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绵花屎】(惯)阿:同“屙”比喻故意拖延时间《西游记》三三回:“行者仰面观之,只见祥云缭绕,果是有神却回头对小妖道:‘装天罢’小妖道:‘要装就装,只管阿绵花屎怎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经典古谚语100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古谚语100句(一组广泛流传的谚语俗语)

经典古谚语100句

【阿绵花屎】(惯)

阿:同“屙”。比喻故意拖延时间。《西游记》三三回:“行者仰面观之,只见祥云缭绕,果是有神。却回头对小妖道:‘装天罢。’小妖道:‘要装就装,只管阿绵花屎怎的?’”

【阿谀人人喜,直言人人嫌】(谚)

阿谀(ē狔ú):用好听的话奉承人。直言:不回避事实的真话。阿谀奉承的话对人有损,但人爱听;直来直去的话对人有益,但人嫌恶。指喜阿谀、嫌直言,是一种不良的世态。《警世通言》卷一七:“黄、顾二人口中还不干净,却得马德称抵死劝回。那先生只求无事,也不想算命钱了。正是:阿谀人人喜,直言人人嫌。”

【屙到人头上拿尿洗】(惯)

比喻欺人太甚。马烽等《吕梁英雄传》一八回:“会场里年轻小伙子们拍着大腿说:‘你跪下?你今天把你的头割下也不能饶你的罪恶!’老汉们也说:‘这简直是屙到人头上拿尿洗哩嘛!不行,算账!’”

【屙屎的死在粪坑里——臭鬼】(歇)

臭:谐“丑”。指相貌丑陋的人。《精神降鬼传》七回:“又引出一个鬼来。这就是屙屎的死在粪坑里,其名就叫癞歹鬼,其实可是个臭(丑)鬼。他生就的满花脸,兔头蛇脑,龟头蛙睛。”

【屙一泡尿,照一照脸块】(惯)见“撒抛尿自己照照”。

【鹅吃砻糠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歇)

砻糠:稻谷砻过后脱下的外壳。指人各有自己的福分。《唐祝文周四杰传》七六回:“看来赏给丫鬟,没我的份了。大家散了吧,各人有各人的福分,好有一比:好比命里该吃粥,有饭吞弗落。又有一比:好比鹅吃砻糠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

【鹅蛋子——又圆又滑】(歇)

本指鹅蛋外形圆、表面滑,转以形容人圆滑。王洪林《大漠风情·野猪林》:“几个人一‘拱猪’,嘴里便不闲着:‘快出哇,黔驴技穷啦?’‘嚯,巧吃肥羊,你小子真是鹅蛋子——又圆又滑。’”

〇也作〔西瓜掉在油篓里——又圆又滑〕。龚昌盛《沉浮》一二:“刘世忠把手一摆道:‘老弟,你对官场还是一知半解。中田这家伙是西瓜掉在油篓里,又圆又滑。’”

【鹅食盆里不用鸭插嘴】(谚)

指鹅吃食的盆里,容不得鸭插进嘴来吃食。比喻人各有各的所得,不能任由别人去抢夺。《唐祝文周四杰传》七七回:“华安兄弟,你可知道,鹅食盆里不用鸭插嘴?你便宜着馋痨,也不该夺了我的食去。”

【鹅子石塞床脚——未稳】(歇)

鹅子石:即鹅卵石,一种表面光滑的卵石。本指用鹅卵石垫床脚不稳固,转指事情不稳妥。明·王錂《春芜记》一三出:“〔净〕这个不通,我就要吃醋了。〔丑〕老爷且不要忙,鹅子石塞床脚,未稳哩。〔净〕你休取笑。”

〇也作〔鹅子石塞床脚——不稳〕。《醋葫芦》五回:“何氏道:‘只怕又是鹅子石塞床脚不稳些哩。’周智道:‘忒稳,稳如磐石。’”

【额头连下巴——没面孔】(歇)

本指没有脸面,转指丢了体面。姚自豪等《特殊身份的警官》二〇:“阿胡子是‘九弟兄’的朋友,独眼龙是‘九弟兄’的对头,如果张谦因为独眼龙的死加罪阿胡子,‘九弟兄’就要额头连下巴——没面孔了。”

【恶疮都打内里破】(谚)

恶疮:毒疮。毒疮总是从内里溃烂的。借指自家人的矛盾冲突,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张志民《赵全一案件》:“常言说得好:‘恶疮都打内里破。’……家里越有事,这矛盾越大,解决不了才发生冲突呢!”

