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一尊明代罗汉首木雕在澳大利亚进行拍卖,就在拍卖人员用仪器扫描时突然发现,这尊法相庄严的佛像内,头部竟然是中空的,里面似乎放着什么东西。

在经过小心处理后里面的东西被取了出来,展开一看,竟然是一张古币。

罗汉原本意味着超脱世俗,不留恋红尘往事的出家人。这尊代表佛教六根清净的木雕内,被人用不知名的方法放进去了张纸币。

经过专家们不懈地研究,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被人偷偷藏起来的私房钱。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1)

私房钱的历史

私房钱可不是什么近代的新鲜东西,早在古代,夫妻双方就已经开始了斗智斗勇。女性几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手中的钱全是丈夫给来用以应付家庭开销的。

妇女发挥自己的才能,四处节省扣攒下来一点零钱,就私藏起来,称之为私房钱。

在男人的经济地位明显高于女人,婚姻成为女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时,金钱不言而喻地能带给女人安全感,可这些安全感却起源于一根小小的别针。

在旧时期,妇女买菜怕把钱掉了,就用别针把钱别在裙子上,私房钱因此得名。在北方,私房钱又称作“扒漏子”。

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东西,却反映出两性之间的关系。

男尊女卑是封建社会长久以来的特点,女性虽然也可以通过耕织的手段赚取酬劳,但是在小农自给自足的时代背景下,布匹多半属于家用,因此私房钱一度是广大妇女经济保障的最主要手段。

但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女性也可以逐渐拥有自己的经济收入,私房钱就不再仅仅局限于妇女群体,而是应用到了更广的范围。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2)

天底下藏私房钱藏得最光明正大的人,莫属皇帝。

诗经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作为天下之主,整个国家都掌控在他的手中,怎么还会需要私房钱呢?

这个就要从政治制度开始说起,自中国政治制度确立以来,国家银粮的使用权全部交由户部处理。皇帝和后宫嫔妃的生活皆有国库每年固定拨出开支,但数目有限,且皇帝无法调动大宗银两为自己所用。

也就是说,就连皇帝自己平常的生活也没法肆无忌惮的挥霍,更别提在其他方面。

按照正常的流程,皇帝本人需要用钱的时候,首先要在朝堂上公开提出使用理由,由群臣商议,在商议完毕、大多数臣子表示同意后,才拟制,通过正式文件将任务下达给户部,让户部尚书去具体执行。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3)

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皇帝不仅无缘见到从国库出去的白银,一举一动皆要通过群臣的意见,要是他们不同意,皇帝也无可奈何。

一文钱能难倒英雄好汉,放到现在我们都知道,谁握住了钱袋子谁说了算。皇帝自然也不例外,可是他不能直接下令解散户部,自己直接掌管国库。于是乎,就同样想到了私藏这种方式。

在古代,皇帝的私房钱叫作内帑。完全属于皇帝给人所有,外人不得擅动。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这种私房钱是可以被继承的。

通常前任皇帝死后,他的内帑就由下一任皇帝直接继承,取决于皇帝自己的情况,这里面的钱也随之增多或是被花费减少。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4)

这种私房钱的来源通常是源于除却国税之外的其他额外税收,这部分特别税交上来,直接纳入皇帝的小金库,不需要再跟他人知会。

这种内库一般也不由户部管理,而是交给太监替皇上打点。并且,这里的帐跟国家账务是分开算的,假设国家因为财政赤字从内库调款,等于直接向皇帝本人借钱,要先征求同意不说,事后还需要归还。

这些税收来源并非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根据历史记载,土贡、山泽园池的出产、关税酒税的收入归皇家所有。

另外在国税当中还要求14岁以上的人口均需要缴纳成人人头税,但是对14岁以下的人没有规定。

对于国家而言最容易收到到赋税就是口钱,所以皇帝也不免要从孩童们身上盘算能不能搜刮一笔。

早在西汉时就有了规定,14岁以下的儿童也要收口钱,从3岁收到14岁,每年每人23文,其中20文归皇帝,2文归国家。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5)

但是只要出现政策,在执行方面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孩童的口税成为官员中饱私囊的工具之一,明文规定虽然只有23文,看起来并不多,但实际执行起来层层剥削,只会多不会少。

甚至这个范围也不仅只属于三岁以往的儿童,可以说只要从孩子落地开始,税收就已经落到了他的头上。

据史料记载,在普通百姓当中常常有因为负担不起人头税,所以有不少婴儿在呱呱落地后就被掐死。皇帝的钱袋子日渐饱满, 背后却有着无数因为苛捐杂税而丧命的劳苦百姓。

古代皇帝为了可以存下自己的私房钱,都需要想尽办法,更何况其他人。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情况下,私房钱笑话更是喜闻乐见。

小到袜子里的鞋底,大到干脆拆了空调壳。会点手工地拆了扫把,再有点本事的干脆在墙里搞夹层。五花八门笑料频出,甚至微博上还有专门的tag话题,分享此类笑话。

可见从古至今,私房钱都是一种常态,显然这尊罗汉相的主人也不例外。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6)

罗汉木雕和它的秘密

那么如果藏私房钱是一种常态,这张纸币为何被藏在罗汉相里,又是如何藏进去呢?

