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完全被里约奥运刷屏,既有吉娘娘的大长腿,又有运动员界泥石流傅园慧的表情包。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中国游泳选手孙杨的遭遇。

孙杨在400米自由泳败给霍顿,拿到银牌后抱着记者痛哭。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1)

第二天在200米自由泳得到金牌后,再次为头一天的失利而道歉。

为金牌哭泣的中国运动员,不在少数。

女子举重53公斤级比赛,黎雅君挺举第一次被改判失败,之后三次挺举失败,无缘奖牌。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2)

她连连道歉,怪自己不够争气,不够完美。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重名将吴景彪没有拿到男子举重56公斤级的金牌泣不成声,向着镜头鞠躬道歉,说自己的银牌对不起祖国。

而北京奥运会的跳水冠军秦凯也因为自己拿了银牌而流下热泪,他说其实发挥得很好,对自己表现满意,却为国家失金而难过。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3)

金牌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竟让我们的运动员,承受了如此巨大的压力?

叔想到了这样一部电影《飞鹰艾迪》,在两个奥运项目上都拿了倒数第一的菜鸟,却也成了国家的荣耀,被世人铭记。也许有些时候,金牌并没有那么重要。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4)

主角艾迪,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从小就想参加奥运。

憋气憋了58秒,就背起小书包,走路去公交站坐车,要去罗马“参加奥运会”。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5)

每一次妈妈都很贴心的给他拿上装奖牌的饼干盒,告诉爸爸,“他又去参加奥运了”。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6)

为了成为运动员,他饥不择食地换了许多项目,举重、铅球、跨栏、撑杆跳,却都以失败告终。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7)

终于发现,他注定不会在奥运会上发光发热,而是冬奥会。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8)

他入选了滑雪国家队,代表英国参加冬奥会滑降滑雪选拔赛,却因为举止怪异被踢出局。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9)

爸爸正因为儿子终于能如他所愿当一个泥水匠,心有不甘的艾迪却发现了又一个机会:跳台滑雪。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10)

在这之前,英国没有人参加过这个项目,因而艾迪在国内也没有竞争对手。

但通常这个项目的运动员,都是从六岁开始训练的,二十二岁的艾迪被当作疯子。

没有赞助人,他完全自费开始了自己的“奥运之路”。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11)

他跑到德国一家滑雪场,玩命练习,摔得鼻青脸肿,终于打动了曾经的跳台滑雪天才,被踢出美国国家队后一蹶不振、终日酗酒的布朗森,当他的教练。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12)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艾迪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参加冬奥会70米跳台滑雪的资格,实现了历史性的一跃,也是英国史上该项目的第一跃。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13)

他在成功着陆后喜不自胜,对着镜头手舞足蹈,作出老鹰飞翔的姿势,引起了观众席的轰动,被媒体称为“飞鹰艾迪”。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14)

他不是不知道,人们对他的追捧带着戏谑和调侃,这样的称号也不过是哗众取宠博人一笑。

为了证明自己对滑雪坚定不移的热爱,他又报名参加了危险性极高的90米跳台滑雪,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运动员都有很大的几率遭遇意外。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15)

人们被他的勇气与坚定折服,为他欢呼喝彩。

连该项目的天之骄子“芬兰飞人”马蒂·尼卡侬都与他惺惺相惜,“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像11点和1点,比其他人都要接近,我们跳,是为了解放自己的灵魂”。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16)

往日对他不屑一顾的对手,也对他刮目相看,为他加油打气。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17)

在他成功的那一刻,人群沸腾了,再也没有人能看不起这个为了梦想坚持不懈的年轻人。

当届冬奥会闭幕时,奥组委主席弗兰克·金对参赛的运动员们说道,“(在这届冬奥会上),你们打破了世界纪录,创造了个人最佳,其中有些人甚至还像老鹰一样翱翔。”

一直反对他的运动梦想的父亲,骄傲地穿上写有“我是艾迪的爸爸”的毛衣,在机场迎接他的凯旋。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18)

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飞鹰艾迪”迈克尔·爱德华兹确有其人,也是英国奥运史上最负盛名的“草根英雄”:

在1988年的卡尔加里冬奥会上,他在70米、90米跳台滑雪项目上的分数都是最后一名,创造了英国在该项目上的第一个奥运纪录。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19)

电影为了喜剧效果,增加了许多虚构成分,现实中的艾迪并没有遇到布朗森那样的神级教练,狼叔扮演的这个角色是虚构的。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20)

电影里同样没有说:

由于缺乏经费,艾迪训练时不得不借用他人的滑雪器材,要穿六双袜子才能合脚;

当他获悉自己得到参加冬奥会资格时,他正在芬兰当泥水匠,由于没有钱,只能暂住在一家精神病院里。

但电影里艾迪的一句话,也许可以为他这些常人眼里近乎“疯狂”的举动作出解释:

因为我需要属于自己的光辉时刻。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21)

从一个小小的“奥运梦”开始,艾迪为自己而战,为他所热爱的项目而战,没有人能因此看轻他的努力。

电影中更让叔感动的一幕是,当英国滑雪队负责人在为队员们参加冬奥会拉赞助时,既没有提到民族荣誉,也没有提到为了国家。他希望赞助商能支持的,是运动员自己的梦想。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22)

是的,运动员自己的梦想。

从什么时候起,奥运夺金就成了彰显国力的“门面”,牵系着整个民族的荣辱,让人们趋之若鹜。

在举国体育的体制下,运动员们背负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战战兢兢地探取象征国力强盛的金牌。

这样近乎病态的追求,完全违背了奥运的初衷。

“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说,“奥运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23)

虽然奥运政治已是常态,但叔固执地觉得,运动员们在场上奋勇拼搏时,不该承受来自国家与民族压力。

得到奖牌固然好,但竞技体育的根本,难道不该是让运动员享受自己喜欢的运动?享受属于自己的“光辉时刻”?

所以相比孙杨的痛哭,叔更乐于看到傅园慧表情包的走红,在她的身上,叔看到了和“飞鹰艾迪”一样的乐观拼搏。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24)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25)

在女子200米仰泳半决赛上,她以第三名晋级。记者问她是否“有所保留”,她说没有,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

问她对明天是否充满希望,她说没有,“已经很满足了,这已经是我历史最好成绩了”。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26)

在决赛上,小姑娘以为自己没拿奖牌,听说是“并列第三”后大喜过望,“我游得这么快啊?”

为自己的荣誉而拼尽全力,为拼尽全力的成绩而骄傲,在叔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

幸运的是,这一届奥运的中国观众都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在了运动员的拼搏而非金牌上,对孙杨的首金失利,也报以鼓励与支持。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27)

傅园慧虽然只拿到铜牌,却因为丰富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乐观的态度赢得了网友们的追捧,被称为国家游泳队中一股清新脱俗的“泥石流”。

30年前电影有北京奥运(这部电影里有真正的)(28)

而大家对傅园慧的喜爱,也许也预示着,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奥运精神。

希望有一天,每一位运动员,每一位国人都能放下压力,真正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