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多种标点符号时,相关的点号使用是最难以理清楚的。其中,双引号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双引号的使用,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结合《标点符号用法》及个人经验总结如下。

1.引号内的句末点号是否保留

(1)当引文完整且独立使用时,引号内句末点号应保留。——白话说来就是,引用的是一句完整的话,即句号结束的一句完整的话;且独立使用,即在使用环境中,不是某一句话的一部分。这时候,引号内的句末点号(通常是句号)应保留。

示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最喜欢这两句诗。

(2)引文不完整,或者不是独立使用,但带有问号或感叹号,那要在引号内的句末保留这个问号或感叹号。——虽然只引用了半句话,但这半句话的最后是问号或感叹号,那就要在引号内保留这个标点。

示例 书价上涨令许多读者难以接受,有些人甚至发出“还买得起书吗?”的疑问。

(3)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以外,引号内不用句末点号,也就是说句末点号要用在引号外。例如,引文不是独立使用时,是作为一句话中的一部分;引文不完整,即没有引用完整的一句话。

2.引号外的句末点号用什么

个人以为这是很难的一个点,也一直很难找到特别权威的资料或说明。特别是在对古文进行解读时,引用了古文后,在引号后要用什么标点?

(1)引文处于非停顿处,或引号内已使用句末点号时,引号外不用点号。这个比较好理解。示例如下。

示例 你这样“明日复明日”地要拖到什么时候?

(2)引文处于停顿处(包括句子末尾),且引号内未使用点号时,引号外应使用点号。这一个小点是最难的,引号外要用什么点号呢?

例如,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然后后面要对这句话做讲解。那这句引用后要用逗号,还是句号?

有两种情况,

①如果这个引用在整个句子中是作为一个句子成分,那后面就应该用逗号,例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的“愠”是什么意思呢?

②如果后面的文字和这句引用连接不紧密,那这里用句号更合适。例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这句话,我们要分两个角度来看。。。。。

仅供参考。

双引号前面的句子叫什么 双引号的前后用什么标点(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