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句子的成分不但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在公务员考试当中也能有助于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断清、找到关键,此外对于类比推理的题目有至少三分之一的题目可以通过造句子解决,而所造的句子是否符合语法则决定了答题的对错。

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也叫句法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短语充当。现代汉语一般有六种句子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1. 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例1:西红柿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主语西红柿)

例2:互相关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主语是互相关心)

例3:华图教育是全国一流的公考培训结构。(主语华图教育)

2. 谓语是用来说明陈述主语的句子部分,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例1:彭德怀指挥105个团进行百团大战。

例2:智商太低会传染

例3:村子里的王大花很漂亮

3. 宾语是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1:这姑娘闲着没事就练太极

例2:同学们都买了语法书和练习册

例3:经理的办公室坐着几个顾客

4. 定语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

例1:(大理石的)柱子是(这栋楼最大的)特色。

例2:(颜值高的人)更容易成功。

例3:我已失去(为你泪流满面的)权利。

5. 状语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以及一些短语充当,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例1: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例2:【在高铁上】看窗外的风景是一种美的享受。

例3:【火炉旁边】放着一本《公考秘籍》。

6. 补语是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

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例1:数学老师唱歌<非常好听>。

例2:马云的英语说得<非常流利>。

例3:我听见雨滴落<在青青草地>。

造句子还需要把握另外的三个原则。第一,语句通顺。如:保卫军队可以避免战争,这句话中“保卫”和“军队”一般没有这样搭配使用的,造成了语句不通顺的情况。第二,句式相同。如:“歌手唱歌”和“渔民编织”,两个看上去都是主谓形式的,但是“唱歌”和“编织”却不完全一样,“编织”是及物动词而“唱歌”是不及物动词,二者不太一样。第三,不悖常理。如:记者用摄像机写新闻稿,这就是有悖常理的句子,目前的现实中显然不是用摄像机来写新闻稿的。造句时不能为了选择某个选项而强加硬套。

例如1:盲动∶一败涂地∶重起炉灶

A. 超速∶风驰电掣∶按部就班 B. 跟风∶鹦鹉学舌∶真知灼见

C. 熬夜∶萎靡不振∶养精蓄锐 D. 传神∶生动逼真∶洛阳纸贵

题干可以造一个这样的句子:“盲动”可能导致“一败涂地”,需要“重起炉灶”。C项,“熬夜”可能导致“萎靡不振”,需要“养精蓄锐”,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因此选C。

例如2:铁匠∶火炉∶镰刀

A. 医学家∶试管∶药剂 B. 记者∶摄像机∶新闻稿

C. 科学家∶科技文献∶新产品 D. 网民∶互联网∶营销

“铁匠”用“火炉”打造“镰刀”,三者属于职业、工具和产品对应关系。A项,“医学家”用“试管”配制“药剂”,三者属于职业、工具和产品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因此选A。

造句子一定要造一个“正经”的句子,一个“不正经”的句子,极有可能让你选了一个错误的选项。怎么样才能“正经”?那就是得严格按照我们上面说说的这些规则来进行。


公务员类比推理答案(公务员考试备考)(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