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三国演义》比《三国志》还可信,这个无需争辩,因为还有人说玄幻小说比正史靠谱呢《三国演义》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符合历史真实,是因为那里面的人物基本都是真的——比如出现在演义中的三位神仙人物,在正史中都真实存在,连正史都认为他们确实有点道行但是这三个人的结局却完全不同,其中有一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三国时期曹魏的五大谋士?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曹魏的五大谋士(三国有三位神仙中人)

三国时期曹魏的五大谋士

有人说《三国演义》比《三国志》还可信,这个无需争辩,因为还有人说玄幻小说比正史靠谱呢。《三国演义》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符合历史真实,是因为那里面的人物基本都是真的——比如出现在演义中的三位神仙人物,在正史中都真实存在,连正史都认为他们确实有点道行。但是这三个人的结局却完全不同,其中有一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看正史对这三位方术之士的记载,我们也会产生一个疑问:他们中间有两位去投曹魏,一位去了江东,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去帮“继承汉室正统”的刘备?

​咱们今天说的三国三位方术之士,不包括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如果他们真的道法高明,也就不会造反了,有法术的人造反也不会失败,可见这哥仨就是篝火狐鸣逆天行事;当然这三位中也不包括诸葛亮,如果诸葛亮道法通神,就不会去帮刘备,也不会劳民伤财数次伐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把百姓拖进结果必败的战乱,这不是神仙该干的事儿,也违背了道家原则。

抛开张角三兄弟和诸葛亮,在演义小说和正史中均有记载,而且比较有名的“三国神仙”还有三位,其中对曹魏贡献最大的是管辂,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是后汉术士中最支持曹魏的。

据《三国志·卷二十九·方技传》记载,管辂字公明,长得丑而且比较喜欢喝酒,他的特异功能就是算卦。咱们先看看他算得比较有意思的几卦。

​有一天管辂到老师郭恩(后来郭恩又向管辂学习《周易》)家去串门,看见一只斑鸠叫得很凄惨,管辂马上预言:“明天将会有一位老人来做客,但他不是空手来的,他还带着一头小猪和一壶酒。但是惊喜之外,您可能还要受点小惊吓。”郭恩一听:“这简单,我明天少喝酒,所以不用担心他喝醉了出事儿告我,而且我也不吃肉,烧火的时候小心在意就行了。”

第二天,果然有一个老人带着小猪和酒来了。按照过去的礼仪,当面拆开客人带来的礼物,当场吃掉客人携带的食物,都是不礼貌的(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这个传统,客人走之前不能动礼物,甚至多看客人礼物几眼,都会被暗笑小气),所以郭恩就准备杀一只鸡来待客。当时地广人稀,一般家庭都是独门独院,养的鸡也类似今天能飞上树的土匪鸡(吃着一定很香)。鸡飞狗跳抓不着,郭恩就让家人用弓箭来射,结果射出去的箭变成了流矢,飞过树丛钉在一个几岁小女孩的手上,留了一地血……

为什么有斑鸠悲鸣,就有人送猪送酒,为什么会有小惊吓,这个咱们就不研究了,但是管辂能精确算出来,已经算神乎其技了:带酒作客的老人,你可以说他是管辂的托儿,箭射小孩,这就不好掌控了。

​还有一次管辂到同宗哥哥管孝国家作客,管孝国找了两个人作陪,那两个人走了之后,管辂就对哥哥说:“这俩人用不了多久,就会淹死在回家的路上,不过您别担心,那是若干天之后的事情。”过了几十天,这二位不知道又被谁拉去陪酒,结果一同坐车回家的路上,牛毛(俗语称牛“惊”为“毛”)了,把车直接拉到漳河里,两个醉鬼变成了死鬼。

管辂是不可能说出“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的,因为夏侯渊死于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夏侯渊死的时候,管辂才十岁,曹操就是再没溜儿,也不会在日理万机百忙之中找一个小屁孩算卦(管辂生于公元209年,曹操死于220年)。

​管辂虽然没有见过曹操,但是却跟曹营关系密切,特别是跟曹操的养子何晏(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属于拖油瓶)、新兴太守诸葛原、勃海太守王弘直、魏郡太守锺毓(钟繇之子、钟会之兄,后官至曹魏青州刺史、后将军)等人过从甚密,魏高贵乡公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语就是他说的,曹丕之孙,被贾充指使成济格杀,无庙号谥号)正元二年,管辂正式出仕,当了少府丞(秩比千石)。

管辂死于少府丞任上,享年四十八岁,善终。

三国三大“神仙”中,管辂年纪太小,虽然效力于曹魏,但却没见过曹操。在演义小说中神乎其技的左慈左元放,却跟曹操开了不少玩笑,《三国演义》里描写的故事,在《后汉书· 方术列传》中基本都有记载,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按照魏文帝曹丕所著《典论》记载,曹操并没有杀掉左慈,还给了左慈个官做:“甘陵甘始名善行气,老有少容,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并为军吏。”所谓“补导”,就是采补与引导,引导类似气功,采补就不能详细解释了,很多武侠小说里的“妖道”都会这个。要是左慈能活到现在,特靠谱大都统和莱温林顿都是要把他奉为座上宾的。

曹丕说左慈在曹营是很受欢迎的:“左慈到,又竞受(争着学习)其补导之术……至寺人(太监)往从问受,奄(阉)竖真无事于斯术也(太监学这个干啥)。”曹植说的就比较直白了:“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房子里的技术。”

​管辂和左慈,都曾在曹魏任职,但是刘备手下一个方士术士都没有,也不知道是大家都看出了刘备不能成事儿,还是诸葛亮法术太过高明,大家都不肯去凑热闹,就连那个把自己作死了的于吉,也没去投奔刘备(当时刘备正被别人追着跑),而是跑到江东小霸王孙策的地盘上,忽悠不成又太过张扬,被孙策给咔嚓了。

《三国志》中没有于吉的记载,但是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所引用的晋人虞溥所著《江表传》,记载了于吉是怎么作死的:“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于吉名气太大,甚至直接动摇了孙策的地位和权威:“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

于吉一来,一大半东吴将领抛下孙策而却跪拜他,这就是换了曹操刘备,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张角三兄弟殷鉴不远,这又冒出来一个于吉,他想干啥?”

于是孙策把于吉抓起来咔嚓了,就是孙策的母亲亲自出面、江东诸将联名具保都没用,孙策是铁了心要杀他:“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不可不除也。”

孙策还举例说:“从前南阳人张津当交州刺史的时候,就掉进了迷信陷阱(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尝著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最后还不是被南方蛮夷杀了?这些方士术士都是大忽悠,只不过你们还没看穿他们的真面目而已。这个人已经上了死亡名单,你们也别浪费纸笔替他辩护说情了!”

​《江表传》中的记载发人深省:“即催斩之,县(悬)首于巿。诸事之者,尚不谓其死而云尸解焉,复祭祀求福。”

要说当时的人也真够愚昧的,于吉都身首异处了(后来也没出现过),还有人抱着死大腿不放(估计也是既得利益者),继续拿他招摇撞骗。

但是细细想来,我们有资格嘲笑古人愚昧吗?其一,管辂的神算之术,我们一直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其二,左慈之术,又有多少达官显贵富豪名伶趋之若鹜?其三,于吉装神弄鬼,这一招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我们又比古人聪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