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大方面来分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曹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曹操(诸葛亮为何选择辅助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曹操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大方面来分析

一、诸葛亮方面

(一)自身才华

诸葛亮在卧龙岗上自称卧龙先生,自比管仲、乐毅。他的理想是,像管仲乐毅那样运筹帷幄,统兵百万,恢复汉室。司马徽和徐庶都称他的才能和业绩应该和兴周的姜尚姜子牙和立汉的张良张子房有的一拼。

(二)现实情况

虽说卧龙凤雏得一人而得天下,毕竟那还是江湖传说,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传扬,没有人会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的平台。

当时的几大势力,曹操据有北方广袤之地,孙权据有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他们帐下都人才济济。

1.诸葛亮若出卧龙投奔曹操,曹操内部论资排辈,人事关系复杂。

(1)年纪轻轻的他,地位肯定超不过荀彧和程昱(郭嘉已亡),顶多也是个谋士,图个虚职,挣份高薪,根本不可能建立管仲乐毅那样的功勋,实现自己的抱负;

(2)曹操尽管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诸葛亮仍认为他不正统,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名不正,言不顺。

(3)曹操也不可能屈致三顾茅庐去拜访诸葛亮;

2.诸葛亮若辅助孙权,东吴内部同样论资排辈

(1)官职注定超不过张昭张子布;

(2)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在东吴辅助孙权,诸葛瑾也是大才,在孙权的身边也就是闹了个虚职,挣份高薪;

(3)东吴内部军政分治,而且孙权历来和统军的大都督存在隔阂;

(4)孙权只能用其人,不能尽其才。

注定不能建立管仲乐毅般的功勋,恢复汉室。

二、刘备吸引诸葛亮的方面

(一)在三国演义中,刘备都是正统的代表

刘备一出场就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特别是后来,经汉献帝查阅族谱,亲称皇叔(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从国家最高行政方正式确认了刘备的皇叔身份,帝室之冑。刘备就从原先的草席贩子成为了大汉皇叔,这也成为刘备能够吸引和网络人才的政治资本。

(二) 刘备的忠信仁义广为传播

1.国家大义情。在袁绍、曹操倡议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义举中,尽管当时刘备地位低下,力量薄弱,也不是诸侯之列,可为了国家大计,毅然率领关张,积极参战。在被众诸侯瞧不上、看不起的前提下,关羽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屡立奇功,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和天下众人心目中的现象

2.见义勇为情。受孔融之邀不顾自己力量微弱出兵义救徐州陶谦后,陶谦曾出于公义曾三让徐州,第一次刘备(当时为平原相)坚辞,第二次刘备称曰:刘备虽汉朝苗裔,功微德薄,为平原相犹恐不称职;今为大义,故来相助;公出此言,莫非怀疑刘备有吞并之心耶?若举此念,皇天不佑。三让徐州,三次辞让,让刘备的信义名扬天下(见三国演义第十二回),让天下人都知道,遇见不平事,都可以找刘备,他定会倾囊相助。

3.牢不可破的兄弟情。刘备率关羽奉朝廷诏命讨伐袁绍,张飞留守徐州,吕布借机偷袭占领徐州。关羽责备,张飞愧疚拔剑自刎,刘备抱住张飞,夺剑掷地,而曰: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了,还可缝补;手足若断,怎么可续。我们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关、张俱感泣,从此至死跟随刘备。此类案例,到处可见。

(三)刘备尽管创业艰难,起点低,这个平台易为那些拥有大才的草根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1.刘备屡战屡败,跃马檀溪,经水镜先生司马徽指点后,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明白自己屡败的原因,是缺乏能够运筹帷幄指挥万千大军的大才,也才知道南阳地区大才咸集,也才知晓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传说,从此开始广纳人才贤才。

2.卧龙好友徐庶自荐辅佐刘备,获得刘备重用。在此平台上,先败吕旷、吕翔,再败曹仁、李典,获得大胜,震惊天下。

也可以说,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提醒点拨和诸葛亮好友徐庶的成功实战,是刘备和诸葛亮这对鱼水结合的药引子。刘备的皇叔正统和诚信仁义吸引了徐庶,徐庶这个草根的才华,在刘备这个平台得到了施展实战,进而获得成功;才向刘备正式举荐诸葛亮,并找到诸葛亮向他推荐了刘备。

(三) 刘备能够放下身价,主动屈尊,三顾茅庐,感动诸葛,成就大业,成其美谈。

三顾诸葛天下计,是当时的诸侯一般做不到的。正是刘备的先天条件和徐庶的成功案例,以及刘备三顾茅庐的至诚感动了诸葛亮,使诸葛亮走出卧龙岗,走向江湖。和刘备鱼水结合,运筹帷幄,指挥大军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结成孙刘联盟,赤壁打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的格局;智取荆州;智夺益州;勇夺汉中,帮助刘备进位汉中王,三分天下,并在汉献帝被逼退位后,帮助刘备称帝,成为大汉乃至华夏的一代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