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1)

陈永泰先生为【图说甘谷】题词

陈永泰:也说家乡黑梨儿

“桃花开,杏花绽,梨花急得把脚绊”。这是千百年来流传在甘谷礼辛的童谣。“华夏笫一县,开天第一果”,这是礼辛黑梨走出国门的神圣标签。作为土生土长,且亲手栽植的礼辛人,陈永泰先生用饱满的热情、详实的史料、细腻的笔法,为我们讲述了礼辛黑梨蕴藏的故事,尤其是他那让世人知晓她的前世,明白她的今生,饱览她的芳容,品味她的甘醇,让人为之一振。今天【图说甘谷】全文发布陈永泰先生的文章《也说家乡黑梨儿》,对于帮助您了解礼辛黑梨乃至甘谷古老的农耕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从网上看到写礼辛黑梨的文章好几篇了,作者怀着对我们共同家园甘谷的热爱和深情,从不同角度对礼辛黑梨作了描述和介绍,每读一次都令我激动不已,仿佛我们不约而同的为家乡高歌!作为一位曾经栽植、嫁接、管理、采摘甚至在当生产队会计时,给社员计算分配过黑梨的土生土长礼辛人,有责任有义务将自己知道的故事说给老乡和朋友们,让大家分享礼辛黑梨的前世今生和说不完道不尽的游子乡愁。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2)

1973年6月作者(蹲下者)与白银公司插队知青在梨树掩映的陈家庄水泉旁

由甘谷县城向西北行进四十二公里,便到了我的家乡礼辛镇陈家庄。引以每个礼辛人自豪的是,家乡除了有“石斧不言可作证,汉酒飘香话当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外,还有更多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令人瞠目的稀世特产,诸如割头葱、大包菜、板苴莲、绵甜瓜、珍珠米、雪花盐等,而黑梨便是特产中的珍品了。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3)

初春绽放的黑梨花 贾海存 摄

黑梨又名红梨,以在生长熟化过程中自身颜色由红变黑而命名,属于蔷薇科,梨属,全世界约25种,分布于地球的北温带,原产我国的梨属植物已定名的有13种,在34个具体果名中没有叫“黑梨”的,也就是黑梨在梨属家族中还没有确立名正言顺的应有位置,足见其量小和稀有。有资料显示,黑梨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见,目前只有意大利在培育,而意大利黑梨只是皮色发黑而命名,品质仍是肉质土白色为基调。

在我国东北、安微等地曾有黑梨的消息报道,每年冬季毗邻武山的南部山区也有零星的皮黑、肉白、质硬、味酸的“黑梨”在市埸出售。名气较大的兰州皋兰县什川黑梨也是外皮只是棕褐色果肉熟化后成汤质的另一品种,与皮肉全黑,果肉熟化后能全部吸食的“礼辛黑梨”不可相提并论。在这种意义上推断,礼辛黑梨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果中珍品,也是地球上无可复制的特别稀有物种,它只能在礼辛这块海拔1560至1800米,北纬34.918度,东经105.090度交汇点的神奇土地上适宜生长。就礼辛而言,适宜黑梨生长的面积只有10平方公里左右,而且水地和旱地,南山与北山,川地与山地,阴坡与阳坡,早阳与晚阳的品质也不相同,细心的礼辛人不去品尝,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4)

生长中的黑梨 陈小军摄

这黑梨生长的环境确实也有点怪,在礼辛范围内一般都生长健壮,挂果早产量高品质好,出了礼辛地界,周边个别村庄虽有零星栽植,但不是只长叶不开花,就是只开花不坐果,坐了果也个头小品质差。礼辛黑梨犹如一位妙龄美女,“天下若大,纵你一见钟情,水土不服不出嫁;斯地虽小,绝不二度出家,气候宜我守家门”。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5)

农家庭院的黑梨树

礼辛黑梨与生长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石枣、酸梨、山杏、毛桃、野葡萄等纯属土生土长的原生态物种。最早的黑梨有的在枝条间还生长着坚硬的木刺,果实直径只有1.5至2公分左右,冬季熟化后同样果皮和果肉变成黑色,但肉质很柴且汁少味酸,有些甚至无人采摘,自然脱落后由野兽禽鸟觅食,属于无人管理自生自灭的状态。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6)

