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出现的时间:2008 年前后。

杀马特流行起来的原因:QQ 空间里出现得非常神奇的群体。

杀马特造型特点:他们留着五颜六色的长发,化着浓重的眼线,搭配金属首饰、皮夹克,喜欢自拍。喜欢化很浓的妆,穿“个性”的衣服。顶着大红大绿配色、爆炸发型的年轻人,

杀马特在那个时候被特指是“ 90 后非主流”。

我是80后,身边就很多90后的朋友。亲眼见这那种造型。心理倒没有觉得什么,只不过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而。

杀马特少年为什么曾经一度成为集体化的标识?其根源还是在于即便对于90后这代人,在初中、高中就辍学的人还是很多,他们无法通过知识获得认同感

杀马特庞大的家族消失在大众视原因:被主流审美视为异端,和异类划上等号,工厂的限制,最主要的还是时间,成长,人一但长大了,所有自认为个性的东西,就只能埋藏在心里了,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已使我们渐渐失去我们的本真。我们都成年轻过,年轻人的要求自我解放是年轻人特有的性格特点。因为年轻还没有金钱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还没有体会到生存的艰难。可是我们都败给了时间。这点谁也逃脱不了。如今80后已经开始回忆从前,90后也成为了生存的主力军。那么渐渐消失的90后这群杀马特主要群体,也就不难理解了。

把这个被遗忘的群体又重新带回到大众面前是:“十多年后,一位导演用一部纪录片,以几乎为杀马特“平反”的姿态,。这部叫作《杀马特我爱你》的纪录片,讲述了 70 余段杀马特的个人史。算是重温了一把杀马特情怀。

也让有过这段青春岁月的人们,又有了重温旧梦的一个契机。

也许有许多长大后,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平淡的生活的人们,或许也曾掉过几滴眼泪,谁又知道呢?

片中最大的杀马特现在 30 多岁,已经不理着张扬的头发,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但他怀念家族的温暖,一心希望杀马特复兴。

杀马特为什么不再低调(杀马特的兴衰史)(1)

这种杀马特情怀也是种自我的审美自治、以审美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点,也是以这种方式来抵抗对于底层人的不公的一种反抗,也是那个时代一种一文化,而且是独立性的,也是年轻人的一种自我自识。

因为这种他们眼中的时尚不被大众所接受的,也只能短暂地存在一段时间,因为社会在变人也在变。

有句话说得好:“到底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谁又能真正解释得清楚呢?

《杀马特我爱你》的纪录片中罗福兴很宅,大部分时候躺在床上玩手机,一天十五六个小时都在床上。2016 年左右,杀马特被打到鄙视链最下端几年以后,杀马特变得非常稀少,甚至他自己认为已经没有了。

罗福兴那时候还是挺失落的,他自己都剪了短发。

和他聊天我发现,杀马特最早都是玩《劲舞团》的。比赛时有很多家族,大家都玩非主流,杀马特其实是一个小家族。罗福兴就把自己挂到那些大家族下面,比如葬爱杀马特家族、残血杀马特家族,他就到处挂。

到了 2007 年轻的时候,头发玩出圈了。罗福兴又挺会利用网络,他最早去百度百科搞评比,冲到第一,就出名了。外面也不太明白,见着这种玩头发的都叫杀马特。到后来名字反而颠倒过来,成了杀马特葬爱,杀马特残血,等个性叫法。也着实在当时火了一把。

每个玩杀马特的人都有七八个 QQ 号,他们还把一些日韩明星放进来,显得队伍庞大。QQ 空间有黄钻、贵族什么的,后来他们开玩笑,就成了杀马特贵族。罗福兴被尊称为教父,相应的就有副教父、副创始人、助理创始人、总裁等等。

大家普遍认可罗福兴是杀马特这个名字的发明者,但其他的完全是糊涂账。那是一个家族发明的时代,家族遍地开花,大家都是创始人。

我很怕掉进一个陷阱,像网络上有些人一样一天到晚讲杀马特到底是谁搞出来的。试图变得那么宏大的时候,可能反而很愚蠢,真实性就要打折扣。

所以我就做个人史。我想知道每个杀马特是怎么开始、怎么来的,他们最早是怎么碰到这个家族的。

另外我还有一个兴奋,我其实特别想拍工人。之前我尝试过两个相关的题材,一是《劳动合同法》,二是借猪肉探讨城乡关系,但都没有成功。看到罗福兴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工人的事。

杀马特为什么不再低调(杀马特的兴衰史)(2)

在大多数杀马特在沿海地区的小厂,从事只要培训一天半天就能干的流水线工作,每天工作 12 小时以上,有时站着都会睡着。“一两个小时后耳朵还在嗡嗡响”,一个工人说。中国底层也存在嬉皮士、朋克那样的反抗精神,在那个年代进过这种工厂的人都会有深刻的体会,有时忙起来,就连上个厕所,都要有有代替,不然,上个厕所回来,活就跟不上了。