【恶狗怕揍,恶人怕斗】(谚)

恶狗凶恶,是因为打得不狠;恶人猖狂,是因为打击不力。指对于危害社会安定的坏人,只有严厉打击,才能镇压得住。程遂平《风浪》:“常言道:‘恶狗怕揍,恶人怕斗。’对流氓犯、盗窃犯、诈骗犯等各种犯罪分子,必须严厉打击,这才能张扬正气,保持社会安定。”

【恶狗上轿——不识抬举】(歇)见“狗坐轿子——不识抬举”。

【恶虎架不住一群狼】(谚)见“好虎架不住一群狼”。

【恶虎难斗肚里蛇】(谚)

指虎再猛,也斗不过钻进它肚里的毒蛇。比喻潜入到内部的敌人是很难对付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四章:“常言道:‘恶虎难斗肚里蛇。’只有打进他们的心脏里边去,这才是一着最好的棋子,包赢不输。”

【恶龙不斗地头蛇】(谚)

地头蛇:盘踞在地方上的恶势力。比喻外来的势力再凶恶,也惹不起当地成气候的恶势力。《醒世恒言》卷七:“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你的从人再多,怎比得坐地的,有增无减。”

〇也作①〔恶龙不斗当方蛇〕。当方蛇:当地蛇。《杨家府演义》七回:“汝曾闻谚云‘恶龙不斗当方蛇’?汝今在我处经过,合当小心,礼物不拘多少,献上买路过去,方是汝之高妙有能处。”②〔恶龙不敌地头蛇〕。清·李渔《玉搔头》七出:“〔老旦〕恶龙不敌地头蛇,古语从来道不差。〔丑〕吐气扬眉须有日,管教欢笑变成嗟。”

【恶犬护三村】(谚)

恶犬:勇猛的狗。指一条勇猛的狗,能守护周围的几个村庄。比喻一个见义勇为的壮士,可保得周围村庄不受侵扰。元·孙仲章《勘头巾》一折:“〔正末唱〕俺这犬吠柴门,和月待黄昏,只除是盗贼不敢来相近。〔带云〕若是闲人呵,〔唱〕无过是摇头摆尾弄精神,他可也能煞鞭杖打,不弃主人贫。我则理会妻贤先嫁主,这的是恶犬护三村。”

【恶人先告状】(谚)

指恶人做了伤害别人的事,为转移目标,洗脱自己,往往抢先告状。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舆论,指责别人。欧阳山《三家巷》二七:“他想起这儿的伙计郭标,漏了柜底,反而恶人先告状,使自己蒙了恶名。”

〇也作①〔恶人先做大〕。高阳《杨乃武与小白菜》:“真是真,假是假,你也犯不着这样子对我,真正‘恶人先做大’!”②〔坏人先告状〕。司马文森《风雨桐江》一章:“那便衣一时也下不了台,老羞成怒地说:‘真他奶奶的,坏人先告状!老子还没动手,你就先叫救命了。’”

【恶人自有恶人磨】(谚)

指恶人作恶,自有比他更凶的恶人来降伏他。也指恶人到了恶贯满盈时,自有惩罚,报应。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八:“陆少白有膂力,倔强使气。尝与同里吴侍御慎庵有违言,铸一铁简置怀袖,上刻‘此简专打吴之彦’。吴畏之,匿迹乡居不敢出。吴为王弇州从甥,偶问曰:‘少白乃欲死我,甥有何罪?’王笑曰:‘子诚无罪,但谚所云“恶人自有恶人磨”,则二君是也。’”

〇也作①〔恶人自有恶人磨,撞着冤家没奈何〕。《三宝太监西洋记》八八回:“王明道:‘好折磨人也!’判官道:‘说得这个话!恶人自有恶人磨,撞着冤家没奈何。’”②〔恶人自有恶人磨,窃盗劫来强盗大〕。《醒世姻缘传》一一回:“那大尹原籍直隶蓟州人。行到永平府地方,刚刚遇着也先拥了正统爷入犯,将一切骡驮马载车运人抬的许多细软,劫了个‘唯精唯一’。这正是‘恶人自有恶人磨,窃盗劫来强盗大’。”③〔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还被恶人磨〕。《飞龙全传》二九回:“又听得匡胤说‘且留活口’,谅来性命还可不妨,只得也不多言,也不动手,一个个袖手旁观,都在门前站立。这正如两句俗话说的:‘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还被恶人磨。’”

【恶言伤心,恶行伤身】(谚)

恶毒的话会伤害人心,恶毒的行为会伤害人体。指恶言恶行是野蛮的,是文明社会绝不容许的。金声伯等《白玉堂·双盗王家庄》:“罪过,罪过!恶言伤心,恶行伤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一意孤行,咎由自取!”

