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著名演员李雪健老师是演话剧出身的,早年间他在剧团工作的时候,曾有过一次奇遇。当时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来看演出,剧终的时候,她亲切地与演员们握手表示慰问,却唯独绕过了李雪健,原因令人泪目。

王光美看完话剧后拒绝与李雪健握手(王光美看完话剧后拒绝与李雪健握手)(1)

李雪健是山东人,很早的时候他就跟着父亲去西南支援建设,16岁那年,他进入工厂工作,3年后,他报名参军,因为此前曾在中学的话剧社待过,有一定的表演功底,因此被部队的文工团选中,成为一名文艺兵,站在了聚光灯之下。他本人很勤奋,也追求上进,每次拿到剧本、分到角色后,都会仔细揣摩角色的性格,并对着镜子反复念台词,找寻最佳表演状态。上级将他的努力看在眼里,对他很是器重,下了大工夫培养他。他也不负这份期望,沉下心来打磨自己,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角儿”。

1976年,李雪健进入二炮部队文工团,并很快成为骨干,次年他参加了艺考,顺利被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录取。1980年,剧团制作了一期讲述913事件的节目,李雪健在其中饰演林帅。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广泛查阅资料,了解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将自己代入其中,揣摩角色在不同时期的心理活动,再通过台词与微表情、肢体动作等表现出来。

王光美看完话剧后拒绝与李雪健握手(王光美看完话剧后拒绝与李雪健握手)(2)

演出当天,王光美突然到访,坐在台下当观众。演员们自然不敢怠慢,都拿出最佳水平来演戏,力求还原913的全过程。王光美看着聚光灯下的一幕幕场景,一场场戏剧,不禁回想起了自己当初在动荡时期的遭遇。

那时一些腐坏分子联合起来,将矛头对准了刘少奇同志,他受到猛烈冲击,不断地检讨莫须有的错误,接受所有的批评和指责。后来,他被下放到河南改造,没过多久便病逝了。王光美也被牵连,受了不少的委屈,虽然动荡结束后,她获得平反,但心里还是留有余悸。所以,当她看到这段话剧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抵触,她无法忘记曾经的苦难,不能原谅一些让她深陷囹圄的人,所以才不与李雪健握手。

王光美看完话剧后拒绝与李雪健握手(王光美看完话剧后拒绝与李雪健握手)(3)

晚年的王光美心看开了过往,放下了芥蒂,大大方方的面对曾经不想相见的人。除此之外,她还致力于团结党内的关系,组织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人们时时相聚,传承革命的烽火,延续红色血脉,让共产主义在华夏永固。除此之外,王光美还一直惦念着丈夫,她曾好几次去刘少奇的家乡访问,期间与刘少奇的外甥女熟络起来。外甥女的生活也很不如意,家里的长辈去世后,她没了依靠,只能自力更生,什么苦活脏活都干过,但劳动所得仅够维持基础生存。王光美闻讯后,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她渡过了困境。

1995年,王光美又投身慈善事业,致力于扶贫。她曾数次下到贫困县区去做考察,将募捐的衣物分给孩子们,将善款捐给当地中小学,用于翻新校舍,购置教学用具。有一次,她前往一户农民家里做客,农民曾接受过她的资助,对她很是崇敬,特地拿出一块洗得干干净净的布铺在床边,请她坐下来。

王光美看完话剧后拒绝与李雪健握手(王光美看完话剧后拒绝与李雪健握手)(4)

王光美的母亲曾给她留了一些价值比较昂贵的遗物,她起初将其视为珍宝,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晚年时突然觉得遗物都是死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留下来也无用,还不如惠泽百姓来的实际一些,因此便将遗物全部拍卖,所得善款均捐了出去。

2005年,王光美病重,她将女儿召到身边来,请求女儿将慈善事业继承下去,以一个共产党人的身份去帮助广大人民,也算是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女儿含泪点头答应了此事。2006年,她病情恶化,溘然长逝,终年85岁。追悼会当天,很多老干部纷纷赶过来送她最后一程,群众们也都向她敬献鲜花,以感谢她为人民所做的一切。

王光美看完话剧后拒绝与李雪健握手(王光美看完话剧后拒绝与李雪健握手)(5)

动荡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有些人借故发挥,兴风作浪,让国家遭到了无妄之灾,许多老同志也受到恶意针对,名誉受损。但国家后来拨乱反正,秉公处理了此事,让社会归于安宁,老同志也恢复了清名,王光美事后内心有波澜也是正常现象,而她在晚年的时候放下了一切,给自己一个解脱,拥抱明天,迎接鲜花与掌声,倒也不失为一种洒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