓度;一次高浓度使用不如分次低浓度使用;在晴朗天气时施用效果较好。

花生是油料作物吗(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5)

(五)收获与贮藏

花生是无限开花习性,荚果不可能同时成熟,故收获之时荚果有饱有秕。花生收获早晚和产量及品质有直接关系,收获过早,产量低,油分少,品质差;而收获过晚,果轻,落果多,损失大,休眠期短的品种易发芽,且低温下荚果难干燥,入仓后易发霉,另外也影响下茬作物种植。一般花生成熟的标志是地上植株长相衰退,生长停滞,顶端停止生长,中下部叶片脱落,茎枝黄绿色,多数荚果充实饱满,珍珠豆型早熟品种的饱果指数达75%以上;中间型早中熟大果品种的饱果指数达65%以上;普通型中熟品种的饱果指数达45%以上。大部分荚果网纹清晰,种皮变薄,种粒饱满呈现原品种颜色。黄淮海农区一般在9月中旬收获,一些晚熟品种可适当晚收,但当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时,植株已停止生长,而且茎枝很快枯衰,应立即收获。

收获花生劳动强度大,用工较多,推行机械收获是目前花生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土壤墒情、质地和田块大小及品种类型等不同,目前有拔收、刨收和犁收等方法。不论采取哪种收获方法,在土壤适耕性良好时进行较好,土壤干燥时易结块,抖土困难,增加落果。

花生收获后如气温较高随即晾晒,有条件的可就地果向上、叶向下晒,摇果有响声时摘果再晒。待荚果含水率在10%以下,种仁含水率在9%以下时,选择通风干燥处安全贮藏。

花生是油料作物吗(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6)

二、麦套夏花生栽培技术要点

麦垄套种花生,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复种指数,达到粮油双丰收。近些年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均耕地的减少,麦套种植方式在花生主要产区发展很快,已成为花生主要种植方式,如何提高其产量,应根据麦套花生的特点,抓好以下几项栽培措施:

1.精选良种

根据麦垄套种的特点,麦垄套种种植应选用早中熟直立型品种,并精选饱满一致的籽粒做种,使之生长势强,为一播全苗打好基础。

2.适时套播,合理密植

适时套播,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地力、肥力、光能资源,协调个体群体发育,达到高产。一般夏播品种每667米2穴数以9000~10000穴为宜。单一种植花生以40厘米等行距,17~18厘米穴距,每穴2粒。一般麦垄套种时间应在麦收前15天左右,麦套花生播种后正是小麦需水较多的时期,此时田间对水分的竞争比较激烈,应注意保证足墒,也可采取先播后浇的方法,争取足墒全苗。

3.及早中耕,根除草荒

花生属半子叶出土的作物,及早中耕能促进个体发育,促第一、二侧枝早发育,提高饱果率。特别是麦套花生,麦收后土壤散墒较快,易形成板结,若不及早中耕,蔓直立上长,影响第一、第二对侧枝发育,所以麦收后应随即突击中耕灭茬、松土保墒、清棵除草。花生后期发生草荒对产量影响较大,且不易清除,所以要注意在前期根除杂草。严重的地块可选用适当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可在杂草三叶前每667米2用10.8%的高效盖草能25~35毫升对水50千克喷洒。

4.增施肥料,配方施肥,应用叶面喷肥

增施肥料是麦套花生增产的基础。施肥原则是在适当补充氮肥的基础上重施磷肥、钙肥及微肥,在中后期还应视情况喷施生长调节剂。一般地块在始花期每667米2施用10~15千克尿素和40~50千克过磷酸钙,高产地块还应增施10~20千克硫酸钙。在此基础上,中后期还应叶面喷施微肥和生长调节剂,以防叶片发黄、过早脱落和后期疯长。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参照春花生栽培技术要点。

5.合理灌水和培土

根据土壤墒情和花生需水规律,在开花到结荚期注意灌水。麦垄套种花生多为平畦种植,所以在初花期结合追肥中耕适当进行培土起小垄,增产效果较好,但要注意不要埋压花生生长点。