由绿开始转红中的黑梨 贾海存 摄

礼辛黑梨品质的逢缘演变才是清末民初时期,那时在礼辛陈家庄走出了一位叫陈协华的青年志士,光绪十一年(1885)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一年(1895)5月赴北京会试时,积极参与了康有为发动的反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的爱国运动,史称《公车上书》。后即任宁夏中卫县教谕,讲授汉学,重躬行实践,为少数民族地区造就了大批人才,因政绩卓著擢升知县,曾主事于陕西凤翔、长武、旬邑、户县、华阴等县,光绪三年(1911)殁于华阴任所。清末民初,陈协华次子陈绍均也在陕西做官,先后任过榆林府事及临潼、华阴、榆林、朝邑、礼泉、乾县等知事。

父子二人在陕西履职时不忘家乡的农事生产,设法将秦川先进的耕作技术传授给乡里乡亲,引种水果便是其中之一,他们出资聘请当地果农选购梨树苗木在老家栽培,先后引种了金苹、八盘、艳果红、香水、化心、甜梨、面梨、麦梨、软儿、苏木、糖梨、噎死狗等十多个品种,同时又将果树嫁接技术传到了家乡,礼辛原生态黑梨经过嫁接改良后,结出了现今个大、皮薄、肉细、汁多、味醇的优质果品,使黑梨的品质得到了优化和提升,开启了裁种优质黑梨的新纪元。

陕西梨引种成功后,起先在陈家庄清溪河畔建起800多亩的连片大果园,后来礼辛上中下三街和尉坪、寨子等村的农户也陆续发展起了自己的小果园,使清溪河畔形成了甘谷县出北门唯一的林果带,在清溪河上游通渭县的毛家店和白家川也有小规模的栽植。进入盛果期后的每年初春时节,梨花在孩子们“桃花开,杏花绽,梨花急得把脚绊”的童谣声中,掀开帷幕粉墨登场,展示其冰青玉洁的娇容。正是“春风一夜梨花开,礼辛十里花如海。花香薰得游人醉,人在花中亦是景,”的桃园仙境。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7)

变红后的黑梨 陈小军摄

每到初秋时节,黑梨由发育成长期的淡绿色在阳光的幅照下开始染上了淡淡的红晕,此时离完全成熟还要一段时间,但经煮熟后却能食用,而且酸甜适中,味美可口。初秋是雷雨多发的季节,每发暴雨后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光着脚板,挽起裤腿,背上背笼争先恐后的去梨园拾风吹雨打脱落的包括黑梨在内的各种水果,拿回家后一部分切片晒干后和糜谷、高梁、洋麦、攸麦等谷物和在一块磨成熟面,味道香甜老小都爱食用,尤其老人们用它衬茶(礼辛俗语意为喝茶时先吃两口熟面垫底)别有一番风味。

另一部分煮熟食用,尤以和洋芋搭配最佳,具体的做法是先将洋芋洗净放在锅中垫底,再将洗好的红梨摆在上面,给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并盖上锅盖用大火烧开上气,熟后打开锅盖,但见一部分熟烂的红梨将果汁流淌在洋芋上,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酸甜清香的味道扑面而来,令人尚未入口已垂涎三尺。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8)

熟化变黑后的黑梨 贾海存摄

黑梨正式登场和食客见面要到农历十一月中旬左右,那时饱经风霜严寒冰冻的红梨一改先前的红装素裹,满身乌黑净亮地净卧在为她编织的麦草圈栏里,全身冻实坚硬如铁,以一幅黑玛瑙的姿容笑迎八方宾客。食用方法一是自然解冻,也就是早上将黑梨洗净置于盆中,再放在室内等解冻后食用;二是冷水除冻,将黑梨放在盆中注入冷水以能淹过为止,过一阵时间黑梨表面开始出现一层薄薄的冰层,待冰层结成晶莹剔透的冰壳后将其敲碎,一颗绵软细嫩入口即化的黑梨就可食用了,当你将一枚黑梨噙在口中慢慢细品时,你就会被它的甘甜香醇,冰谅爽口,沁人心脾的韵味所陶醉,一口入怀,顿感神清气爽,回味无穷,妙不可言,给人惬意的享受。

黑梨不只供人食用,还有药疗除病的作用,其性逢热便凉、逢凉便热,能清热降火,利肺润喉,止渴消喘,生津润燥,调和脾胃,败火解毒,明志清神。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9)

今年又是丰收年 陈小军摄

在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时代开始,人们的生产目的都是以满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开展的,因此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果蔬之类大都野生野长,采食者也不普遍,人工培育都上不了日程,水果都是原生态品种,成熟后吃几天就过时了,更谈不上上市交易的事情。礼辛黑梨虽然品质优良天下无双,但千百年来还是“藏在深闺人不知”。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10)