我们小时候,总觉得学习没用,长大了便得吃上生活的苦才能明白,任何时代都是知识,头脑好使。不然只能在底层混日子。

还有好多黑中介,吃他们的那点微薄工资的回扣,不要说以前就是现在,江苏这边这两年又兴起了好多中介公司,在街上开个门面,要进正归的厂,只能通过他们,这样厂里不用担风险,我们通过中介进了公司,每天辛苦挣来 的血汗钱,还要白白无条件的支付给中介,又从我们低层劳苦大众身上剥夺的许多权利。这是很无奈。

杀马特的理由无非是想:“吓唬人,寂寞,想做一个坏孩子,找老婆。”

就如同70年代是暴走族最兴盛的时代一样,就做头发能让自己变得时尚醒目, “我披了一身战袍,没人敢欺负我了”,是这种感觉。这样才而且很拉风感觉是一样的。

你会发现这些人没有什么独特、精彩的东西,不是我们城里人想象的,杀马特有什么很浪漫的爱情、很惊险的故事。没有。

都是在打工,说来说去都是在厂子里边。

当你真正了解的时候,那些另类不过也是一种想找个不一样的方式生活下去,想活得精彩一点而已。

工字不出头,不是没有道理的。

外上学,没有本地户口上了不本地学校,房子年年说在降,可是我们却看到的年年高不可攀的房价,即使贷款买上房,每个月高昂的利息费用,也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中间还不能出现变故,一个小小的打击,也许就是击垮我们人生最后一颗救命稻草的时候。

大部分还是因为一个穷字。还有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离异,缺少爱。

杀马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安慰。也许觉得买了个假发戴着就没那么悲伤了,就可以想别的事情,不想那些悲伤的事情。

只是把头发立起来,这种夸张的审美,它会把生活经历、出身、家庭条件各方面很接近的人联系在一起,一起抱团取暖而已。

这也就是常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已。

杀马特为什么不再低调(杀马特的兴衰史)(3)

那个时候农村学校的体罚也非常普遍,片子里要剪一个部分都剪得出来。老师用荆条打,罚做俯卧撑,还弄到国旗下面站着,让他们抬头一直看着国旗,都是侮辱性的。

你以为这些都是危言耸听,那你就错了,别说90后了,就我一个80后,上小学的时候,我们那小学校长,一把牚都能在脸上扇出五个手指印,大冬天站在教室外面,下着血,蹲马步,这还不要紧,还要在手上放两颗雪弹子,那得多冷呀!我们学校后面就有一片竹林,老师让同学们带着刚长出的竹竿根,一节一节的,都是疙瘩,就用那种竹竿根,往头上敲,一敲一个大鼓包,你说那得有多疼,那些不好好上学,作业完不成的被老师认为“坏学生”的小孩,来说,上学就是一种煎熬。得不到温暖,很多人很早就退学了,出去打工,又没有文化,只能做些工资低的工作来生存。我想我那些小时候挨过老师打的同学一定会记忆犹新的。

是这个时代无法想象的到的。

那种头发就是从工厂区带回农村的。慢慢得就流行起来了。

用最廉价的方式标榜自我,装饰自我,“杀马特”小月的话曾说:因为“别的玩不起,就玩起了头发”。

这种杀马特流行于2008年-2013年的“杀马特”,他们一度被视为社会“异端”:来自乡村、城镇的低学历青年。

有的小孩,顶着顶发型回村回镇上到处乱走,是很骄傲的,大家觉得他很牛逼。他们当年在网吧里看着这种广东回来的,留着长头发,他们就觉得简直是英雄,就开始有模有样地模仿起来了。

穿着便宜的地摊货,模仿日韩明星、动漫角色等夸张怪异、五颜六色的发型……

简单的说是希望通过标榜自己的不同,来获取很难获取的社会和他人认同感。

杀马特为什么不再低调(杀马特的兴衰史)(4)

他工作很忙的时候,偶尔睡前捅两下手机,大家乱聊聊,游戏、动画片、找女朋友什么的,或者休班的时候在边上歇一会,发两个短视频,娱乐一下。

听《凤舞九天》《夜空中最亮的星》还有庞麦郎,这种很口水的歌。他们很喜欢日本动画片,比如《龙珠》一类的。

越是年龄小,越是文化不高,只是年龄偏小,还没有成长的忧心事烦恼,追求时尚也是无可厚非的。

杀马特为什么不再低调(杀马特的兴衰史)(5)

杀马特有自己的讲究,那些讲究是不能丢的。他们用一些装饰性很强的文字,比如写的歌词:“迎着尖刀样的目光越过广场,鲜血淋漓好舒畅”“好想我的头发像孔雀一样带我飞翔,飞过工厂的高墙”。

