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家学说(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1)

第三十二章(1)

原文: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释义:

“臣”,使之臣服。“宾”,宾从,归顺。

翻译:

大“道”永远无名,“朴”虽然小,天下却没有谁可让他俯首称臣。侯王若能恪守它,万物将会自动归顺。

旧注:

河上公:道能阴能阳,能施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也。道朴虽小,微妙无形,天下不敢有臣使道者也。侯王若能守道无为,万物将自宾服从于德也。

札记:

1. “朴”即是“道”,“朴”即是“无欲”。人无欲了,则没有人能够支配他,不能把他当作属下来使唤。凡是被别人控制、任意支配的人,一定是他有了欲望,有求于人,才不得已屈服。

2. 老子在本章提出了一个非常可贵的概念叫“自宾”。“自宾”是一个被后人严重忽视的词汇。老子在第十五章形容“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古之善为道者”的特征时,曾经说过一句“俨兮其若客”。这一个“宾”字和一个“客”字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做人做事的智慧。“自宾”是一种涵养和修为,更是一种能力和境界。对我们生活所处的这个地球,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要学会“自宾”,懂得爱护。人生好比一次旅行,我们就是地球上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过客。也许我们做不到“捧着一颗心来”,但结局却注定是“不带半根草去”。地球这个大家园不止招待我们一个客人,所以在我们有且只有一次的旅行中,在欣赏沿途风景的同时,要满怀一颗感恩之心,善待周围的一草一木。你的到来不是一种必然,但你的破坏会是一种罪恶,你的善行会得到福报。对我们从事的事业和工作,要学会“自宾”,懂得敬畏。“俨”就是恭恭敬敬的意思。有教养的人到别人家中作客,是不会大大咧咧把脚丫子放在茶几上的,也不会随手拿人家东西翻人家箱子的。我们对待事业或工作就要时刻保持这样一份敬畏。如今人们都喜欢当主人不喜欢当宾客,喜欢讲话不喜欢倾听,喜欢当导师不喜欢当选手。说单位的时候习惯用“到我那”,说事情的时候喜欢说“我办的”。长期没有“自宾”的姿态,没有敬畏之心,对工作就一定会应付了事,稍有成绩就会大包大揽,最终必将一事无成众叛亲离。对我们的家人和朋友,要学会“自宾”,懂得珍惜。很多在外彬彬有礼的人,却经常性伤害自己最为亲近的人。在外装孙子,回家了称大爷。家是温馨港湾,朋友可以是你发泄情绪的对象,但一定要知止常止。把别人当垃圾桶,那是首先承认自己是垃圾。拿出一分“自宾”的姿态对家人对朋友,一定会得到十分回报。对待名利欲望等身外之物,要学会“自宾”,懂得慎重。人都是有欲望的,但不被节制的欲望一定会泛滥成灾,最后受伤最重的恰恰是自己。老子说“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面对名和利的诱惑,自以为是、不自量力、居功自傲、自吹自擂是四大块绊脚石,是“余食赘行”(第二十二章)。要移除这些石头,“自宾”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知道收敛,懂得放下,才能成为最后的胜者。

3. 你懂得尊敬,才会收获尊敬,对事对人对物,皆是如此。这就是“自宾”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