6.适时收获,安全贮藏

气温降到12℃以下,在植株呈现出衰老现象,顶端停止生长,上部叶片变黄,中下部叶片脱落,地下多数荚果成熟,具有本品种特征时,即可收获。随收随晒,使含水量在10%以下,贮藏在干燥通风处,以防霉变。

花生是油料作物吗(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7)

三、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79年由日本引入我国,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和有一定生产条件的综合性技术措施,也是人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措施,适用于每667米2产量400千克以上的高产田块栽培。同时地膜覆盖花生结荚集中,饱果率高,质量好。

花生是油料作物吗(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8)

(一)播前准备

1.整地起埂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保水保肥的中等以上肥力地块,且2~3年没有种植花生的沙壤土地块进行地膜覆盖种植,一般要求土层深50厘米以上,活土层20厘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0%以上,全氮含量高于0.04%,速效磷15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不低于90毫克/千克。整地前每667米2施优质有机肥4000千克以上,标准氮肥20~25千克,饼肥40~50千克,深耕20厘米左右把肥翻入底下,另施过磷酸钙40~50千克撒于垡头,耙入土壤中。如冬耕只施有机肥和饼肥,早春再浅耕,耕时施磷肥和氮素化肥并及时耙耱保墒,达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无根茬。播种前5~6天起埂作畦,畦的方向与风向平行,一般以南北向为好,既光照充分,又能减轻春季风力对覆盖薄膜的掀刮,提高覆盖质量。起埂规格一般为:埂距90厘米,埂高12厘米,沟宽30厘米,埂面60厘米。

2.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高产优良品种,是覆膜栽培夺取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覆膜栽培春花生可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株型直立、分枝中等、开花结果比较集中、荚果发育速度快、饱果率及出仁率较高的品种。播前带壳晒种2~3天,晒后剥壳,分级粒选,剔除秕粒、病虫粒、破损粒、霉变粒,选用籽粒饱满的一级种仁作种。要求种子发芽势强,发芽率大于95%,种子纯度达到97%。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消毒灭菌。具体方法是先将种子用清水湿润,按比例加入药粉搅拌,使药粉均匀附着于种子表面。

3.选好地膜

选好地膜是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中心环节,地膜质量的好坏又是决定栽培成败的关键。地膜过薄,强度弱,不受风沙吹刮;过厚,果针又难以穿透,且薄膜也不易紧贴在畦面上,更起不到增温、保墒、疏松土壤、抑制杂草的作用。一般可选用以下几种类型的地膜:①膜宽80~90厘米,膜厚0.012~0.015毫米的高压聚乙烯透明膜。②膜宽80~90厘米,膜厚0.006毫米的聚乙烯低压膜。③膜宽80~90厘米,膜厚0.008毫米的线型膜。

花生是油料作物吗(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9)

(二)适时播种覆膜

播种覆膜是地膜覆盖栽培花生夺取全苗、壮苗、保证群体增产的关键。掌握适宜的播期,提高播种质量,可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前期热量资源,增加积温,促进早发,争取更长生育期,增加更多干物质的积累,是发挥薄膜覆盖栽培增产作用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1.适宜播期的确定

春播地膜花生适宜播期的确定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当地终霜期;二是覆膜栽培从播种到出苗的天数;三是花生种子发芽需要的最低温度。实践证明,播期过早,地温低,发芽迟缓,易遭致烂芽缺苗;播种过晚,又降低了覆膜增温作用,不能更好地发挥地膜覆盖栽培的经济效益。一般年份4月10~20日是中原地区地膜覆盖花生的适播期。但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可根据地温变化灵活掌握。一般在露地土壤5厘米深地温稳定在13℃以上(膜内5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

2.播种与覆膜

花生播种后随即盖膜是地膜花生应用比较普通的一种方式。也有播种前5~6天盖膜的,待地温升高后,用打孔器打孔播种。不论哪种播种方法,播种时都要按品种种植要求播种,一般中熟大果型品种每667米28000~10000穴,早熟中果型品种每667米29000~11000穴。每埂种两行花生,宽窄行种植,播种行外侧到埂边缘不少于15厘米,小行距30厘米,大行距60厘米,穴距16.5~18.5厘米,注意掌握等穴距挖穴,穴深3厘米,每穴播两粒,深浅一致,种仁平放,播后覆土镇压。一般每667米2用一级种12~14千克。

