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哥说:“相传普米族是隋、唐时期的党项羌的后裔。元朝以后他们迁居至攀天阁一带,和傈僳族、纳西族等民族,逐渐融汇在这一方水土。”(关注NationalGeographicCN)
撰文、摄影:李中弥
攀天阁乡属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居于云南西北部,东接香格里拉,毗邻滇金丝猴的家园萨玛阁,东南与丽江近邻,西攘怒江,南连大理,位置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隶属香格里拉的一部分,总面积282平方公里。全乡最低海拔1750米(新华村苍蒲底)最高海拔2760米,高差悬殊1010米,属高寒山区,全乡平均气温13℃,年降雨量1101毫米,是典型的立体气候,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栽培。
种黑谷
历史记载攀天阁原是一个中间有湖泊,四周大森林和草地环绕的牧场。清光绪年间——广西通判冯舜生管辖维西厅,到攀天阁视察期间,带领攀天阁牧场周边普米族群众,把湖泊水引泄出去,开凿水田,种植水稻,并把收成分成三份,一份用于开办学堂,一份归当地王氏地主,一份归农户。自有了水田后,纳西族群众也开始进入攀天阁坝子,与普米群众隔山而居。
清晨的高海拔稻田
乡村炊烟
同时,攀天阁乡又是少数民族——普米族聚居地,产稻区海拔2680米,共有稻田1700亩,被誉为世界最高海拔产稻区,所产特种稻谷“老黑谷”,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米之一。
普米族老人
傈僳族老人
纳西族老人
傈僳族小伙
普米族共有2.9万多人。他们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怒江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迪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和宁蒗等县。
普米族
山间野炊
相传普米族是隋、唐时期的党项羌的后裔,即天全六番招讨司辖境内的西番,元时期亦仍称为羌。1253年,普米族人随忽必烈征大理国的蒙古军进入云南。征得大理国后,忽必烈令普米族驻守。后木氏土司联合白族旧部,把普米族从大理打散,于是普米族顺金沙江来到维西、兰坪一带居住,大部分到了兰坪,其中一小支熊氏普米族顺永春河先来到了攀天阁新乐一代居住,但因习惯了高山游牧,于是迁到了攀天阁高山开始游牧生活。
普米族阿妹
转佛塔
吹起法号
普米族节日,主要有大过年(普米族语音—吾昔节)、大十五节、绕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等,每逢节日各民族都要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节日。节日当天一早,人们还要来到神山佛塔前进行祭祀活动。
法师制作法具
颂经祈福
法师为老百姓消灾送福
普米族阿妹弹奏着特有的乐器口琴
普米族羊头琴
准备表演的热巴舞者
现在的攀天阁居住着普米族、纳西族、傈僳族为主的七个民族,形成了攀天阁一村一族,一族一俗的民族小聚居和大杂居特点,各个民族均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宗教文化、生活习惯、民俗特色,各不相同,造就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走进攀天阁,就可以体验到浓郁多元的民族文化。
准备参加表演活动
来参加活动的傈僳族少女
来参加活动的傈僳族少女
上刀山
上刀山
站在自己家楼台上观看表演的普米族小孩。
看完表演大家一起品尝地道的风味佳肴——普米族长街宴。
(文章来自NationalGeographicCN)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将世界收入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