装筐分类 梁新明 摄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整个改革开放大环境的影响冲击,农民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挠的吃饭问题,还追求让日子过得更好一点,于是就盘算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商品意识普遍得到提高,礼辛黑梨也乘风破浪紧随其时,开始走出家门融入人们的生活。在社会环境发生变革时,总有智者率先走在时代前列,将劣势转为优势,将平凡化为神奇,礼辛青年农民梁新明就是笫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2016年7月,他创办了甘谷县倪山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礼辛镇唯一一家集种植、科研、收购、仓储、加工、销售原生态黑梨和高海拔富士苹果的龙头企业。2019年成功将“礼辛黑梨”通过商标注册,2021年又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22年成功入选“甘味”品牌。先后在西安、兰州等地参加各类农产品品牌发布会受到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作了专题采访报道。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11)

礼辛黑梨商标注册证 梁新明供稿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12)

礼辛黑梨绿色食品证 梁新明 供稿

礼辛黑梨销售的季节性很强,主要集中在农历十一月至下年的春节期间,而制约销售的瓶径则是黑梨经冷冻熟化变软后即不能存放又不能运输,于是他自筹资金建起了冷藏冷冻库,彻底解决了黑梨存放问题。他又引进低温真空保鲜包装技术,攻开了不能长途运输的难题,又和快递公司联手用最短时间将产品发往全国各地,不仅扩大了经营范围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带动了礼辛地区黑梨果业的蓬勃发展,使果农增收企业增效。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13)

果棚下熟化中的黑梨 梁新明 摄

查查户口翻翻阅历,我们就会惊讶的发现黑梨不仅仅名字单纯叫黑梨,而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从远古的混沌中一路走来,历尽千难万苦,饱经风霜雨露,汲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结无双之圣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直走到现代文明的今天。她是满腹经纶的隐者,在天定之年等待与识者对话;她是古生物的活化石,盼望向智者倾诉深邃的故事;她是藏在深山的黑宝石,等待揭去她尘封的面纱走进寻常百姓家。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14)

被评定为“甘味”食品 梁新明 供稿

礼辛黑梨是礼辛的骄傲,也是甘谷的骄傲,甚至还会成为人类的骄傲,因为至今尚未证实有她的替代者,唯她独自成为世界竟有,地球无二的稀世珍果!相信总有一天有识之士会将她捧上世界人类遗产的宝座,让世人知晓她的前世,明白她的今生,饱览她的芳容,品味她的甘醇。这一天是迟早的事,到那时就会给她贴上“华夏笫一县,开天笫一果”的神圣标签,她将挺胸昂首,扬眉吐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为之呐喊,共同企盼!

陈永泰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八日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礼辛镇陈庄小学校长陈小军先生,礼辛卫生院原院长、《礼辛民俗文化》主编贾海存先生,甘谷县倪山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新明先生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15)

装箱外销 梁新明 摄

附:陈永泰应嘱为倪山果业撰写的楹联:

说前世,开天辟地降斯地,安心土生土长;

话今生,环宇通达走天下,也要洋来洋去。

天下若大,纵你一见钟情,水土不服不出嫁;

斯地虽小,绝不二度出家,气候宜我守家门。

似君子,品德高尚,表里如一,真心实意惠众生,唯我此地独有;

如节妇,情操真洁,忠心不二,矢志不移守礼辛,实乃天下奇果。

里黑外黑,里外全黑,谢掉红颜变黑,黑是我的本色;

男爱女爱,男女都爱,细品亲吻生爱,爱乃你的真心。

水土不服不出嫁;

扎根礼辛守奴家。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16)

真空包装的黑梨 梁新明摄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17)

余大江 摄

作者简介:陈永泰,男,1946年2月出生,甘谷县礼辛镇陈庄村人。1963年初中休学后回乡务农,並担任生产队会计和大队文书工作,期间干过木工、瓦工、油漆工和摄影等手艺活。

1972年9月录用为国家干部,次年4月起先后担任过公社副主任,公社和乡的党委书记,县工业交通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县委办公室主任,甘谷一中党总支书记,县委统战部部长,县政协副主席(同时任天水市政协委员),县人大副主任等职,2007年5月退休,享受正县级特遇。

退休后潜心研习书法、国画、篆刻及书画装裱艺术。现为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工笔画协会会员,甘谷伏羲画院院长,石鼓印社社长。曾任天水市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甘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顾问,县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顾问,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主席等社会职务。

甘肃甘谷大石豆腐(甘肃甘谷陈永泰)(18)

冬雪中休眠的黑梨树 梁新明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