地膜花生覆膜后不易进行中耕除草,因此,播种后对不喷除草剂的地膜覆盖田,在覆膜前应先喷施除草剂再覆膜。

花生地膜覆盖应使用无孔透明薄膜,以采用打孔、点水、下种、盖土四道工序连续作业的播种法比较适宜,要求膜孔孔眼大小及深浅一致(孔眼4.2厘米,深度3.5厘米),均匀等距二粒点种,5~10厘米土壤绝对含水量不能低于15%。盖膜时要轻放,伸平拉紧,使地膜紧贴地面尽量无皱纹,四周封平压牢,每隔3~5米横压一条防风带。先覆膜后播种,播后膜孔周围要用土压严实。

花生是油料作物吗(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10)

(三)田间管理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实质,就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生长环境条件,满足花生高产发育的需要。只有在良好的田间管理措施配合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肥、水、种、密等各项技术措施的增产作用。所以,播种覆膜后就要及时进行管理工作。

1.查田护膜

播种盖膜以后,要有专人查田护膜,发现刮风揭膜或膜破损透风,及时用土盖严压牢,确保增温保墒效果。

2.破膜放苗

先播种或盖膜的,花生幼苗出土后及时在早晨或傍晚用小刀将幼苗顶端地膜划破,使幼苗露出膜外,防止烧苗。先盖膜后播种的,花生播种6~7天以后,幼苗顶土快要出苗时,将膜孔上的土轻轻向四周扒开,助苗出土,防止窝苗。

3.清棵、补种

将幼苗根际,周围浮土扒开,使子叶露出膜外,同时注意用土将膜孔压严。发现缺苗的地方,要及时催芽(也可事先准备少量芽苗),点水补栽,确保全苗。

4.中耕除草

降雨和浇水后,要及时顺沟浅除、破除板结,防止杂草滋生。膜内发现杂草时,用土压在杂草顶端地膜上面,3~5天后,杂草即窒息枯死。草苗大时用铁丝做成钩状,伸进膜孔内,将杂草除掉。

5.防旱排涝

当10~20厘米土壤绝对含水量低于10%时,要小水灌沟,严禁大小漫灌。6月上旬到7月下旬正值地膜花生营养和生殖生长旺盛阶段,需水较多,应注意此期防旱灌水。同时,7~8月雨水较多时,注意清好田间沟渠,做好排水除涝工作,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果。

6.适当根际追肥和叶面喷肥

地膜覆盖容易造成前期生长势弱。中期发育迟缓,后期脱肥早衰现象,应根据苗情适当采取根际打孔追肥,即在始花期后用扎眼器或木棍,在靠近植株5厘米处扎眼5~6厘米深施肥,每667米2施入硫酸铵15~20千克或尿素10千克左右和硫酸钙30~35千克,追后用土压严,注意肥料不要掉落在叶片上,防止烧叶,土壤湿润时追施固体肥料,干旱时可追施液体肥料(即按肥与水比1∶1溶解)。7月中旬到8月上旬,花生进入饱果期,叶面喷洒0.3%的磷酸二氢钾或2%~3%的过磷酸钙澄清液1~2次。如果植株生长瘦弱,每667米2还可喷洒75千克1%的尿素溶液。另外还应注意喷洒复合型微肥。

7.控制徒长

花生结果期,植株封行过早,株高超过40厘米,有徒长趋势时,应叶面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徒长。

花生是油料作物吗(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11)

(四)适时收获

地膜花生成熟期一般比不覆膜花生可提早7~10天。成熟后花生果柄老化,荚果易脱落。又由于此时地温较高,膜内土壤中病菌、水气可通过果柄入侵荚果,造成霉烂落果,影响产量与品质。因此,正确掌握适时收获,是田间管理工作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在8月下旬和9月上旬,当花生植株上部片和茎秆变黄、下部叶片逐渐脱落、大多数荚果网纹清晰、果仁饱满、呈该品种固有光泽,即可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待种子含水量低于10%时,即可入库出贮藏。

花生是油料作物吗(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12)

