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诗)

2.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3.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4.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钱氏家训》)

5.一言一行,常思有益于人,唯恐有损于人。(《张氏家训》)

6.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7.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广贤文》)

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治家格言》)

9.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治家格言》) 

1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11.和善心正,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苏氏家规》)

12.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 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书》)

13.天下之事立志最为重要,立志为成事之基础,志之所在乃心之所在,心之所在则关乎事之成败。(《张氏家训》)

14.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增广贤文》)

15.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戒子通录》

16.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 坤 · 文言》

释义: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会有多到享用不完的福气留给子孙后代;不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会有多到遭受不完的祸患留给子孙后代。

1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礼记 · 大学》

18.泯躯而济国。(《颜氏家训》)

19.习闲成懒,习懒成病。(《颜氏家训》)

20.万行归空,千门入善。(《颜氏家训》)

21.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颜氏家训》)

22.施而不奢,俭而不吝。(《颜氏家训》)

23.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颜氏家训》)

2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颜氏家训》)

25.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颜氏家训》)

26.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颜氏家训》)

27.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颜氏家训》

28.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颜氏家训》)

关于家风家训的高中议论文素材(高考作文素材家风家训)(1)

领导人讲话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领导人,2016 年 12 月 12 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领导人,2015 年 2 月 17 日在 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领导人,2016年 12 月 9 日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关于家风家训的高中议论文素材(高考作文素材家风家训)(2)

名人事例

01

东晋名相谢安经常召集族中子弟谈天论地,内容多与文学有关。这看上去似乎只是文士雅集,实则不然。有一次,谢安问子侄们《诗经》中哪一句最好,侄子谢玄认为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不是谢安心目中的理想答案。在谢安看来,“訏谟定命,远猷辰告”的意境深远,才应是从政者追求的“雅”。短短的一番对谈,看似讨论古书,实则以此教育子弟不应以个人情感为先,而应以天下大计为怀。

02

据记载,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就是一位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在家中,包括司马懿在内的几个儿子虽然已经成年,但司马防不召唤他们,儿子们便不敢随意去见父亲;见面时,如果没有允许他们入座,他们便不敢坐下;司马防不向儿子们提问,他们也不能随便说话。司马氏父子之间完全按照礼仪相处,秩序井然。这看上去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却是在汉末乱世时对传统礼仪的一种坚守。虽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已经成了当时社会与政坛上屡见不鲜的丑闻,但在司马防家中,仍能保持儒家所倡导的礼仪,这就是家风的影响力——不随时而变,靠治家者的自觉维护他所认同的价值。

05

曾国藩家风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以借鉴的内容。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16字箴言家风:“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着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订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重视家教。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