他们喜欢黑色白色,要别根白色皮带,喜欢瘦,冬天就穿两三件衣服。

别说90后,就80后,70后不是也是一个样,冬天也爱穿得很薄衣服,衬衣要立起来才显得有型,觉得很酷。还不因为年轻,谁还没有年轻过呢。

杀马特为什么不再低调(杀马特的兴衰史)(6)

排是一个有无数作坊式小厂的地方。很多电子配套厂和玩具厂,也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化、多好的体力,甚至不管你是童工、你留长发。

杀马特平时没有空间可去,也没有那么多钱购物,就喜欢在石排公园走。有些小孩晚上十点下班了还去走两圈,就乱走,在草地上呆着,坐一排,大家闲聊。

之前每年十一他们在公园都有聚会,有从浙江来的、从汕头来的,就想来看看石排的杀马特。还有副总裁——就是片子里边喊杀马特已经灭绝的那个,平常在江门上班,每到过节放假就坐个大巴过去,他就到草地上去坐着,晚上找其他工人在工地上挤一挤。他觉得自己的审美在这个地方不被歧视,甚至还有人喜欢,说不定还能找个女朋友。

石排公园一平方公里左右,就是个普通的公园,中间是个湖,树林里、草地上全是人,满是人。

杀马特为什么不再低调(杀马特的兴衰史)(7)

2012年前后,杀马特在网络上和现实中被打成异端,被迫剪掉头发的人描述这个过程,“就好像从明星变成了过气明星”。到 2020年10月,金丰溜冰场大门贴上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石排公园也不再允许杀马特聚会,杀马特几乎无处可去。

以前工厂老板也没觉得杀马特怎么样,甚至觉得挺时尚,又不影响生产,反正他要的是效率。

2012 年以后,网络有“反三俗运动”——低俗、庸俗、恶俗,杀马特算低俗。整个社会、工厂各方面都觉得这个东西不对了,就要正能量了。不仅长发、染发进不了厂,有刺青、打耳洞的也都不收。

当全社会都觉得这是异端的时候,他自己也觉得这是异端。有些苗族小孩还顶着头发,他们都觉得太可笑了。

再往后,他们自己也打杀马特。他们自己以前都是杀马特,觉得别人都不玩了,你还在玩,你装什么牛逼。

主流的审美或者是建构起来的那种东西还是很狠的。在这么一个理性为主导、以进步为为标准的社会里面,杀马特也要进步。

杀马特都说,“小时候不懂事儿,要回到正常生活里边。”当他们的生存空间越越小的时候,他们也只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这样做又能有什么法子呢?即便心理还想着恢复杀马特过去的辉煌,才发现已经不可能了。

杀马特为什么不再低调(杀马特的兴衰史)(8)

整个 90 后 95 后,不像老一辈子,攒钱为了下一代,也不想回农村修房子,父母都修了。除了有些小孩特别懂事,比如要给家里还债,大部分杀马特小孩有多少花多少,也不心疼。每年 11 月 12 月,好多地方要加班赶货,很多小孩就在这个时候挣点钱,到了年末,都不上班了。他们过年回家,能抽上一包中华,在家里转转,也不是很丢人就可以了。

很多家庭对他们没有太多的经济要求,也不知道怎么要求。

你看那些小孩穿的衣服,“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打工挣的钱不知道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除了暴富,没有办法改变命运。大部分小孩都没有目标,所以唱歌喝酒打游戏,有些还赌博。

乡村里的杀马特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还是和乡土社会、人情社会的这种联结有关系。这些小孩在农村里面对的是一个熟人社会,他很相信周围人,结果一到城里,他以为还是和原来的社会一样,就总是被骗钱,被欺负。他就觉得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坏孩子,一个古惑仔,把头发立起来,别人就不敢招惹他们,这是有安全感的。这个发型审美也成了一个中介,它自动地把这些人连接起来,比如他们可以抱团取暖,可以相互找到存在感。

总的来说,杀马特对他们来讲,是那种特别苦,特别暗黑的这种日子里的一点点亮光。

所以杀马特这种空想、幻想,起码是一个短暂的安慰。杀马特其实都是爱、正能量,没有负能量。你看他们最喜欢用手比桃心,就是爱。

底层人有几个能够飞上枝头变凤凰,毕竟是少数,许多人不过也只是趴在井沿上看一看这世界的繁华罢了。

自我感觉90后是杀马特时代。

80后是古惑仔时代。

70后是纯情时代。

每个时代都深深有着每个时代的特有的烙印。

不管怎样,这些时代特有的特点,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不管社会上褒贬无何,那过去的美好,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其中滋味。

杀马特为什么不再低调(杀马特的兴衰史)(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