2016年10月11日,澳大利亚慕世阁拍卖行的亚洲艺术主管雷·特里加斯基斯按照常规流程检查罗汉木雕时,意外发现里面的夹层。

从里面取出来的东西经确认是明朝通行宝钞之后,经过拍卖行专家们的全方位确认。

通过木质品相、雕刻风格以及其他因素,专家们断定这尊罗汉相应该属于元朝时期的作品,这种木雕通常作为家族宗庙祠堂当中的供奉或房中摆设。

这座罗汉相雕工简洁栩栩如生,宝相庄严不怒自威。他现有的收藏者Raphy Star声称,自己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一位英国商人的手中收来的。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7)

他曾经和古董商在聊天时才知道,原来这个木雕是古董商在英国本地收到的藏品,很有可能是在鸦片战争期间,木雕跟随许多文物一起,被古董贩子倒卖,这才流落到海外。

这让人不免感慨过去屈辱的历史,唏嘘许多精美的文物因为战争缘故,散落在他国。至今关于敦煌的实物资料大多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敦煌本身却空剩下一座空壳,这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过往。

这尊木雕也不例外,它是元代为数不多遗留下来的佛像藏品,本身就具有比较高的艺术价值。Raphy Star收藏它近二十年时间里,时常拿出来把玩,可他无论如何也未曾想到,更具有价值的事物竟然藏在里面。

僧人将一些金银财物或比较贵重的东西放在佛像里保存起来,并不是绝无仅有的事。

在日本法华寺里供奉着一尊文殊菩萨的金身,这座佛像当中藏有多达200卷佛经文物。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8)

根据一些记载表明,在佛像里藏金是古已有之的惯例。古代佛像打造之前,都会在背后留下一个洞口,目的是为了让德高望重的僧人用以祈福许愿。

结束许愿后就把寺庙内最高规格的经文、金银细软、前代圆寂留下来的舍利子等诸多物品统统放进佛像内,随后将洞口封死,这个过程叫作装藏。

在封存完毕后除非破坏雕塑本身,否则几乎不可能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这样做的用意是为了给佛像开光。

所谓“如能真正按照仪轨要求者,此佛像与真佛无二无别”,带来的功德是无穷无尽的。再加上元代时期因为宗教缘故,大力弘扬藏传佛教,而在藏传佛教当中佛像必须依传承的仪轨如法制作及装藏,开光后才能供在佛堂,因此这尊罗汉首木雕头部中空,显然也是为了符合这一规制。

只不过当里面的暗格被得到它的明朝人发现后,木雕就变成了用来藏私房钱的好地方。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9)

大明通行宝钞

专家们通过对罗汉首的审美分析,推测这更有可能是男子清案上的摆件。

但是真正令人们信服这是某位宗室男子私藏起来的小金库,还要从木雕本身找出来的纸币说起。

“明史 食货五”所载:帝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以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大明通行宝钞”。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10)

朱元璋称帝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数次派遣军队北伐蒙古消除威胁。但是连年战争导致民不聊生,所有军费都要从税收当中出,这样的压力最终会落到每个平民百姓头上。

农民起义接连不断,为了应对这样的状况,朱元璋不得不想办法促进民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由于长年战乱导致铜矿停产,洪武通宝的铸造量不能满足商业活动发展和军费开支,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快筹措费用,朱元璋效仿北宋时期的纸币,印制大明通行宝钞作为替代流通。

为了推行大明宝钞的流通使用,朝廷制订了严苛的措施,如:禁止金银流通,大额交易禁止使用铜钱,对伪造宝钞者处以斩首的极刑等。这样的举措大大缓解了财政赤字问题,使民生经济得到了良好的运转。

大明通行宝钞一共分为6个面值,即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11)

由此可见藏在木雕里的一贯宝钞,其市场价格相当于一两白银。而在明朝,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约等于普通家庭一个月的开销花费,可见这样的数字绝对不是一般农户家庭和深宅妇人可以随意私藏的。

那么结合藏品本身来推断,私房钱的所有者一定是位出身宗室,家境富裕的男性。

可是为什么这样一张纸币会被遗忘在罗汉像内,以至于可以跨越六百年保存至今呢?

这可能是由于时代变化的缘故。

宝钞缓解了财政压力,成为通用的流行货币。大门时宝钞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仅能用金银来兑换纸币,但是不可以用纸币兑换金银。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即银两不作为流通货币。

可是通行宝钞在发行之初完全没有考虑过计算发行量,不像金银以实物流通来进行衡量,而是可以随意印制,这就造成在政府需要用钱的时候随意印造的现象,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在宝钞刚刚发行时的时候,一贯宝钞可换得米一石,在随后的1425年,则为五十贯宝钞可换得米一石,而到了1444年,其米价则上涨到了需要宝钞一百贯,才可换得米一石。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12)

宝钞的购买力极度贬值,到明朝正德年间,流通了近一百三十年的大明宝钞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也许这就是这张被偷偷藏起来的私房钱再也没有被取出来的缘故。

结语

虽然在明朝后期这张宝钞极度贬值,可是在今天,却拥有极高的价值。它是中国迄今为止票面最大的纸币,存世极罕,就文物意义而言非同寻常。

拥有他的两个主人,即便在闲暇时把玩也未能发现其中的奥秘。直到接受专业设备扫描检测的时候,真相才浮出水面。这不免令人感叹,作为私房钱历经600年无人发现,藏匿功力可见一斑。

虽然这尊木雕辗转数代历经过无数人的手,纸币主人的真实身份已经无法考证。但在闲暇之余,并不妨碍后世的人们猜想,这位宗室子弟究竟用怎么样的方式发现了这个秘密,并想到将它当作自己的小金库使用。最终,木雕所有者将罗汉首和纸币作为一个拍卖,底价约合人民币22万元。

明清老木雕收藏(史上最隐蔽私房钱)(13)

这张史上最能藏的私房钱因为种种原因被原主人遗忘,却在当下填补了明朝纸币文物的历史空缺,实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