【恶有恶报】(谚)

指作恶的终究会有恶报应。原为佛家劝诫世人改恶从善的禅语,后传为警世语。明·沈鲸《双珠记》四四出:“影响,感皇天祸福无差,疾速报明彰。〔小生〕恶有恶报,感应之常。”

〇也作①〔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西湖二集》卷五:“若是受了你满堂香烛,一坛素菜,便要护短,与你出气,叫冤鬼不要与你讨命。世上又没有这样不平心的佛菩萨,贪小便宜的金刚。这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②〔恶善到头总有报〕。刘绍棠《豆棚瓜架雨如丝》三〇:“兄弟,恶善到头总有报。你先忍一忍委屈,总有水落石出那一天。”③〔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张俊彪《省委第一书记》二部七章:“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我忍辱受屈几十年,硬撑着活到今天,就是要等来时机清算这笔账!”

【饿不死的伤寒吃不死的痢】(谚)见“吃不死的痢疾,饿不死的伤寒”。

【饿不死也撑不着】(惯)

指勉强维持生活。刘绍棠《青藤巷插曲》一二:“看桥的还是小柳敬亭,不挣工分拿的是社调工的补贴,每月大洋三十二元。十块钱交公,二十二块钱自用,依然是缺吃少穿,饿不死也撑不着。”

【饿出来的见识,穷出来的聪明】(谚)

饥饿能使人增长见识,穷困能使人变得聪明。指忍饥受饿的贫困生活往往迫使人能明察是非,升华智慧。《歧路灯》八二回:“这王氏若不是近日受了难过,如何能知王象荩是个好人。这也是俗话说的好:‘饿出来的见识,穷出来的聪明。’”

【饿得死懒汉,饿不死穷汉】(谚)

指人不怕穷,只怕懒,勤劳苦干,就不愁生活不下去。草明《今天》:“傻丫头,有手有脚怕啥?自古说:‘饿得死懒汉,饿不死穷汉。’别害怕,胆子放大一些,有今天就有明天,只要活着,就有办法。”

【饿肚酒,醉死牛】(谚)

饿着肚子喝酒,体壮如牛的汉子也能醉倒。指空肚子喝酒最容易醉倒。孙景瑞等《紧要军情》二章:“李昌顺打开了一瓶酒,和魏国才对饮。俗话说:‘饿肚酒,醉死牛。’李昌顺心里乱,三杯酒下肚,话就多了起来。”

【饿狗不离主】(谚)

狗再饿,也不肯离开它的主人。指狗有不嫌主人贫穷的本性,只要见到狗在哪里,也就能断定它的主人在哪里。金敬迈《欧阳海之歌》二章:“周虎山心里想,对呀!‘饿狗不离主’,只要这条狗真是刘大斗的,那说明土匪很可能就在盘古洞里。”

【饿鬼抢斋——不辨香臭】(歇)

斋:斋饭,僧尼所吃的素食。指分辨不清香臭、好坏。《花柳深情传》五回:“隐仁着急,只得用指头刮起(大土膏)用鼻一闻,大半皆作尿臭,于是隐仁全身倒在尿中即烧了一口,正如饿鬼抢斋,不辨香臭。到第二口觉得全是尿气不能入口,便登时作恶心。”

〇也作〔舌头舔屁股——香臭不知〕。杨大群《关东传奇》五四章:“彭汉臣一听,拍了一下桌子说:‘侯姨,你这话可是舌头舔屁股——香臭不知了。我祭祖这是名正言顺,我是彭家的继承人。娶大奶奶这是要生儿育女,继承香烟门户,更是冠冕堂皇。’”

【饿狼口里夺脆骨,乞儿碗底觅残羹】(惯)见“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

【饿死不吃瞪眼食】(谚)

瞪眼食:瞪着鄙视的眼睛给人饭吃。宁肯饿死,也不吃别人瞪眼施舍的食物。指宁可不要命,也不肯舍弃人格。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一六章:“饿死?‘饿死不吃瞪眼食’!吃了这样的肉,喝了这样的奶,头顶上长疮,脚底板流脓!”