四、夏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过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只在春花生生产上应用,人们习惯上认为夏花生生育期处在高温季节,覆盖栽培作用不大。通过试验研究,夏花生覆膜栽培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证明夏花生覆膜栽培不仅具有温度效应,更重要的是综合调节了生育环境,因此一些地方迅速推广应用,并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选择良种,搞好“三拌”

选用早熟大中果良种,是挖掘地膜夏花生高产潜力的前提。播种前每百千克种子用25%多菌灵500克拌种,有条件的地方可再加上钼酸铵以满足花生对钼肥的需要。根瘤菌拌种可增加花生根瘤菌数。“三剂拌种”有利于花生达到全苗壮苗,防病防虫,打好高产基础。

2.选好地膜,增产节本

20世纪80年代初,覆膜栽培技术之所以发展较慢,除了缺乏系统研究外,当时的普通地膜较厚,用量较大(一般每667米25千克),成本较高(每667米250元)也是一个大的障碍因子。80年代中期新型超薄地膜上市,以成本低、增产效果好的优势,推动了覆膜技术的发展。据不同地膜种类试验结果,光解膜在促进夏花生生长、改善经济性状等方面优于超薄膜,但由于其光解程度受厂家生产时的温湿度影响较大,性能稳定性差,因而还有待提高产品质量。目前生产上一般选用厚度0.004~0.006毫米超薄膜,每667米2用量约2.5千克,成本在20元左右。

3.配方施肥,一次施足

根据地力情况和花生需肥规律进行配方施肥,一次施足肥料是覆膜夏花生高产的基础。根据试验结果,一般每667米2可施有机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尿素15~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钙肥30千克,施于结果层。麦垄套种夏花生可于春季巧施底肥,有利于小麦、花生双高产。

4.适期早播,适时覆膜

覆膜夏花生要在“早”字上争季节,麦垄套种夏花生,与5月中旬播种。套种时用竹竿做成A形分行器,以减轻田间操作对小麦损伤。在小麦收获后迅速追肥,在灭茬后每667米2用72%的都尔100毫升,兑水75千克均匀喷洒,再覆盖地膜,采取边盖膜边打孔破膜,以防高温灼苗。夏直播花生于6月10日以前播种,一般采用两种播种方法:一是先覆膜后播种,灭茬后整地起垄,一垄双行,垄距80厘米,喷施除草剂,先覆盖地膜,再按穴距大小打孔,浇水播种,播后膜孔上放一小堆5厘米高的细土,否则易落干缺苗。二是先播种后覆膜,播后再喷除草剂,花生齐苗后再边盖膜边打孔破膜。第二种方法可以解决在高温少雨季节,因播前覆膜和边种边覆膜引起的烧苗或落干问题,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更有推广价值。据试验,一般条件下,夏花生以播后4~8天盖膜效果最好。两种覆盖方式各有优缺点,但都比不覆膜(对照)增产,增产效果在20%以上。

5.合理密植

适宜密度是覆膜夏花生的高产关键。一般夏播花生选用早熟品种,根据品种特性种植密度宜密,一般高肥力田块每667米2种植9000穴左右,较低肥力田块种植10000~11000穴。垄上窄行距40厘米、穴距15~20厘米,每穴播种2~3粒。

6.及时化控,防止徒长,防倒防衰

花生开花后25~30天,每667米2用15%多效唑40~50克,加水75千克,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洒,能显著地延缓植株伸长生长,使主茎高度降低,侧枝长度缩短,从而有效地控制旺盛的营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保持较好的群体结构。同时,能增加有效分枝,控制无效果针,促进荚果发育,增加饱果数和果重。据试验调查,喷施处理比对照其主茎高度降低14.5%,侧枝长度缩短16.6%,单株有效果增加0.5个,单株饱果数增加7.9个。

7.中后期叶面喷肥及防治病虫害

由于覆膜花生肥料一次底施,不进行追肥,后期易发生脱肥早衰现象,中后期根据田间苗情,应注意喷施1%~1.5%的尿素溶液防止缺氮;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3%的过磷酸钙澄清液防止缺磷;喷施复合微肥溶液防止微量元素缺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