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众多学王羲之书法的人当中,李世民凭借自己的狂热,成功占据一席之地,他可以说是王羲之最大的粉头。为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堂堂天子,不惜派人去智永禅师手里骗。为了给王羲之作传,在全国重金搜购王羲之墨迹三千六百纸。

在书法史上,人们一直都是习惯性把王献之和他的父亲王羲之放在一起,并称“二王”。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爱屋及乌,反而极力打压、贬低王献之的书法。

他对王献之的书法,有一句非常狠毒的评价:“观其字势,疏瘦隆冬之枯树;观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恶隶”。

王羲之王献之为何都带有之字(作为王羲之的狂热粉)(1)

翻译一下就是,王献之的字势像是隆冬时节的枯树,光秃秃的一片叶子也没有;其笔墨行迹又像是严厉主人家饥饿的奴隶,简直毫无可以称道的地方。世人眼中的“小王”,在李世民眼中竟一文不值;何至于恶毒至此。

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对“二王”书法的评价差异都是很大的。虽然在梁陈时期,“小王”王献之的声望占了上风,但书法史上对他的评价,大多数时候都是逊于他的父亲的。

比如晋宋时的书法家羊欣,他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是:“博精群法,特擅草隶”,将王羲之推上了当世第一,古今无二的地位。而他对王献之的评价是:“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

王羲之王献之为何都带有之字(作为王羲之的狂热粉)(2)

王献之《鸭头丸帖》

羊欣认为王献之的书法相对其父亲来说骨力不足,妩媚有余。羲献在艺术风格和书法气格上的差异,应该是导致李世民不喜王献之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米芾还有话要说。他在《书史》当中说:“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复学虞行书,欲上攀右军,故大骂子敬。”

简单来说就是,李世民王羲之学不好,所以无能狂怒,贬低王献之。这是一种倾向于阴谋论的论断。

虽然李世民如此贬低厌恶王献之,但是他不能否认王献之对他的书法产生的深刻影响。

王羲之王献之为何都带有之字(作为王羲之的狂热粉)(3)

《温泉铭》

《温泉铭》是书法史上的第一件行书碑刻,也是李世民书法的典型代表,享有盛誉。此作字势沉雄跌宕,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风韵,在这件作品中相较于王羲之,反而是“小王”王献之的笔意更加显著。

帝王的好恶会对时代的书法风尚产生重要影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可若“上有所恶”,也会造成“下必甚焉”。

王羲之王献之为何都带有之字(作为王羲之的狂热粉)(4)

《温泉铭》

李世民对王羲之的推动,让唐王朝朝官学士无人不学王羲之,推动了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而他对王献之的打压和贬低,几乎让当时以王献之为代表的沉雄书风一蹶不振,近乎绝迹。在书法发展的黄金时代,他的个人好恶所造成的影响,不能不说是时代的一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