〇也作〔宁死不吃眼角食〕。眼角食:斜着白眼用蔑视的眼神给人饭吃。江流《这不是梦》:“就这样‘关照’我?古人不食嗟来之食,我不是古人,我是今人,我是今世今时的‘士’!常言‘宁死不吃眼角食’,我还没下作到吃‘眼角食’的程度!”

【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谚)

指宁肯饿死也不做贼,因为偷窃是担贼名、丧人格的;宁肯屈死也不告状,因为官府衙门敲诈勒索,不为民作主。王鸣义《包公倒坐南衙》:“老百姓要告状,状纸要衙役、文书层层转递,才能到达主管手中。官差往往乘机勒索,告主不堪盘利。人们说‘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就是这个缘故。”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谚)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饿眼见瓜皮——不管好歹收揽下】(歇)

讥讽人贪婪,不分好坏都要占有。《金瓶梅词话》七二回:“什么好老婆,一个贼活人妻淫妇,就这等你饿眼见瓜皮,不管了好歹的,你收揽答下。原来是一个眼里火、烂桃行货子。”

〇也作〔饿眼见了瓜皮——扑着就啃〕。《醒世姻缘传》五三回:“这晁无晏只见他东瓜似的搽了一脸土粉,抹了一嘴红土胭脂……缠了一双长长大大小脚儿,扭着一个摇摇颤颤的狗骨颅。晁无晏饿眼见了瓜皮,扑着就啃。”

〇也省作〔饿眼见瓜皮〕。《金瓶梅》三三回:“只见春梅回房去对金莲说了,不一时也跑到卷棚下。两个遇着,就如饿眼见瓜皮一般,禁不的一身直钻到经济怀里来。”

【饿眼见瓜皮——就当一景儿】(歇)

景:景物,这里指美好的事物。讥讽人贪婪,连别人遗弃的坏东西或不三不四的人,都当成宝贝。《醒世姻缘传》八二回:“后来又搭识上了个来历不明的歪妇,做了七大八小,新来乍到,这刘振白‘饿眼见了瓜皮,就当一景儿’,掀上掇下,把嫡妻越发不希罕了。”

【饿咽糟糠甜似蜜,饱饫烹宰也无香】(谚)

饫(狔ù):饱时进食。烹宰:经过烹调的肉食佳肴。人在饥饿时,吃糠咽菜也香甜;在肚饱时,美食佳肴也不香。指饭菜香不香,关键在于人是饥是饱。《济公全传》七六回:“工夫不大,把粥熬熟了,给华云龙端过去。华云龙一闻,打鼻子里就嗅见粥香。正是:饿咽糟糠甜似蜜,饱饫烹宰也无香。”

〇也作①〔饿了糠如蜜,不饿蜜不甜〕。张孟良《儿女风尘记》一部一八:“小马用火把杂合菜热好,给爸爸和妹妹各盛一碗稠的,自己盛一碗稀的吃。天宝闻到肉香,多吃了几口。真是饿了糠如蜜,不饿蜜不甜呀!”②〔饥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康迈千《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因为他饿极了,俗话说:‘饥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他觉得从来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恩爱夫妻不到头】(谚)

夫妻恩恩爱爱,情感过深,往往难以白头到老。旧指夫妻间关系过于和美的,反不如那些吵吵闹闹的能够长久。《十二楼·鹤归楼》一回:“俗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越是恩爱夫妻,比那不恩爱的更离别得早。”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恩将恩报】(谚)

人有恩惠于我,我定当用恩惠去报答他。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才是恩怨分明的大丈夫作风。《西游记》附录:“龙王叫将尸抬来,放在面前,仔细一看道:‘此人正是我的恩人,如何被人谋死?常言道:恩将恩报。我今日须索救他性命,以报日前之恩。’”

〇也作〔恩将恩报,仇将仇报〕。《古今小说》卷三一:“唤判官将册过来,一一与他判断明白:恩将恩报,仇将仇报,分毫不爽。”

,